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其實,學會獨來獨往,你便贏了

2024-01-10情感

很多人覺得一個人如果連朋友都沒有,如果幹什麽事情都沒人陪著,未免太可憐、太淒涼、太孤獨了。

出現這樣的認知,其實是混淆了孤獨和獨處的概念。

孤獨是一種狀態,它是一個人內心深處的狀態,和環境無關,和人多少也無關。

有的人就算是身處群體當中,就算是周圍人聲鼎沸,就算是不管做什麽事情都有人陪著,他(她)也還是會覺得自己是孤獨的,這個世界上沒人理解自己。

而獨處則是一種習慣,是一個人能夠遊刃有余、坦然自若地和自己相處。

哪怕是一個人聽歌,哪怕是一個人去吃火鍋,哪怕是做事情都是自己一個人,沒人陪著自己,可他們還是覺得自己的內心是充實的。

因為他們不會覺得自己的快樂是依托在群體當中的,他們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他們樂得自在,也獨處得自在。

所以,能夠獨處的人一定不一般,因為能夠遮蔽周圍嘈雜的聲音,本身就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能力。

余生,學會獨來獨往,你便贏了。

獨處時,你可以享受獨一無二的美好

讀者剛畢業的時候,覺得初入職場一定要合群,不然就會被排擠。

於是,公司聚餐的時候,她去;吃完飯要去KTV唱歌的時候,她也跟著去。

事實上,她不喜歡人多的地方,比起唱歌,她更願意在家裏宅著,追追劇,聽聽歌,不修邊幅。

獨處的美好是任何時間段都無法替代的,因為這個時候的我們只是自己,沒有其他角色,不是職員,不是老好人,更不是受氣包。

曾國藩說:「人之所以浮躁、虛偽、抑郁,是因為有私心,除掉過重的私欲,才能達到「至誠」的境界,繼而停止精神內耗,與自己好好和解。」

獨處沒什麽不好,有些人覺得獨處難熬,是因為他們從未享受過獨處的美好。

那種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舒適,那種不需要曲意逢迎的壓抑,那種可以專註於自己的隨遇而安。

這些,都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才有機會享受的。

所以,獨處很好,而你也應該得到。

獨處時,你可以感受來自靈魂深處的放松

和一群人待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需要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也要留意別人的情緒變化。

萬一對方正難過,我們卻說了一件開心的事,對方就會以為我們是幸災樂禍;

萬一我們是無心之舉,不過是開了一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但對方卻覺得我們是在冒犯對方,看不起對方。

人際關系處理起來的時候,不是那麽容易,話說多了也不好,說少了也不好,很難拿捏一個恰到好處的分寸感。

可獨處的時候就不需要有這些顧慮了:

我們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可以是自言自語的話癆,也可以是一句話都不說的「孤獨患者」。

我們怎麽開心怎麽來,根本就不需要看別人的眼光,這時的我們享受一個人的世界,享受來自靈魂深處的放松。

正如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寂】裏寫道:「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獨處的時候,安靜自在,不用周旋於別人的情緒,也不必刻意判斷他人的心思。」

獨處時,你可以更清楚地認識自己

在【烏合之眾】這本書中,有個道理講得特別好:「群體當中的感情會被無限度地誇大,而人們也會被這樣的感情所吸引,到最後,大部份人都會選擇合群。」

誠然,這個世界上有一群人,他們喜歡熱鬧的場景,哪裏人多去哪裏,如果讓他們有朝一日獨來獨往,那會是對他們精神上的一種淩遲。

這樣的人,只能生活在群體當中,跟著別人人雲亦雲,迎合些別人的節奏,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麽。

而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人,他們習慣了自己一個人,他們凡事都喜歡獨來獨往,不喜歡為了熱鬧而融入到群體當中。

他們不喜歡為了所謂的社交而去別人家串門,同時,他們也不希望別人來打擾自己安靜的生活。

這樣的人是別人眼裏的異類,畢竟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朋友,那該是多麽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

可實際上,只有這樣的人才擁有大智慧。

因為他們不需要在嘈雜的環境中被別人的聲音影響自己。

他們享受獨處,於是他們可以近距離地接觸內在的自我,同時在不被人打擾的環境下,他們還可以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安寧。因此,這樣的人才可以更清楚地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