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為什麽說女生最好的身材是微胖?

2024-07-11情感

在網上,你甚至能看到170公分,115斤的人自稱「微胖」,一般是美圖四張,配上話題tag #微胖女孩穿搭。‍‍‍‍‍‍

評論區感覺也不像在開玩笑:看到了嗎?這才叫微胖!

真是令人吃驚!這身高體重,算Bmi幾乎都要歸入「消瘦」範疇,到底微在哪,胖在哪兒?‍‍‍‍‍‍‍

而關於「微胖」的迷思又何止這個,細細想來,關於「微胖」的一切似乎都經不起推敲.....

「微胖」是專屬於女性的度量衡

「微胖」和「胖」並非只是量級上的區別。從物件上來說,「胖」適用於任何性別,但「微胖」,卻幾乎只局限於女性。‍‍‍

換句話說,「微胖」是專屬於女性的度量衡,它代表:對於身材管理,女性需要遵守另一套更為細致、嚴苛的分級標準。

其背後的傳統觀念依然是:提供審美愉悅是女性的天職,女性天然應該做更多的「美麗勞動」,既然是天職,女性就應該比其他性別做得更細致、更嚴格。

然而在工業革命後的現代社會,女性開始大規模進入職場,她們的社會功能,從僅僅提供審美價值,變成實打實地創造社會價值。「天職」的變化,理應帶來評價體系的改變,女性應該和男性一樣,只以「工作能力」作為評價標準。

因此,「微胖」的說法,一來背後的觀念陳舊,二來與新時代的女性社會職能無關,最重要的,它是只針對於女性的區別對待。

當一個標準只針對部份人,我們便應該警惕其區別對待的合理性,以及需要考量——標準的制定者是誰?TA們本身是否屬於這個標準的考察人群?

「微胖」的定義權在誰手中?

「胖」有明確的定義——bmi大於28。

但「微胖」,且不說沒有一個明確的「量化」標準,甚至離有一個明確的標準都差很遠,我們隨機在網絡上選取點贊數較高、有共識的「微胖」定義。

可見「微胖」的標準是如此模糊且不專業,既存在「性格」等無關因素,同時也有與「梨形身材」的概念混淆,由此可知,「微胖」標準的制定者,看起來並沒有很高的美學素養。‍‍‍‍‍‍‍‍‍‍‍‍‍

既然沒有一個明確清晰的標準,他們又是如何鑒定「微胖」的呢?

靠肉眼?當然是靠肉眼,但然後呢?

靠審美?都說了他們沒什麽美學素養,你期待TA們看出「黃金比例」?

答案是性沖動,人們對女性「微胖」的期待可以簡單理解為:大胸,大屁股,有一定脂肪。從前進演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些都是更具有生理優勢的外貌特征,在原始時代,它代表更強的生育能力。

因此,對「微胖」的偏愛,只體現了原始沖動,和「身材包容」沒有任何關系,尤其是當人們談及「微胖」時頻繁出現的一個關聯詞匯,「手感」,更能體現出其中所蘊含的性意味,以及更為明顯的物化傾向。

所以「微胖」的最終解釋權並不在女性手中,「微胖」的標準也是混亂且波動,「微胖」的背後是對女性的工具化,這樣的準則,你確定還要遵守?

你永遠不可能「微胖」得正好

部份觀點認為:170公分,115斤的女性自稱「微胖」,會水漲船高地擠壓正常身材女性的生存空間,例如170公分,125斤的女性將會被相應地歸類為「肥胖」。

我們認為這有點說遠了,本質上「微胖」只是標準制定者的自娛自樂。如前所述,它和「胖」並不是程度上的區分,而是針對女性的區別對待。

對「微胖」的偏愛源自原始沖動,而又因為每個人的激素水平不同,這種沖動無法量化,這導致100個人有100個「微胖」的定義。‍‍‍‍‍‍‍‍‍‍‍‍‍‍‍‍‍

換言之,170公分,115斤的女性即便在社媒自稱「微胖」,也絕對會收到部份人類似的評價:你這叫微胖?你就是胖。

除非你能瘦到極限體重,例如170公分,95斤,此時如果再自稱「微胖」,確實沒人會說你「胖」,但你收到「婊」的評價。

可見女性但凡進入「微胖」的評價系統,把自己身體的評判權交給別人,大概率沒有好果子吃。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跳出「微胖」的評價體系,絕不遵守只針對女性群體的準則,拒絕身材焦慮。

面對「微胖」的評價,我們也不建議掉入「哪有!我很瘦好不好」的自證陷阱,而是直接開啟「微矮」,「微挫」,「微細狗」的「微型攻擊」。‍‍‍‍‍‍‍‍‍‍‍‍

祝大家不再「微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