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美文丨石川:有一種明白,叫糊塗

2023-11-30情感
有一種明白,叫糊塗
文/石川
play
正常的人哎,我們又有哪一位不希望自己活得更明白一些呢?我們都很願意,也都很希望,能看到的都可看到,能看清的都可看清,能聽到的都可聽到,能曉得的都可曉得,能掌握的都可掌握,能回答的都可回答,而不希望自己是一個上不知天、下不知地、中不知人的「三不知」,抑或是一個不曉以往、不曉今後、不曉現在的「糊塗蟲」。
但在現實中,我們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人活明白的真正含義呢?興許在很多場合的很多表現,我們以為的明白並不是真明白,而是被鄙視為小聰明;我們以為的糊塗並不是真糊塗,而是被稱贊為大智慧。在一些情形下,不該看的看到了裝著沒看到,不該聽的聽到了裝著沒聽到,不該知道的知道了裝著不知道,不該聲張的東西秘而不宣,不該回答的問題笑而不答,不該傳遞的資訊守口如瓶,不該取的名利拒而不要。諸如此類般的表現,無疑是揣著明白裝糊塗,表征糊塗,心裏明白,卻常常被看成是做人的言語有度、舉止有尺、穩重得體、收放自如和真正的活成熟、活清楚、活睿智和活明白。
有個全職媽媽在網站上找了個保潔阿姨,八十塊錢打掃兩個小時的衛生。阿姨來了之後,這位媽媽一眼就認出來在網上找來的這位阿姨竟然是自己中學時的同學。阿姨也仿佛認出了全職媽媽,但是彼此雙方都沒有點破。這位媽媽給阿姨準備了一杯水,並煞有介事地就衛生談衛生,就沒有再說什麽,而是各就各位、各忙各活,相處默契。十多年沒見,老同學意外相遇本來是件喜出望外的事情。但由於彼此境況的差距,為了避免說起來尷尬,這位全職媽媽和阿姨都裝起了糊塗,都十分地識趣裝著不認識。
面對處境的不同層、站位的不同高、地位的不對等、身份的有懸殊,心知肚明即可,點破了難堪,不點破相互安然。熟而不認,知而不說,看似糊塗,實則既保全了對方,也心安了自己。
一群人在一片空曠地野營,有人居然在不能完全遮擋視線的地方解決內急。這多半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純屬個人私密,有點窘迫,有點羞人,當事人當然不願意被他人看到。但他這種情形,還是被你看到了,你選擇了避而不見,並沒有當眾去嘲笑、去貶斥。你的表現似乎是視而不見的糊塗,但你卻給人留下了應有的臉面,營造出彼此的輕松。
不可示人的情形,不可暴露的地方卻意外地走光,看見了也要裝作沒看見。最好的辦法就是,除了巧妙而友善的提醒,就是不經意地走開,即便不好脫身,也要裝著若無其事,環顧左右而言他。這種做法看似糊塗,實則是與人的友好相處,是對他人的在乎與愛護。
一般情況下,別人的煩心事、糟心事、傷心事、不快樂的事,往往聽得越多心裏越煩,知道越多心裏越沈重,要不是職責所在,要不是非聽不可,能夠不聽則不聽;那些談論是非的事,那些流長飛短的話,那些阿諛奉承的溢美之詞,聽多了會影響你對人或對己的正確判斷,最好也是能不聽則不聽,聽了也要裝著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不放在心上。在人看來,這是充耳不聞式的糊塗,但這種糊塗,恰恰是做人要懂得尋求安靜和自在的清醒。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與他小時候一同偷雞摸狗、調皮搗蛋的一位發小便來向他套近乎、謀官職。發小見到朱元璋,根本不管此時是何時,也不管旁邊還站著侍衛與隨從,便很熱情的說起了當年他們一起幹的一些醜事,說如何偷人家的牛吃,如何偷別人家莊稼地裏的花生、大豆等一些上不了台面、不堪入耳的話題。發小滿以為這些話題會引起美好的回憶,拉近其與朱元璋的距離,哪知朱元璋是滿臉的烏雲密布,盡管這些都是當年的事實,但是,此情此景下的此種話題是多麽的格格不入。朱元璋龍顏大怒,便令人把這個天真無知的發小給推出去斬了。
別人不堪的過去、不光彩的老底,那些曾經的痛處和傷疤,是最忌諱被人在眾人面前提及的,你知道了最好不要公而宣之。那些政治謠言、國家機密、工作秘密、組織紀律,是不允許公開傳播的,傳播了就會惹出意想不到的麻煩,造成公共利益的損失,你再清楚也要三緘其口。在有些人看來,這是知而不言式的糊塗。但這種糊塗,既能幫你積下良好口德,又能防止你禍從口出。
扶貧濟困是行善,但許多人的貧困是不想讓外人知道的。所以,你的行善行為,最好是點對點、面對面,而且能不宣傳則不宣傳、能不傳播就不要廣而說之。這樣去做似乎有點不聲不響,有點錦衣夜行,也看似糊塗,但卻既實作了你的善行和高尚,又尊重了受善人不願吃嗟來之食的誌氣與骨氣。
別人施你滴水之恩,你卻湧泉相報;別人對你一日之惠,你卻終生相還;別人「投之以木桃」,你卻「報之以瓊瑤」;別人敬你一尺,你卻敬人一丈;別人讓你三分,你卻讓人三丈;別人在你面前趾高氣揚,你卻毫不在意,堅守自己的謙虛謹慎;在利益分配中,有些人多多益善,你卻只取應得的本分。這在有些人看來,是不精明的表現,是傻裏傻氣,是不問得失式的糊塗。但這種糊塗,卻會點亮你的前程與未來,護你一路的順利與順遂。
你只知道腳踏實地,不知道投機取巧;只知道真誠相待,不知道討好賣乖;只知道默默耕耘,不知道偷工減料;只知道埋頭做事,不知道自我標榜;只知道多做好事,不知道關心前程。你也不知道用自己的見解去指點別人的見解,不知道用自己的標準去裁判別人的標準。你的這種表現,在有些人看來,完全是不懂劃算、不問收成的「傻瓜」表現,是呆頭呆腦式的糊塗。但這樣的糊塗,始終讓人行穩致遠。
揣著明白裝糊塗,實則是局勢清醒,利弊清醒,進退清醒,真假清醒,成敗清醒,表裏清醒,好壞清醒,但又不顯不擺,不理閑話,不管閑事,不交閑人,知人不評,知事守口,知情不亂,知理不辯,說人不言盡,責人不苛盡,敬人不卑盡,從不損人損社會卻十分利己利人。工作中適當地裝裝糊塗,能融洽同事之間的關系;婚姻中適當地裝裝糊塗,能品嘗到愛情的甜蜜;朋友相處適當地裝裝糊塗,能感受到友情的真誠;和家人相處適當地裝裝糊塗,能體味親情的溫馨……
這樣的表現,看起來是極不精明的糊塗,實際上卻不是真糊塗,而是一種做人的大明白、大通透。它不是懦弱,而是看開;不是膽怯,而是堅守;不是冷漠,而是憐憫;不是愚鈍,而是胸襟;不是昏亂,而是修養;不是虛偽,而是氣度;不是畏懼,而是韜略;不是幼稚,而是老練。擁有這種糊塗境界的人,站得高、看得遠,而且看得準本質,抓得住關鍵,既不讓自己的生命出現內耗,又讓他人感覺到舒服與體面。這樣的糊塗,保護了自己,照顧了別人,融洽了世界,無疑是越多越好。
一個人,要是一問三不知,什麽也不知道,什麽也不清楚,什麽也講不明,得過且過,甘當白癡,肯定是地地道道的真糊塗,也為他人所不齒。要是還揣著糊塗裝明白,不甘寂寞,不懂裝懂,自視甚高,自作聰明,那更是一種自欺欺人和裝腔作勢,只會被人笑話。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物件,不問人家願不願意,不管別人心理感受,非要把自己以為明白的東西或是以為值得驕傲的事情搬弄出來,也不是做人的真明白,相反,輕者被人稱作是真淺薄、真迂腐和真糊塗,重者還會招致良好初衷之反面,使前行的道路變得越來越窄。
有一位微友,本是位勵誌的角色,屌絲出生,透過自身努力,實作了所謂的華麗轉身,確實有了不起的地方。但他就是喜歡顯擺,在朋友圈裏經常曬自己如何有高見、如何受尊敬、如何被看重,曬自己與領導或名人的合影,曬取得的一些無足輕重的成就,曬各種榮譽的證照,曬媒體對自己的報道,曬他人對其的各種贊語。他的自說自話、自吹自擂,自以為是一種昭示與明白,是一種喜悅的分享,但卻忘記了幸福只是自己養心不是他人養眼的深沈道理。在朋友圈裏他自然沒有收獲什麽點贊,相反卻常被嗤之以鼻,落下了做人膚淺的印象。在過來的路上,他雖有些可圈可點的成績,但他的前程到底能走多遠、能飛多高,微友們對其並不看好。
做人,正如古人鄭板橋所說,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其實,這其中的難,就難在對自己的認準與穩住,難在對所遇事物的拿捏和把控到底是否適時、適宜、適量、適度。它需要我們不斷修煉與感悟,讓自己對一些現象背後的本質有所洞察與看清。
要讓自己懂得:一個人活在人世間最高級的快樂就是給予。給予的越多,快樂才會越多。要給人以理解,給人以面子,給人以信任,給人以方便,給人以掌聲,給人以尊重,給人以力量。與人交往,要多留點位置讓別人坐,多留點台階讓別人下,多留點風頭讓別人占,多留點好處讓別人賺。有了這種懂得與姿態,你才會擁有不計較的豁達,擁有不傷人的質樸,擁有熱愛世間一切的真誠,你才會實作聰明與糊塗的相互轉換,對那些無中生有的破事爛事不理會、不在意,對無事生非的小人壞人不在乎、不纏結。
要讓自己懂得:這世上,不是所有知道的事都必須當眾說出來,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夠去解釋,也不是所有的事都需要去解釋。有些事,是秘密。有些事,是私密。有些事,是不可示人的成就或傷口。有些事,不必爭,贏了傷感情,輸了傷面子。是真理,不辯自明;是歪理,怎麽辯也沒用。有些事,只能說,不能做;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說;有些事,既可以說,也可以做。所以,與人相處,沒必要去給人家的傷疤上撒鹽,沒必要在一些非原則的問題上去搞斤斤計較,什麽時候都不要耿耿於懷,不要咄咄逼人,不要面面俱到,不要事事周全。那些過去的和過不去的都將成為過去,放得下的和放不下的都會被歲月沖淡得輕描淡寫。有了這種境界,你就會包容和大度,該明白時不糊塗、該糊塗時不鉆牛角尖。
要讓自己懂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正的聰明從來就不需要聲張,真正的了不起也從來無須自我標榜。那些自說聰明和能幹的人,那些好為人師的人,那些喜歡指指點點的人,那些有理就聲高的人,那些揪住別人痛處就不放手的人,那些看不慣異樣的人,那些聽不進不同意見的人,那些盛氣淩人的人,看起來很清醒、很強勢、很得誌、很風光,實則是做人的大糊塗。他們對己與人、表與裏、標與本、言與行、大與小、遠與近、得與失、進與退、成與敗等關乎自己前途與命運的關系從來就沒有弄清楚過,只會聰明反被聰明誤,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有了這樣的警醒,你就會生發出這樣的領悟:腦子要知道多多,心裏要清清楚楚,但意見的發表或行為的表現卻要講究,外界需要時則表達,並且要好好地表達,情形必要時才顯露,並且要追求驚艷地顯露,不合時宜時就要揣著明白好好地裝糊塗。
正常的人都希望明白地生活、明白地做事、明白地收獲,都不希望自己過得糊裏糊塗。但實際生活中,有一種明白,卻叫作糊塗,或是叫作裝糊塗,需要用糊塗的表現來展示,表現得體和恰如其分了,不僅不被看作是「糊塗蟲」,而且還被贊許為是大智慧、真明白,廣為人們所尊敬、所欽佩。做一個人,應該努力爭取在世間事物的把握上早明白、真明白、常明白。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在明白與糊塗的問題上來不得半點含糊,知道在許多情況下,「明白」的涵義還得要用糊塗的方式來包裝、來表現。誰包裝和表現得恰到好處和天衣無縫,誰就是真正的高人。
本期音訊朗讀者:蔡青青,文化和旅遊部人才中心語言藝術(朗誦)專業考級考官,中華文化促進會語言藝術專業委員會專業委員,湖南人藝漢語藝術實踐中心專家顧問。
石川,中國作協會員。作品散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湘評論】【湘江文藝】等報刊,著有隨筆集【人生如字——諧音字趣談】(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