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別不相信!年過六十,存錢和不存錢的人,結果很不一樣!

2024-07-07情感

乍一看這個題目,你也許會以為這些話都是陳詞濫調,但是在現實中,的確有那麽一部份60後,他們的人生經歷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些人到了六十還能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也有人過著憂郁的生活。這可不是什麽電視連續劇,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在我周圍。

(詳情)

我還有一位遠親,咱們管他叫做李叔吧。李叔當年很有能力,很會掙錢。但是他有一個壞習慣,總想為將來花錢。每一次拿到薪水,要麽請人吃飯,要麽去逛街,反正拿到了就必須花。

李叔的想法很單純:「掙錢不都是用來花錢的麽?等你年紀大了,我再告訴你!」一眨眼,數十年過去了,李叔也已經退役。養老金倒是多了一點,不過在這座大城市,最多也就夠吃飽喝足,離安逸日子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和李叔相比,我的另外一個鄰居張大媽就顯得很不一樣了。張大媽也是個精明強幹的人,不過比起李叔來,她要節約得多。她常說:「賺錢不易,要節省。」張大媽不但自己過得很節約,而且常常告誡子女要為將來做好準備。

時光飛逝,兩人同時步入六十。張大媽當年也算有點積蓄,所以現在的養老日子過得還算不錯。兒女們也都長大了,還時常陪著她到處走走,日子過的很滋潤。

但李叔這邊,卻是另一番景象。他退休以後,由於沒有存款,日子過得比以前差多了。特別是在某些緊急情況下,李叔經常會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每當這個時刻,他就會發出一聲嘆息:「我為什麽要這麽做?」

這種反差,在他們所在的街區,實在是太普遍了。另一位則是趙爺爺,他的經歷和李叔差不多,都是靠著省吃儉用才賺到了不少錢。趙伯伯一家人還經常被他的花錢方式搞得捉襟見肘。趙大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早知道趁人之危,早知今日,早知今日,我就該多攢些銀子。」

另一方面,張大媽等有先見之明的老年人,日子卻是一天比一天好過。舉個例子,我家的王奶套先生和他的老公就是個節儉的人。現在,他們不但在世界各地旅行,而且還常常邀請親朋好友團聚,盡享家庭歡樂。

透過李叔與張大媽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青年時代的抉擇,的確會對日後的人生有很大的不同。李叔、趙大叔兩個人,日子過得逍遙自在,可是到了老年,他們都吃盡了人生的苦頭,就是沒有積蓄。而張大媽、王婆婆,由於早期的節約與計劃,如今可以安心地養老了。

這種情況在我們周圍隨處可見。比如,我的一位老同學,他的家庭狀況雖然不好,但是他很小的時候就懂得未雨綢繆。只要有可能,他就會把自己的錢積攢起來,哪怕是一點點的零用錢。現在,他在城裏購置了好幾處房產,不但自己過上了好日子,兒女也有了更多的選擇。

而另外一位學生,家裏條件還算可以,但花錢大手大腳慣了,人到了中年還在為金錢而煩惱。他已經借過很多次錢了,每當提到這件事情時,他總是苦笑一聲:「活該。」

這些故事總是在告訴我們,不管你是存錢,還是亂花錢,你所做的決定,將來都會影響到你的人生。李叔、趙大爺等人,也許沒有多少時光可以改變了,但是對我們這種仍然處在生命歷程中的人而言,每個選擇都是極為關鍵的。

在與朋友們的交流中,很多人都在留言板上留言,一時間,大家都在談論著如何理財,如何抉擇人生。

網友「小小都市話癆」留言:

「看到李叔跟張大媽之間的事情,我真的很感動!我覺得從小就要養成存錢的好習慣,因為誰也無法預料將來會發生什麽,未雨綢繆總是好的。」

「不是夢想」的回答有點無奈:

「我也不是不想攢,但是我們的日子過得很辛苦,房貸車貸,孩子上學,怎麽攢?!但也許我也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花錢方式了。」

「青春不老」也跟著發了一段心得:

「我當年也是月光族,只是遭遇了一場大難,幾乎傾家蕩產。從那時起,我就吸取了教訓,每個月都會省下10%的薪水,日子過得很滋潤。」

「金錢自由」引發了另外一個爭論:

「我認為,生命短暫,就是要好好地享受現在。不過,享樂和浪費是兩回事,尋找一個平衡點,才是最重要的。花錢可以,但也要給以後做好準備。」

更現實的是,「慢慢變富」這個網民:

「精打細算才是王道。「我會用 APP把所有的支出都記錄下來,讓我能更好地了解這些資金的使用情況,從而合理地進行預算,一點點地積累起來。」

從他們的言論中可以看出,人們在存與用之間存在著分歧,而且他們對將來的期望與憂慮也不盡相同。雖然每個人的人生狀態和想法都不一樣,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過得更好。透過上述例項與網民的心聲,我們可以看出,要想節約或合理使用,最重要的就是理性與計劃,既要保證自己能享用人生,又要為將來的不確定作好準備。理性地進行投資和支出,為自己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這是很多人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