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商業的本質就兩個字:類和欲

2023-12-06情感

摩之以其類,其必響應

商業的本質就兩個字:類和欲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已經盡力了,但卻無法獲得別人的理解和支持。或許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式去與對方溝通。

細讀起來,【鬼谷子·摩篇】有兩句話能解決我們諸多困惑,這兩句話是「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

它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們用與對方相同的方式去感動他們、引導他們,那麽必然會得到回應;如果我們用符合對方欲望的方法去溝通交流,那麽對方也必然會聽眾。

一、摩之以其類——同類人的行事方式差不多

首先,同類人或事物會相互響應或吸引。院子裏的狗,看見別的狗才叫喚,因為那是它的同類。

其次,同類人有相似的處人和處事方式,知道他屬於哪一類人,就可以用大致了解他的特點和習慣,從而有個入門級的應對措施。同類事物有相同的對外方式,就像物歸類一樣,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註水,濕者先濡。什麽意思呢?如果桌子上有水,你用幹毛巾去擦,怎麽也擦不幹凈。如果你把毛巾弄濕,然後擰幹,再去擦桌子上的水,就能把水擦掉。也就是說,各類事物有各自的喜好,幹毛巾缺水,但遇到水是扭扭捏捏,吸不了多少水,半幹毛巾卻是一下子就能把水吸上來。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把這個人歸類,也就是找共性,看看他屬於哪類人,找共性就是找規律,從而有個基本判斷。

二、摩之以其欲——了解欲望、需求

知道他屬於哪一類人之後,再對他深入分析,找出他的獨特的深層需求,找獨特也就是找不同,找本質。比如用套話或引誘的方式,搞清楚他的欲望和需求,他在交流中,如果按照對方的情況和需要去表達自己的意見,就會得到對方的認同和支持。

查理·芒格說, 說服別人的永遠不是道理,而是利益。 我覺得這話只說了半句,關鍵是你得知道別人要什麽利益。

有的人只想當官,往上爬是他的唯一目的,你要是給他談錢,他不感興趣。而有的人只想掙錢,他不喜歡官場那一套規矩,你讓他當官,他寧願下海。

不同的欲望帶來不同的行為特點和處事方式,知其所好惡,才能就其說其根本。

知道欲望,就有辦法

三、商業的本質就兩個字:類和欲

有人說,商業的本質是交易。其實,商業的本質就兩個字:類和欲。類就是某一類人;欲就是哪些需求。你知道哪一類人有什麽需求和問題,然後提供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你就促成了交易,也為彼此創造了價值。

有類就有規模,有欲就有交易,這才是商業的本質。根據這類人的特點做事和講故事,他們就會響應;根據這類人的需要來提供服務,他們就會聽從。

一個人的生態席位,不是服務於所有大眾,掙所有人的錢,而是找到某一類人,提供了們所需的服務,或者找到某一大類產品下的小類或小環節,專門經營這一小類小環節的生意。這兩種模式其實就是差異化競爭。

說服一個人也是如此,先有群體共性,再說個體欲望。他和你是一類人,就能響應你,最起碼對你有興趣;知道了他的欲望,而你有滿足他欲望的本事,他就聽你的。

預測一個人的思維或行為,你得知道他是哪類人,有哪些欲望。農村人和城裏人是不同的群體,也有不同的欲望,老年人和年輕人屬於不同的群體,也有不同的需求。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喜好和價值觀念。如果我們能夠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在與他們交流時采取適合他們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的方式,就能更容易地開啟彼此心扉。比如,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可以先了解同事或上司喜歡什麽樣的溝通方式,並根據情況進行調整。這樣做不僅能增進彼此間的關系,還能提高工作效率。

總之,「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這句話告訴我們,在與人交往、溝通交流時要善於從對方出發,用符合對方特點和需求的方式去引導、感動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並實作有效溝通與合作。

對於一個陌生人,先判斷他是什麽類別的人,以選定常規武器,這樣就能處於不敗之地。進一步研究他的欲望和意圖,然後使用特種武器,這樣就能處於可用之地。

商業,就是琢磨人的類和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