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瓦爾登湖:生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直活在別人的世界中

2024-07-10情感

「你是為自己而活嗎?」這是一個值得永遠去探討的話題。

有些人活著是為了活著,而有些人活著是為了等待死亡。

兩種活法同樣的結局。

怎樣的人生才算精彩;

是:「一日看盡長安花,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少年意氣。

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

還是「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的坦然。

亦或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的無奈。

到最後,依然不過是「世事繁華亂如麻,身不由己任風吹」。

或許我們永遠都無法給自己的生命定義;因為我們的思想總是在不斷的改變,或者說在為別人不斷地改變。

世事亂如麻,我們常常無法分辨出錯與對,也無法分辨出是與非,或許錯與對之間存在著某種微妙的平衡,也或只是我們無法分辨出什麽是錯,什麽是對?

什麽是錯?什麽是對?我們總無法給它一個明確的定義。

當你覺得是錯的事情,往往站在其他角度卻是對的。

往往同一件事,站在不同的視角,總是不一樣的。

【瓦爾登湖】中說「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就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或者說指明了他的最終歸宿」。

怎樣做,才是對呢?或者說怎樣做才是否和自己的對?

所有人的一生,都渴望自由、渴望安穩、渴望平淡。

但同時又兼具著對刺激、對熱烈、對瘋狂的追求。

人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在不同的時間和事情上總能表現出不一樣的自己。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寫道:

從今以後,不要再過你應該過的人生去努力過你想過的人生

我步入叢林
因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義
我希望活得深刻
並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
然後從中學習以免在我終結時
卻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不時對別人說:「你這樣做到底有什麽意義?」。

我們總是試圖透過反問句來否定別人的行為或者想法。然而世界在某些時候確實是平等的,你在否定別人時也註定了在某些時候別人會以同樣的話語來否定你。

意義是什麽?

當你在百度上去搜尋時你會發現,它會給你一個充滿哲理的答案:

情感的賦予,就是事物的意義,意義的事物在情感裏的關系程度,就是意義的本身。意義的事物,就是有無的事物。全部的事物意義,就是有無的一切,一切有無的關系表達,是事物本身的意義。一切的有無都有其意義,有無即意義,有無的基本意義是在意識裏達成了有無的關系,有無的主要意義是有無的一切隨著意識的變化意義的有無也就跟著變化。只要事物在意識裏出現了有無的關系的概念,就有了意義的出現。

或許我們的先賢早就給了我們答案,老子在【道德經】中說: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或許是對生命的詮釋,也是對生活的詮釋。

從無到有是我們對其賦予的意義,而從有到無則意味著一件事物的消亡。

就像生活中的瑣碎構成了我們的一生,在它出現時,就意味著意義誕生了,而它也隨時可能會消亡。

就像那夏天的夜、秋天的風、冬天的雪、還有春天的夢。他們總是迴圈往復,出現了又逝去了,但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它們曾經的確真實的出現在你的面前,它們好像總是再為下一個季節做好鋪墊。或許這就是它存在的意義。

而我們的一生所做的一切,或許也是再為明天制造意義。

這世界或許本身就沒有什麽對和錯,只是一件事情出現在了你的世界中,然後發生了些什麽、然後又消失了在了某個地方。

所有的存在本身就是意義。而你則是意義出現的起點,也是終點。

你決定了一切,你的生命、你的生活,以及你的故事

你不是為誰而活,而是你對事物本身賦予的意義造就了你,它也只屬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