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獨六講】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孤獨並沒有什麽不好,你之所以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年齡越大,就越能明白一件事:「孤獨,其實就是人生常態」。
孤獨是生命的底色,是人情感的本質問題。
無論你身邊有多少朋友,無論你跟愛人的感情有多麽融洽,在你的內心深處始終都藏著「孤獨」的自己。
這種感覺就像什麽呢?
就像【白馬嘯西風】中的李文秀。
「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歡」。
即使別人都說好,都勸你要這樣去生活,可這並不是你想要的感情,也不是你想要的生活。
於是在現實與理想之間,你始終不被理解,這就是孤獨。
-01
人孤獨久了,身上有哪些特征?
第一:越來越享受孤獨,會上癮
孤獨感就像什麽呢?
就像一種癮,酒癮,煙癮,遊戲癮。
當你習慣了孤獨,享受了孤獨,你就會對孤獨的感覺感到上癮。
任何事情,剛開始是最難的,孤獨也是如此。
比如說:
你換了新城市工作,之前的圈子、好友,全都與你分開了。
你們只能隔著螢幕,偶爾聊上幾句,大多數時間你都是三點一線。
公司,出租屋,菜市場。
開始時,你特別孤獨,難過,每到夜深人靜時,你覺得尤其寂寞。
但久而久之,你發現喜歡上了這種狀態。
大概是:
下班吃完飯,獨自一人走在陌生的城市,就像一個「探險者」安靜地感受著這個城市的奇妙。
回到家裏,一杯紅酒,一本書,時間就這樣安靜地過完了。
洗個熱水澡,一天就在睡眠之中結束。
這樣的狀態,是會讓人上癮的。
不必跟伴侶爭吵矛盾,不必擔心有人闖入你的生活,更不用因為一些瑣事焦頭爛額。
只有孤獨一人的時候,你才是完整的你,你的時間才是完全屬於你的時間。
第二:孤獨的人,習慣熬夜,習慣晚睡
當一個人孤獨久了,他的情緒會「無處排解」,他的感情無處釋放。
在白天,他扮演著社會人,是一個員工,也是一個老板。
他需要對工作負責,對生活負責,對他人表現出善意和尊重,無法做自己。
有了負面情緒,只能藏在心裏面。
但到了晚上,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孤獨的人往往透過晚睡或者熬夜的形式來讓自己的情緒逐漸放松下來。
不孤獨人的,會透過傾訴,跟朋友出去逛街喝酒來排解。
而孤獨的人,在孤獨的狀態下,養成了「習慣性晚睡」的習慣。
不願意明天太早來到,只願意享受這安靜的夜晚。
第三:孤獨久了,會逐漸失去「社交的能力」
一個人長時間不說話,語言能力會退化。
長時間不跟外界建立「情感聯結」,社交能力也會退化。
如果一個人無法調整好孤獨感與生活的平衡,那麽他就會陷入「自我封閉」。
變成社交恐懼,不敢跟外界建立社交,不願意跟別人說話。
時間久了,就將自己封閉在一個密不透風的空間裏,會變得愈發壓抑。
而這一切,跟「共情能力」缺失有關。
他無法跟別人建立起共情的能力,無法感受別人的情緒變化。
正如,別人也不理解他一樣。
第四:孤獨會讓人邏輯清晰,看透自己的人生
孤獨並不是沒有好處的,相反,如果一個人能夠完美地利用好孤獨,並且發自內心地去享受孤獨。
那麽這個人的邏輯能力變得愈發清晰,看待事情往往會找出前因後果,十分理智。
他們在孤獨的時候,善於利用時間,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
把生活安排得很合理,在孤獨的日子裏,終於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02
真正地享受孤獨,說明一個人開始了「意識覺醒」
你會發現,那些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們,都是從孤獨這條路走來的。
柳宗元寫下: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白居易寫下: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王維寫下:
「獨在異鄉為異客。」
叔本華在孤獨中寫下了【人生的智慧】,馬奎斯在孤獨中寫下了【百年孤寂】。
對於文學家們而言,孤獨的時刻,讓他們的思維變得清晰,邏輯變得理智,思考變得緩慢,生命變得有意義。
他們之所以享受孤獨,是因為他們的精神力,早已超過了普通人。
如果一個人的精神,靈魂,思想,只能依賴他人,人雲亦雲,跟風隨大流,無法忍受孤獨,那他的一生註定是平庸的。
你會發現,生活中那些過度依賴別人,過度享受熱鬧,離開了人群就無法獨自生活下去的人,就像「長不大的小動物」。
需要依賴,需要依靠,才能生活在親情、愛情或友情中。
一個真正開始思考,開始意識覺醒的人,必定是孤獨的;
反過來講,一個人孤獨久了,那麽他必定開始深層次的思考。
精神越是豐富,內心越是強大的人,越是喜愛孤獨。
而被迫孤獨,離開了熱鬧就無法好好生活下去的人,只會生活在苦悶與無聊的狀態中。
今日話題:
你喜歡孤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