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讀【聊齋誌異】,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精怪在修煉成仙之前,必要到凡間歷練一遭。
交朋結伴,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產生各種情感上的纏結。
直到它們在人情世故上吃盡了虧,明白了做人的種種不易,最後坦然割舍掉這一切,才能得道飛升。
對此,蒲松齡總結道:「恝(jiá)者,情之至也。」
意思是,一個人的情感修煉到了最高的境界,是漠然。
所謂漠然,並非斷情絕欲。
而是看清了世間百態之後,生出的一種更加成熟的處世之道。
人這一生,最難過的就是情關。
但一旦勘破了這一關,你也能所向披靡,無往不利,迎來人生的大運。
1
春秋時期,晉國有位宰相叫趙盾,他一生歷經三朝,權傾朝野。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在「情」這個字上,狠狠地栽了兩次跟頭。
第一次是關於國君的人選問題。
趙盾上任後不久,晉國國君就去世了,然而此時太子夷臯不過4歲,還是個只知道哭鬧的孩子。
為了穩住民心,趙盾想要另舉他人。
太子母親得知後,幾次抱著兒子坐在大殿上啼哭,甚至跑到趙盾家裏去訴苦。
趙盾於心不忍,最終擁立太子為王。
這位太子,就是後來的晉靈公。
晉靈公從小嬌生慣養,長大後更是殘暴無道,害得社稷動蕩,民不聊生。
在寵臣屠岸賈的教唆下,他還試圖除掉趙盾。
要不是侄子趙穿舍命相救,提前刺殺了晉靈公,趙盾早已丟了性命。
第二次是關於仇人的去留問題。
晉靈公死後,屠岸賈也恐懼不已,佯裝求饒。
侄子趙穿提議將其一並除掉,永絕後患,趙盾卻覺得對方已是落水之狗,不必窮追猛打。
這一時心軟,直接給趙氏家族招來了滅門之禍。
不久後,趙盾去世,新君即位,屠岸賈再受重用。
他下令除掉趙氏全族,最終除了歷史上著名的孤兒趙武活了下來,其余人無一生還。
歷史上,像趙盾這樣被人情所困的人不在少數。
關羽饒過了違反軍令的小將,卻遭其背叛,敗走麥城;
李世民放過了逆賊單雄信的後代,數百年之後,這些人卻成了李唐江山的隱患。
他們只因一時惻隱之心,就疏忽了潛在的威脅,給未來留下了巨大的危機。
哪怕是英雄豪傑,也會毀在「情」字這一關。
老話說得好:「情深不壽,心軟是病。」
當情感占據了上風,理智就會離席。
人便會忘記自己的底線,寧願讓渡自己的利益也要成全他人。
但我們要知道,得寸進尺是人的本性。
困於人情,你的善良就會變成被人利用的軟肋,你的忍讓就會變成捅向自己的利刃。
所以,做人還是要冷漠一點。
別過度共情,別輕易讓步。
凡事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所有的人和事,才不會再對你構成威脅。
2
金庸在【飛狐外傳】中講過一個故事。
主人公胡斐曾偶然遇見了一樁命案。
一家農戶被地頭蛇鳳天南誣陷偷東西,逼得兒死母瘋,家破人亡。
胡斐聽說以後,決心要殺了鳳天南,替天行道。
就在尋敵的路上,他認識了功高貌美的袁紫衣,兩人一見鐘情,互有好感。
但胡斐不知道,袁紫衣正是鳳天南的私生女。
後來,他們停在一座破廟歇息的時候,碰巧撞上了從此地路過的鳳天南。
胡斐三招兩式,就打得對方跪地求饒。
這時候,袁紫衣也站出來求情,溫言軟語,言辭懇切。
但胡斐並未改變主意,甚至和袁紫衣對打起來。
鳳天南趁著混亂,悄悄逃脫了。
可胡斐還是一路苦追,最終殺掉了鳳天南。
對於理念不合的袁紫衣,他也選擇了分道揚鑣。
在胡斐的心裏,真相永遠大過關系,事理永遠高於人情。
也正是憑著這份正義,讓他在武林中建立威望,終成一代大俠。
金庸曾說過,自己筆下的俠客大多為情所困,亦正亦邪。
但胡斐不一樣,他「不為美色所動,不為哀懇所動,不為面子所動」,始終瀟灑如風,來去自如。
有一句話說得好:你在乎什麽,就會被什麽困擾。
情字,是一個大牢籠。
被困於其中,人只能夾著尾巴做事,處處受到限制。
與其這樣,倒不如活得冷血一點。
對所有人一視同仁,不因關系親近而優待誰,也別因為個人私怨就針對誰。
做事幹凈利落,不卑不亢;做人心中有尺,問心無愧。
當你過了情關,就再也沒有什麽能阻礙你。
3
【莊子】裏有這樣一個情節:
莊子的妻子去世了,他卻沒有大哭,言行舉止皆如往常。
以前每次看到這裏,我都覺得莊子冷血。
直到後來,我讀到了他與惠子的一段對話。
惠子問莊子:「人本來就是無情的嗎?」
莊子說:「是這樣。」
惠子生氣地說:「既然稱為人,就不能無情!」
莊子答道:「我所說的無情,指的是不因為個人的偏好喜惡,來損害自己的內在本性。順其自然,生命就沒有缺陷。」
在莊子看來,人的好惡、執念都是後天衍生的。
但自然之道亙古不變。
人世間的生老病死、聚散離合,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流轉,花開花謝一樣,都是永恒不變的規律。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從你生命中穿過而已。
一旦接受了這一點,我們就能以一顆無情之心來看待一切,減少很多無謂的痛苦。
1918年,弘一法師在人生巔峰時,選擇出家為僧。
訊息一出,舉世震驚。
沒有人能理解,像他這樣名揚四海的才子,為什麽會甘心放棄現在的生活,去過苦行僧的日子。
弘一法師在給妻子的訣別信中,早已點明了答案。
在信中,他寫道:
做這樣的決定,非我薄情寡義。
為了那更永遠,更艱難的佛道,我必須放下一切。
在西天無極樂土,我們再相逢吧。
在弘一法師眼裏,情已經不再是執著於一人,而是放下愛恨癡纏,平等地愛著眾生。
此後二十余年中,他關上寺門,每天打坐誦經,參悟己過。
最終成為一代大宗師,救助了無數窮苦的百姓。
佛法裏有千言萬語,但最後都能總結到兩個字:放下。
人一旦破了情關,天下再無難事。
因為在這樣的人眼裏,一切都會變得不同。
別人看到的是生離死別,他看到的是宇宙間顛撲不滅的規律;
別人看到的是悲歡離合,他看到的是心有癡念留下的不甘。
認清了真相,便不會執著於得失。
你也就能徹底開悟,掃清外在的一切阻礙,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
有人總結了無情的十重境界,詳述如下:
一份無情,可以省事。
二分無情,可以省心。
三分無情,可以清靜。
四分無情,可以減少恩怨情仇。
五分無情,可以真正地去愛人。
六分無情,情人互賞之。
七分無情,是多情。
八分無情,是絕情。
九分無情,是癡情。
十分無情,有真情。
一個人的修為到了頂點,是無情。
當你的內心足夠強大,足夠理性,便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當你堅定地靠近自己想要的東西,便能打破命運的桎梏,實作人生的逆襲。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