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真理與現實人性的矛盾,快樂與痛苦的辯證

2024-01-08情感

人性的弱點之一就是性本貪,但現實生活中,誰也不想展現自身的貪婪,原因就是如果先展現自身的貪婪,又如何索取?所以導致了現實人性的虛偽,華麗的辭藻只是為了掩蓋貪婪的醜惡,這也是人類社會的執行法則,不能依賴真理和本質發展的原因之一。

人類社會活動的執行法則,為什麽只能依靠虛幻和假象,而不能依靠真理和本質?先不說社會這個大群體,單說家庭這個小群體,通常兩個人結婚時都是說「希望以後獲得更多的快樂和幸福」這個假象,很少有人說「兩個在一起只是為了以後彼此能承受更多的痛苦」這個本質。

因為人性本貪都有私欲,所以如果依照真理和本質執行的話,常人的思維就是、既然對方以後滿足不了自身的貪欲,還要承受更多的痛苦,那麽結合就是一個錯誤。事實上貪婪之心若是不除,不論是選擇結婚或是不結婚,對自身而言都是錯誤,因為自己只不過是想找另一個承載痛苦的載體。

當然說這些的前提,是要先弄清楚快樂和痛苦的因果關系。從本質上講,沒有痛苦就不可能存在快樂,痛苦是因、快樂是果,要享受快樂必先有痛苦的載體。所以兩個人的結合,彼此都是為了快樂,那誰是痛苦的載體呢?快樂能違背陰陽法則單獨存在?

快樂和痛苦的本原是無極,情感要獲得體驗就必須產生極端,無極演化產生兩個情感極端現象,也就是快樂和痛苦,情感本來就是一種零和體驗,但由於人性本貪,所以多數人都把這個零和遊戲當成正向體驗,也就是正向追求快樂導致逃避痛苦。

既然是零和體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就不可能存在雙贏,所以要追求快樂,就必須建立在其他載體痛苦的基礎之上,想想任何獲得快樂的體驗,如果沒有其他載體產生的痛苦,自身又何來的快樂,也就是說沒有痛苦就不可能存在快樂,痛苦是因,當自身感到快樂的時候,想想痛苦的載體在哪裏?找到痛苦的載體,也就有了自知之明。

為什麽兩個人或一群人會同時感到快樂?是因為痛苦的載體不在這兩個人或這一群人中嗎?有快樂的地方必然有痛苦存在,只是人們習慣逃避痛苦,而看不到潛在的痛苦。比如「美」這個定義的載體,「美」不是絕對定義,是一個相對定義,既然不是絕對定義,當「更美」的載體出現時,以前「美」的載體就轉化為「醜」的痛苦載體,因此同一個載體的快樂和痛苦是同時存在的,出現「美」的快樂是因為有「醜」的痛苦載體。

兩性關系的體驗通常也是一種快樂索取,然而兩個人都感到快樂的同時,痛苦是不存在還是不會產生?當然都不是,痛苦是在其中一方開始索取快樂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只不過被對方索取的同時,自己也在索取,彼此的索取成為「等價交換」,所以兩個人都感受不到潛在的痛苦。這個「等價交換」也只是存在於兩個人都同時感到快樂時的相對定義,隨著時間推移,這個等價就會失去平衡,分別成為快樂和痛苦的兩個載體。

不論是其中一個感到痛苦,或者是兩個人同時感到痛苦,矛盾自然產生,事實上每個人都是快樂和痛苦的載體,所以在索取快樂之後,痛苦來臨只是時間問題,最終都會來臨,假如在索取快樂的時候沒有痛苦的載體,是無法索取的。追求快樂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索取,不論是物質索取還是精神索取,精神索取包括視覺和聽覺,被索取一方就成為痛苦的載體。

既然精神和物質的「等價交換」不可能持久,情感也就不可能雙贏,那麽說愛情永恒就是鬼話連篇,婚姻永遠幸福也是說鬼話,這都是人性本貪導致的自欺。因為其中任何一方想獲得快樂,把自己變成快樂的載體,那麽另一方最終必然是痛苦的載體,又因為人性本貪,沒人願意承受痛苦,雙方都想把自己變成快樂的載體,最終找不到痛苦的載體,於是矛盾開始產生,就開始尋找第二個、第三個……無數個痛苦的載體,實作快樂和痛苦極端演化的無數迴圈,直到生命終結。

情感永恒只存在於無極,也就是無喜無悲,而無極是不會產生愛情和婚姻的,愛情和婚姻要永恒,就得消除快樂和痛苦而無「情」無貪。無極演化生陰陽,陰陽本來就是矛盾而存在的,中和而歸無極,如果陰陽得到中和歸無極,也就不會產生四象,更不會有八卦。也就是說如果不追求快樂,也就沒有人生體驗了,快樂和痛苦是零和數學題,樂極生悲、悲極生樂。

由於人性本貪而追求快樂,也就不可能存在永恒,沒有索取不盡的精神和物質,在人類社會中的每一個角落,快樂和痛苦是同時存在的,兩個人結合是為了快樂,所以必然也會承受更多的痛苦。有痛苦才有快樂,因此自身承受了多少痛苦,才是自知、自省、自律的標尺,快樂和幸福本來就是一種表象。

人類社會就是零和遊戲,金字塔是永遠不可能翻轉的,多數人都有一個逃避現實的夢想,總妄想著翻轉金字塔,把零和遊戲當成正向遊戲,妄想和行動的結局只能是使金字塔不斷膨脹後再縮小。

人類社會如果依靠真理執行,也就是無極原點,那麽現在所能看到的一切都將不復存在,沒有極端也就沒有一切。

無極的極端演化才能產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以偏離無極原點的所有一切皆是表象和虛幻,這也就是為什麽所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從本質上講全是虛幻,人也只有活在虛幻中才能使自身快樂。

讀書的目的是組建自身獨立思考系統,最終看清無極原點本質,觸及人類智慧天花板無能為力。由於人類活動的執行法則不能依賴真理和本質,因此求真就是求痛苦,那又何必沈迷苦海,最終使智者轉為愚者,也就留下了很多虛妄的「至理」名言,這就是大智若愚,愚者追求的虛幻和表象就成為社會執行法則。 #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