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哲學的慰藉】:面對他人的質疑,最好的應對方式

2024-07-27情感

在【哲學的慰藉】一書中,談到「對與世不合的慰藉」。

我們都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可,甚至是支持,但如果我們的行為方式令眾人反感,那麽,我們又當如何自處呢?

是應當迎合眾人,還是堅持自己呢?這是一個值得分析的問題。

真理未必掌握在多數人手裏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一旦有的人特立獨行,就容易招來眾人的非議。

在許多人看來,只有順著眾人的習慣去做事,才是明智的、才是正確的。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未必。

人性的一個特點,就是喜歡從眾。看到大家都在做什麽,就會下意識地去跟著做。卻從來不去思考,這麽做的原因是什麽?

如果有清醒的人發問「為什麽要這麽做?」那麽,他往往會招來諷刺、嘲笑,甚至是打壓。

所以,一些人為了保險起見,就選擇了「壓抑」自己的疑問。可如此做法,會讓自己成為庸庸碌碌大眾中的一員。

魯迅曾說:「從來如此,便對麽?」

我們想要過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就要有質疑的勇氣。這份「質疑」不是出於「標新立異」的動機,而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好地了解事情的真相。

面對質疑如何不自疑

為什麽我們總是期待他人的認可呢?

除了他人的認可,能夠給我們帶來實際的利益之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自信,其實是建立在他人的認可之上的。

一旦獲得了他人的認可,那麽,我們便會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尊重的;

反之,一旦他人對我們采取不屑的態度,我們便會認為自己是錯誤的、低價值的。

如此,便自然會為別人的毀譽而擔憂。

那麽,別人的評價一定是客觀的嗎?

有些人的評價,是出於盲人摸象。他們只是看到了我們的一個方面,就認為我們是那個樣子的。

有些人的評價,是出於妒忌。他們明明知道我們是「好的」,卻故意否定、侮辱。

而有些人本來就對我們有著成見,所以,他們的評判,也往往是不客觀的。

那麽,面對質疑與反對,我們難道就要我行我素嗎?

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我們可以把外界的聲音,當成是一種提醒來反省自己,但沒有必要當成是必須接受的意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過分聽取他人的意見,只會讓自己迷了路。

不要迷信權威

有人說:「這個世界就是個草台班子。」

當我們在堅持一件事情的時候,也許,我們能夠扛得住普通人的質疑,卻難以扛得住那些「有地位」的人的質疑。

我們會下意識認為,對方有地位,那麽,他們的認識必然是更符合真理的。

那麽,事實果真如此嗎?

地位再高的人,也會有出錯的時候,其次,一個人是否掌握真理,與他的地位高低,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在「佛家」有這樣一句話:「依法不依人。」

一句話是對是錯,不取決於是誰說的,而僅僅取決於,這句話是否符合邏輯。如果邏輯不通,那麽,說它的人地位再高,也是「謬論」。

我們想要更接近真理,就要學會運用自己的「理性」,去分析事物。

也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犯錯。但是,總比把「分析的權利」,交到別人的手裏更加穩妥。

同時,一個人也只有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才能逐步的成長起來,才能真正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結語:

面對約定俗成的規則,總會有人會提出質疑。

這些人也許當下會招來反對、甚至是謾罵,但他們常常也會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人。

墨守成規有時候其實也並不安全,它會讓我們一步步走入不屬於自己的地方。

只有敢於發問,敢於質疑,才能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與君共勉。#深度好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