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新的一年:做好決策,遇見「更好版本」的自己

2024-01-06情感
視覺中國供圖
轉眼迎來歲末年初。事業上,人們開始回顧過往,制定新一年的目標;生活上,人們開始添置年貨,準備收納和整理。這個時候,我們會面臨許多選擇:我應該專註提升專業技術,還是努力爭取晉升管理層?我應該周末去超市采購清潔產品自行打掃,還是等優惠活動線上購買平價產品,請家政上門服務?
哲學家薩特說:「我們的決定決定了我們。」我們要怎樣才能做好生活中的決定,能夠在新的一年過更滿意的生活,遇見更好的自己呢?
在討論年末清潔的時候,有人一聽到第一個選項「自己去超市買清潔產品」就覺得很不錯,甚至沒有聽其他選項就決定周末去采購了,這是決策的一種風格——滿意型決策,只要尋找到足夠好的選擇即可。另一種風格是最佳化決策,最佳化決策者在做出最佳決策並找到滿足他們需求的最佳產品或服務之前不會休息,所以他們面對大掃除,可能會先提前了解線上線下清潔產品、家政服務等的價格,好不容易確定下來,結果看到超市有減價活動又動搖了。
但面對職業規劃這樣重大的決定,滿意型決策者可能也會慎重地思考一番,但往往比最佳化決策者幹脆利落。正如決策研究者所說,「生活不過是在‘最優’與‘滿意’的標尺之間遊走的浮標。」我們中的許多人都處於這兩個極端之間,這取決於這個決定對我們的重要性。最佳化決策能讓我們盡量靠近獲得最優解的美好願望,滿意型決策則能幫助我們節省時間精力。在討論二者的利弊與平衡之前,我們要先厘清兩種風格的差異。
在決策前,最佳化決策者會盡可能找出所有的決策選項;而滿意型決策者並不在意選項是否豐富,因為他們滿意即止,只要選項超過自己的接受閾限就行。研究發現,最佳化決策者網購前花很多時間瀏覽更多商品,甚至出現過度搜尋的行為。
在決策中,最佳化決策者會將所有選項以及自己與他人的決策結果進行細致的比較,也就是說最終「勝出」的選項不僅是所有選項裏最好的,還要優於他人的決策;而滿意型決策者只關註決策結果是否讓自己滿意,他們並不在意這個選項是否是他人眼中最好的。研究發現,最佳化決策風格的畢業生在找工作時更依賴外部資訊。
在決策後,就客觀決策結果論,最佳化決策者的決策結果確實更優,但對決策結果的主觀滿意度比滿意型決策者低,體驗到的負性情緒更多。研究發現,最佳化決策者比滿意型決策者的工作起薪高20%,但最佳化決策者更多地體驗到後悔,更多地想改變他們的初始決策。最佳化決策者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尋求更多的選項,卻對最終選擇更不滿意,這種現象被稱為「最佳化決策悖論」。
我們害怕滿意型決策錯失更優選項,令人遺憾;我們也害怕出現「最佳化決策悖論」,白費搜尋選項的時間、精力、金錢而得不償失。我們總是希望最終選擇的最佳決策,不僅是目前情境中適合我們的決策,同時也渴求做出最令我們不至於耗費太多資源的滿意決策。我們卻常常發現自己「反復糾結、草率決定、迅速後悔」,所以我們要怎麽樣才能做好決策呢?
首先,兩類決策風格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做事原則和生活方式,決策的重點在於明確自己的核心需要。比如有的求職者對個人成長有很高的要求,希望能建立自己的事業,實作人生價值,那麽提前了解更多的企業和職位資訊是很有必要的,透過社交平台收集多方面的資訊,多請教前輩,獲得具體新鮮資訊的同時甚至有機會獲得內推。有的求職者更看重自由和興趣,他們傾向於選擇在小城市安居,過輕松安逸的生活,踐行朱光潛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說的,「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生機’。假若為學問為事業而忘卻生活,那種學問事業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義與價值。因此,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看作社會的機械。一味迎合社會需要而不顧自己興趣的人,就沒有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當然,如果自己想要的是自由和興趣,但又為薪資微薄而妄自菲薄,不過是臨淵羨魚;反之亦然,如果選擇了繁華都市與奮勇拼搏,又羨慕小城市的安逸,也是自討苦吃。
其次,如果想在社交場合營造和藹可親的形象,建議嘗試在集體情境中多做滿意型決策。有研究發現最佳化決策者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尋找最佳選項時,會被其他人視為不那麽熱情和友好、更難相處。實驗參與者表示,由於最佳化決策者總是在尋找最好的選項,他們可能對未來得到的任何幫助和支持都不會感激,因為會把他人提供的幫助判定為「不夠有用」。比如當我們在部門聚餐時,一名看起來很挑剔、總是無法決定點什麽菜的同事,我們可不敢輕易給他推薦菜,以後也不太敢給他推薦餐廳,因為我們會擔心這些推薦達不到他的標準,反而會讓他更沈浸於沒完沒了地研究選單。
最後,最佳化決策者要學會透過有儀式感的動作提升自己的決策滿意度。國內研究發現,相較於滿意型決策者,最佳化決策者更容易因選擇太多出現後悔等不良情緒,而透過軀體上具有儀式感的關閉動作,可以提升最佳化決策者的決策滿意度。選項並不是越多越好,選項太多時,會出現選擇超載現象。就像琳瑯滿目的商品讓我們眼花繚亂,無從選擇。而熱衷於不斷尋找最佳選擇的最佳化決策者,當選項太多時,或許並不能精益求精,反而讓自己承受了沈重的認知負荷。這是因為對於最佳化決策者來說,選擇之後決策的過程依然沒有結束,沒有達到一種「心理閉合」、事件完成的狀態,如果不繼續搜尋和比較,他們會坐立難安,而這種不安定感會使他們的決策滿意度降低。最佳化決策者可以透過「執行關閉動作」這種有儀式感的行為觸發「決策完成」的訊號,如點菜後合上選單、購物後將手機暫時放進抽屜,可以有效提高決策滿意度。但需要由本人做出關閉動作,由他人代勞無法提升決策滿意度。
作家J.K.羅琳說:「你想成為哪一類人,並不取決於你的能力,而是取決於你的選擇。」故年將逝,宜擁新節。願我們做年末總結時,發現不是只賺到了年齡;願我們展望新的一年時,能夠逐漸做好決策,過好生活,遇見更好版本的自己。
黃彬彬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