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父母越節儉摳搜的,結果財產大都讓孩子敗光;父母花錢大方從不計較的,結果,孩子都會賺大錢
我一個發小。
他父母在我們老家是雙職工,一個是大夫,一個是老師。
兩人退休之後,一個在鎮子裏開中藥鋪,一個開了個托管班。
從我記事起,兩人就給他兒子攢錢。
我發小從來不吃雪糕,上學帶開水,不喝飲料。
上大學坐硬座,不坐臥鋪。
按照他家裏條件,在我們當地普通家庭中屬於一等的。
可,卻摳搜的要命。
一次,發小父母來哈爾濱看他兒子。
他兒子和我是一個大學。
發小父母請我們這幫老鄉吃飯。一共八個孩子,他們點了兩個菜。
我們那時候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兩個菜很快就被我們吃光了。
然後,他媽又點了一個。
告訴我們別浪費。
後來,我們很多人都沒吃飽。
請客之後,我們並不高興。
還有,他父母當時從老家來帶了很多特產。
東西能有5個大袋子。
不打車,偏要坐公交,由於他們拎的東西超多,公交司機不幹了。
然後,他們吵了起來。
我們真的不理解,家裏很富裕,為啥偏要過的那麽辛苦。
後來,發小在哈爾濱買房。
從來不下飯店,剩菜要吃好幾天。
最後,導致他孩子住院,花了好幾萬。
當時,我們去醫院看孩子的時候,他妻子抱怨他:「我們能不能
不要這麽節省了?看孩子受的罪。」
可發小堅持說:「節儉是美德,你不懂。」
之後,他習慣依然不改。
還有,他媳婦生孩子,他媽媽來哈爾濱住了一段時間。
天天上去早市撿爛掉的菜葉子,回家腌制鹹菜。
被親家母發現了。
然後兩人吵了起來。
之後,他母親依然這樣。說,節儉是美德。
之後,我這個發小創業,在哈爾濱開燒烤。
我們在他燒烤店聚了一次。
看到有顧客不滿地:「老板,你們家大蒜怎麽這麽摳門?」
發小固執地說:「大蒜也是錢啊,不能浪費。」
他媽給他投了70萬,結果都賠了。
為啥賠錢。
據說,人家吃燒烤的要大蒜,他一瓣一瓣的給人家。
笑死了。
後來,發小依然不服輸,在哈爾濱開了個小火鍋,投了80萬。
麻醬免費,他一個碗給人家一點點。
然後告訴客人,說,之後再吃要加錢。
之後,他這個店面又黃了。
他說,他父母辛苦一輩子,攢了100多萬,都被他敗光了。
我還有個同學,也是我大學同學,他家條件非常好。
他是南方的。
他父母來哈爾濱看他的時候,給我們寢室買了一箱子蘋果,告訴我們一起吃。
請我們下飯店,告訴我們隨便點。
我們不好意思點。
他父母告訴服務員,挑最貴的上。
臨走,他父母給我們寢室每個人買了個電褥子,說哈爾濱冷。
我們感動的不行。
另外,我們寢室有個單親家庭的,家裏條件很差。
臨走,他父母偷偷的塞了一千塊錢,在枕頭底下。
那同學都感動的哭了。
畢業後,我這個同學在哈爾濱開書店。
那時候,很多人都願意看書。
但是,他店面的位置不好。
我們一大幫同學都免費幫他宣傳,都主動給他出主意。
最後,我們學校有幾百人,在他那個書店辦了會員卡。
之後,他如法炮製。
在好幾個大學旁邊都開了書店,然後,僱用我們找不到工作的同學。
之後,他不在哈爾濱了,把店面交給別人打理。
自己去廣州,做圖書批發,現在發了財。
我們同學聚會,他每次總是偷偷的把單買了,之後,低調的走了。
我們同學誰有困難,他第一個捐款。
感覺,他性格和他父母一樣,很大方,但是人家發了家。
我一直在想,為啥,很多越是摳門的人,越敗家。
越是大方的人,越掙大錢。
我開始反思,是不是,發小的節儉過於極端。
我覺得,有時候,適當的投資和慷慨,能帶來更多的機會和成功。
我那個發家的同學曾經說過一句話,不要過於節省,要學會投資和分享。
發小和我同學。
一個過於節儉,一個適度慷慨。
兩種生活態度,兩種命運。
我覺得,我們是不是應該在節儉和適度分享之間找到平衡。
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能給自己帶來成功的機會。
不要一味的節省,節省是發不了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