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年過六十,哪怕再不願意,也要把存款換成這3樣東西,是晚年保障

2024-07-06情感

作家李國文曾寫過這樣一段話,「人過花甲,應該追求一種成熟的美。」

成熟,是歷經風霜積攢下來的智慧。

走向成熟的人,知道什麽選擇更適合自己,也了解有了存款之後的底氣。

但年紀越大,存款能發揮的作用越有限,不如早早換成以下3樣東西,造福自己,造福家庭。

01:穩定的不動產,生活無憂

生活,離不開吃喝玩樂,更離不開那個能帶給所有人安頓感的家。

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房子,就像一座抵禦風雨的城堡,將每一個人牢牢保護在其中。

有房產,有居住的地方,對晚年生活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無錫法院曾處理過這樣一件糾紛:

大爺晚年孤苦無依,一個人窩在三十平米的老破小房子裏。

家裏明明有好幾個兒子,但就是沒有一個人過來照顧他。

後來,老大爺跟街道辦簽訂了合約,由街道辦把房子換成80平電梯安置房,並雇人給他養老,條件是大爺過世後房子歸屬權屬於公家。

正是因為有了這麽一套房子,大爺才不至於在被兒子們放棄的情況流落街頭,甚至能在街道辦的幫助下安享晚年。

很難想象,如果他連最後一套房子都沒有守住,又有誰願意來伺候他?

鄭淵潔在小說中寫道,「居住在不屬於自己的地方,生活得再好,也不會幸福。」

反之, 當你有自己的房子,就不會再患得患失,如無根浮萍。

在這個時代,房子是財富的具象化,房產在手,才能生活無憂。

02:健康的好身體,行動自如

優秀的體格和自理能力,是中年人最好的素養。

強健的身體,能帶來足夠的精力,寬容大度的心態,以及說走就走的誌氣

尤其對花甲之年的人來說,身體越是健康,留給自己的選擇余地就越多,否則很容易招致兒孫怨憤。

知乎上有位老母親,就是因為身體情況,差點跟女兒鬧掰。

明明在做飯的時候已經開始胸悶難受,卻硬撐著不說。

哪怕女兒讓她去市醫院好好檢查,老母親還是固執己見,直到受不了了才去縣醫院吸氧。

不料,吸氧後情況並沒有變好,反而越來越嚴重。女兒不得不熬夜把母親送去市醫院,才知道母親是氧氣中毒。

要是老母親從一開始就能聽女兒的話,直接去市醫院檢查,不僅能節省很多時間,早早恢復身體,還能節省不少存款,留下更多後路。

約翰·洛克曾說,「沒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麽福利,有什麽幸福。」

老人的身體越健康,對自己越有利。

如楊絳晚年還能照顧自我,在文學中暢遊,可林徽因女士卻被肺結核折磨得不成人形,死後孩子還不被梁思成好好對待。

唯有把存款放在調理好身體上,才不至於竹籃打水一場空。

03:子孫的好姻緣,來日方長

如今這個世道,婚喪嫁娶都需要給出一份禮金。

更不用提,娶妻要給的彩禮以及嫁人要準備的嫁妝。

其實,在給子孫後代挑選婚姻時,禮金只是門檻,給出足夠的誠意,必然能引來和諧一家的姻緣。

可要是在這上面耍心眼,恐怕日後就再難見面。

電視劇【玫瑰的故事】中,蘇更生的母親瞞著所有人,從她的男友手裏要走了20萬彩禮。

這件事一度成為蘇更生和男友之間的尖刺,一個覺得不值,一個認為人傻,差點鬧得不歡而散。

可本來,只要蘇更生的母親能稍微給一點關心,或是給出一點聘禮,和女兒之間的關系未必不能修好,日後仰仗女兒養老。

她卻非要親手斬斷子女緣,最後落得一個無人照料的下場。

俗話說得好:養兒防老。

但子女長大後,無一不是要結婚生子,經營自己的小家。

與其鬧得最後老死不相往來,不如公平看待每一個孩子,給予金錢上的支持,獲得精神上的陪伴。

年紀上來才發現,存款再多,也比不上實際花在身上的實惠。

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就不用擔心晚年顛沛流離,無處可去;

有一個健健康康的身體,就可以自由決定想要去哪裏,做什麽事;

求一份溫馨和諧的姻緣,也能讓子孫後代好好過日子,天長地久。

用得多不如用得好,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才能讓自己過上真正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