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愛自己,是活在當下,努力去做自己喜歡做的和有趣的事情,讓現在的每一天都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度過
破開迷霧,走出迷途,回歸凡人路
你好 !我是凡人米兔
從36歲到39歲,僅3年的時間,他不僅走出了迷茫、焦慮,還走出了一條成長之路、走向了成功
路遙曾說: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覺醒的早晚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周嶺做到了,他不僅做到了,還要帶領迷茫焦慮的我們,走出迷途 ,共同覺醒。
我升起了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欲,他是怎麽做到的?
【承接上期】
畫像
01 點中心門 02 創作由來 03 閱讀初衷 04 畫像 05 尋找 06 緊跟五件套 07 傳遞 08 畫像的由來 09 迷茫 10 覺醒 11 探索 12 本書適合的人群 13 這本書能幫你什麽?14 小結
方法論:基本概念(內觀自己 擺脫焦慮)
01 三重大腦 02三重大腦PK 03 情緒腦主宰了我的情緒 04 反思(目的性太強)05 把大腦看做公司 06 「自我解釋的動物」 07 天性 08 人為什麽會焦慮?09 低水平勤奮 10 觸底反彈 11 焦慮時應該怎麽做?12 你屬於哪一種焦慮 ?13 即時滿足 14 缺乏耐心的表現?15:耐心的倍增器:認知規律(價值積累)16 :耐心的倍增器:認知規律(舒適區邊緣)
結合上期內容,缺乏耐心是天性,其線索指向理智腦,理智腦主觀認知。要想保持耐心,就要丟掉天性,改用理性。
關於理性,周嶺先生從兩個認知規律來介紹:
一是宏觀規律 :價值積累(復利效應)和能力成長(舒適區邊緣);
二是微觀規律 :主要是從學習成長方面介紹了兩個規律。分別是成長權重對比和學習的平台期。
17 耐心的倍增器:認知規律(成長權重對比)
1、成長權重對比
揭秘:為什麽會出現越學越焦慮,越焦慮越學?
讀了很多書、報了很多課,天天打卡、日日堅持,努力到感動自己,但就是沒有深入關註過自己的思考、行動和改變,所以總是感到學無所獲,甚至會認為自己不夠努力,應該繼續加大學習量,結果陷入了「越學越焦慮,越焦慮越學」的惡性迴圈。
參照網絡圖片
很多人之所以痛苦焦慮,就是因為只盯著表層的學習量。 其中原因仍然是我們的天性在作祟。因為單純保持學習輸入是簡單的,我們會本能地避難趨易,不自覺地沈浸在表層的學習量中。表層學習最能直接看到效果了,比如:今天讀了一本書、學習了5個小時......結果都立即可見,而底層的改變則不那麽容易發生,所以急於求成的天性也會促使我們選擇前者。
對於學習成長而言,成長權重對比是每個人都應該首先認識的 ,它揭示了「學習-思考、行動和改變」在成長過程中的關系:即對於學習而言,學習之後的思考、思考之後的行動、行動之後的改變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內層的改變量,那麽在表層投入再多的學習量也會事倍功半;因此,從權重上看, 改變量>行動量>思考量>學習量
那應該怎樣讀書呢?
讀書時不求記住書中的全部知識,只要有一兩個觀點促使自己發生了切實的改變就足夠了。
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大致搞清楚了一些東西。之前考初級證和中級會計證時,覺得並不費多大勁,但學了沒用上一直讓我耿耿於懷。學習並不讓我覺得有多困難,現在知道了,困難的是行動和改變。
參照網絡圖片
剛拿了初級會計證時,是有行動的。一份粗淺的入門級會計工作,還算對口,但因為上班時間短,還沒有看到改變,行動就停了,以至於行動並沒有產生改變,從19年開始接觸會計到如今,我走的最遠的是行動層面,其實主要在學習層面。
我一直強調,不喜歡會計這個行業,拿白菜的錢操白粉的心,這多是因為我對會計的學習只在表層上,認知不夠清晰,才會帶來的恐懼心理,避難趨易。
我一直在探索,到底喜歡什麽樣的生活和工作。有時覺得這+是強求了,有些事終其一生,也不一定得償所願,那我們就不生活、不工作了嗎?肯定是不行的。那抉擇時要怎麽選呢?
參照網絡圖片
近期,我摸索到一個最佳選項。在選擇工作時,一定要選自己最擅長的,得心應手的工作。尤其是你做起來很輕松,而別人很困難的,這最能體現你的個人價值了。
因為你不僅做起來輕松還能高效完成任務,越做越精,那麽在這一專業上,你就很容易出成績,成績帶來的精神和物質雙方面的正反饋,會增加你的信心和個人魅力,也會讓你慢慢地喜歡上它,越來越喜歡的時候,就變成了你既喜歡又擅長的工作,這不就是最佳選擇麽?
關於學習和工作,仿佛永遠是生活的主題,我們大部份人大部份時間,都被學習和工作占據,其實生活它是自己的主題。是生不是s i ,是活著,不是其他......
參照網絡圖片
今日的天空還是白茫茫一片,但不再是霧蒙蒙的了。想起【馬向陽下鄉記】裏那句經典台詞:水滴滴、霧蒙蒙、一會兒陰來一會兒晴,像是嬰兒的臉,陰晴不定。深秋時節,秋風瑟瑟,秋雨綿綿,卻能讓人不寒而栗,冬天的味道更重了,早起的阻力又添了一層,戶外的活動也停了下來。
昨天去了好久沒去的好友家裏,她的家還是一如往日。
養了兩年多的鸚鵡還健在,見到我時,還是用它們那對黑豆似的小眼睛,直楞楞地看著我,不動也不叫,兩個孩子一擁而上,又是餵食又是拽毛,當然是拽不到的,所以鸚鵡連躲都沒躲,我笑著說,是不是這個遊戲玩的多了,鸚鵡們習以為常了,理都不理人的。魚缸裏的小魚在五顏六色的彩石間嬉戲,遊的好不暢快。
參照網絡圖片
不到片刻,孩子們就瘋到一起,吵的耳朵都要炸了,這時另一好友打來影片,問我孩子去跳舞時用不用穿保暖,我說不用,秋裝就行,活動開了就暖和了。她還在那糾結不已,手裏的鏟子碰鍋面的鏘鏘聲,跟我這邊的喊叫聲,竟然扯成一片,我又大聲說了一遍,問她聽清了沒,她說聽清了,又問我在哪,怎麽這麽亂,我說還能在哪,幸好她家的兩個沒在,不然家列根本盛不下。
孩子們玩的樂不思蜀,經常是在你喊我叫的余聲中,沖出大門。連續兩天,除了上興趣班,抽空寫作業,其余時間都是在孩子們喊叫聲度過的,他們過得很歡樂,積攢了下一周學習的能量,也讓嗓子們修養幾天,繼續下一個周期。
參照網絡圖片
未完待續!
如果你讀到了這裏,那麽下一個點選的動作就權當是我們的握手禮吧:
很高興認識你,關註凡人米兔,讓我們共同覺醒,一起成長吧!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點個贊或留個言,我能看得見,你與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