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在單位,領導不說,但自己得懂的7個道理

2024-07-09情感

如果你感到很難繼續適應舊模式、舊關系、舊想法,開始厭倦生活,你很可能到了該蛻皮的時候。把「不是自己」的那部份舍棄掉,你就能看見「自己是誰」了。

——奧贊·瓦羅爾,【讀者】2024年第11期

前幾天聽部門裏一個新來的小姑娘抱怨,說感覺職場和學校太不一樣了,做什麽事都得留個心眼。

她以為和同事處成了朋友,說話沒遮沒攔,結果一句「今天這套衣服不適合你」就冒犯了對方。

自此,她和這位同事的關系變得微妙起來,她一時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進入職場,確實會面臨各種挑戰,既要保證工作效率、產出,又要掌握職場生存規則,有些道理領導不教,但咱們早懂就早避免麻煩。

來源:視覺中國

「會說話,有時比會做事更重要。」

人生的很多難題,其實都是人際關系問題。人與人之間產生關系,主要靠的就是溝通和對話。

在單位,最忌口無遮攔,萬一說錯話,毀掉的不僅是關系,還有可能是機會。

開頭提到的新人,以為有一說一,就能以真誠取勝。殊不知,有些話進到別人的耳朵裏,會是另一個版本。

跟她同部門的另一位同事,總能捕捉到別人的閃光點,給予對方滿滿的情緒價值——

「姐,你今天帶的飯好香呀」「這雙鞋子特別配你」「我好喜歡你的排版」……

話都是真心話,有意去標記那些正向的、美好的,忽略自己看不懂的、不欣賞的,再去表達,不要隨隨便便給別人添堵。

羅振宇說過:「 職場,或者說當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是表達能力。

能幹是職場的必選項,而會說,絕對是加分項。

懂得有效溝通,擅長合理表達,才能錦上添花。

「公司請人,不是想聽問題,而是讓你解決問題。」

熱播劇【玫瑰的故事】中有一幕。

一位員工在工作上遇到困難,驚慌失措地問領導:「該怎麽辦?」

簡單一句話,把領導氣到炸毛:「怎麽辦?你問我嗎?我花錢請你來,是來問我問題的嗎?去找解決方法懂嗎?」

看,這就是領導的立場。

工作難題天天有,招員工就是找人解決處理,而不是招問題的搬運工。

一味逃避問題,試圖把難題推給領導處理,只會給領導和同事造成困擾,甚至給公司造成損失。

能在單位憑實力越混越好的員工,從來都是善於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甩鍋大師」。

想要有不可被取代的地位和價值,要麽把自己的想法提出來,讓領導做選擇,要麽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自己在同行競爭中穩步向上。

來源:視覺中國

「把事情搞砸了,老板不生氣,不是不敢動你或喜歡你,而是在考慮放棄你。」

一位資深HR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公司不是學校,沒有人有義務容忍員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

他有個同事,在一次和客戶溝通時,因為粗心把數據搞錯了,結果導致公司蒙受經濟和聲譽的雙重損失。

當時領導知道情況後,沒發火,只是說讓他想辦法彌補過失。

就在大家都以為這事就這麽過去了,這個同事也覺得自己福大命大時,一紙調令下來,同事被調去了後勤部,遠離了核心崗位。

也許有人會覺得職場無情,但現實就是這樣。

不是老板或上司苛刻、難伺候,更不是故意跟你過不去,而是你做錯事,造成損失,說再多也無濟於事,那就把你調走,免得再出什麽紕漏和差錯。

所以,不管在什麽單位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精進技能,才是獲得晉升的前提條件。

「千萬別聽信任何人的抱怨、吐槽。」

之前朋友單位的一些同事喜歡嚼舌根,整天說薪金待遇不好,老板脾氣很臭。

時間一久,朋友也被同化了,滿滿的負能量,覺得單位哪哪都不好,也跟著同事一起發牢騷。

結果單位效益不好,有裁員的風險。

朋友打著如意算盤,心想被裁掉也好,正好拿著賠償金找下家,可那些天天喊著工作沒意思的同事,態度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變,說自己跟公司已經有感情了,還整天拍領導馬屁。

看到這些場景,朋友算是看清了,原來有的人說喪氣話,只是為了過嘴癮,真發生什麽事,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職場裏魚龍混雜,什麽人都有,不要傻傻聽信別人嘴裏那些負能量的話。

大家聚在一起,是來打拼事業、發揮自己的價值的,不是來開「吐槽大會」的。

那些整天抱怨的同事,格局就那麽點,遠離他們,留得耳根清凈,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你能力再強,也不能沒有團隊的配合。」

資深職場人分享經驗,說:「職場不是一個人的戰場,別想著單槍匹馬能闖出一片天。」

有人自視過高,覺得靠自己就能解決所有工作難題,論單項實力,沒有人比自己厲害。

結果到了團隊合作環節,卻發現,自己根本使不出全力,甚至陷入「1+1<2」的困境。

都說職場是團隊作業,沒有誰能真正一人行事,都需要聯合他人一起,才能有效產出。

有些想法、點子,是在團體討論中相互碰撞產生化學反應,才被某個人當即提出的。

一枝獨秀固然很耀眼,但職場講究的是百花齊放、互幫互助,進而一起放大勢能。

來源:視覺中國

「停止學習,就算名校畢業也會被淘汰。」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到了真實的職場環境,很多東西課堂上沒教,領導也不講,但一定要想辦法自學。

如果僅憑肚子裏那一丁點墨水,很難滿足現實環境對自己的要求和挑戰。

看看現在的AI技術,前有強大無比的Chat GPT,後有讓人大呼震驚的Sora,如果不具備學習力,恐怕用不了幾年,就被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人踢出局了。

一位知名演講家說:「 終身學習,是唯一能夠對抗不在三十歲‘死去’的方法。

未來的職場道路走向哪裏,能走多遠,不是看你手裏拿著的學歷證書和畢業證書,而是看你會用什麽方式繼續叠代和提升自己。

在別人躺平的時候,抓緊學習,並堅持下去,才有可能彎道超車,拉開差距。

「每天傻幹、蠻幹的人,最容易吃力不討好。」

看過一個故事。

有個初入職場的女孩,性卻雲順,平易近人,唯一的缺點就是太老好人了。

同事讓她幹什麽,她就幹,拿快遞、訂外賣,就連去哪裏聚餐、團建,都是她加班熬夜做計劃。

朋友勸她別這麽傻,不是自己分內的事要學會拒絕,可她覺得多付出別人就會念她的好。

事實上,同事看她從不拒絕,提的要求越來越多,占她便宜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她墊付的錢,同事不還;她額外幫的忙,同事不但不念情,還嫌她做得不好。

就這樣,業務上她被一點點邊緣化,成了所謂的「後勤保障組」。

在單位,過分與人為善,樂於助人,反倒得不到半分肯定,費力不討好。

是自己的,勤勤懇懇做;不是自己的,要懂得拒絕和抽身。

把精力放在對自己有幫助、有提升的事情上,才能樂得其所,收獲更健康、自在的工作狀態。

【讀者】裏有句話:

「如果你感到很難繼續適應舊模式、舊關系、舊想法,開始厭倦生活,你很可能到了該蛻皮的時候。把‘不是自己’的那部份舍棄掉,你就能看見‘自己是誰’了。」

人在職場,從來都是求變的過程。

栽了跟頭或陷入交際困境,就去學習、思考,自己應該怎麽做更好。

任何一份工作,都有學問,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盡早摸透規律,不斷修煉自己。

靈活接受和轉變,一起在職場中走得遠,走得有勁。

作者:哎呀媽,二級心理咨詢師,高校教育心理學教師,願用自己的心和筆,記錄美好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