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出處:微信公眾號
原文連結:廝殺慘烈的中國美妝市場,這家零售巨頭如何突出重圍
離開工作整整20年的聯合利華之後,高端美妝零售巨頭絲芙蘭,成了陳冰職業經理人生涯的下一站。
那是在2018年,與「美」有關的生意,正在國內上演一場新興與傳統零售模式的更叠。
電商平台打敗連鎖商超,成為化妝品市場裏第一大銷售渠道。曾經「掏空」很多人錢包的百貨櫃台客流量下滑,增長放緩,給了化妝品連鎖專營店反超的機會,後者一躍成為美妝零售的第二大線下渠道。
渠道更叠背後,不可忽略的是一個消費潛力巨大的美妝市場。2015至2019年,中國美妝市場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4.3%;與此同時, 美妝產品人均消費額僅為歐美、日韓等國家人均的1/6。
一邊是零售商的多方混戰,一邊是美妝市場的高速增長,瞬息萬變的行業格局中,絲芙蘭和陳冰需要面對的不只是挑戰和競爭,還有更多的新機會。
自從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絲芙蘭便持續領跑高端美妝零售行業,依靠強大的產品矩陣和重視消費體驗的品質服務,成為許多人心裏的美妝潮流風向標。
然而「高處不勝寒」,身處一個高速發展、不斷更叠的行業,絲芙蘭不能停下,也沒有退路。要麽落後,要麽成長,這是一場不進則退的戰役。
絲芙蘭和陳冰,
都需要一個新突破
加入絲芙蘭之前的20年裏,陳冰在聯合利華經歷了一段還算順利的職業上升期,從香港子公司的行政經理開始,一直做到了負責公司大客戶沃爾瑪的全球副總裁。
埋頭搞事業,陳冰也沒忽略家庭,迎接女兒出生,陪伴她長大,在外人眼裏事業家庭雙豐收的她,絕對算得上成功女性。然而,2016年被調回上海工作之後,陳冰越發覺得,自己需要一個新的突破。
在香港念完大學後,陳冰就一頭紮進了快消行業,從強生、利潔時(英國一家快消品公司)再到聯合利華,二十幾年裏經過國內外多個市場的歷練,卻從沒有跳過出這個圈子。
加入絲芙蘭,「接觸跟快消品不太一樣的美妝產品,及其背後奢侈品集團LVMH的企業文化,學習高端美妝品牌和渠道的營運」,陳冰覺得,是自己走出舒適圈,開啟人生一個新階段的「必然選擇」。
因為絲芙蘭當初最吸引她的地方,也是在於「突破」。在陳冰眼裏,這是一家從誕生起就不斷打破常規,擁抱變化的公司。
當下化妝品小樣已經成為一門生意,但是早在1970年代,創立初期的絲芙蘭便開始為進店的消費者提供免費的產品試用服務,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開放式的選購環境。
1997年,在全球一大半的人都沒有聽說過互聯網,更別說電商的時候,絲芙蘭就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網站。雖然網站當時只支持簡單的資訊瀏覽,卻也成為日後這家公司擁抱互聯網的一個起點。
於是,18年後進入中國的絲芙蘭,第二年就開設了自己的官網,成為了國內最先布局線上渠道的高端美妝零售品牌。除此之外,早期絲芙蘭還曾靠著眾多國際一線品牌的「獨家發售權」,打破了人們在百貨專櫃購買化妝品的習慣,用多元的品牌矩陣,建起了自己在中國市場的一道護城河。
被絲芙蘭的創新基因吸引只是其一,回到國內切實感受到中國美妝市場正在高速增長的陳冰,也透過行業的火爆,看到了這家老牌高端美妝零售商身上,新的發展機會。
絲芙蘭在中國擁有超過150個品牌,在業內相當具有競爭力,但在陳冰看來,這個數碼放在絲芙蘭在全球的品牌矩陣之下,依然還有巨大的引入空間。
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已經適應線上的購物環境,但是高端美妝零售還不能缺乏線下體驗,就比如很多人買一只大牌口紅,都會選擇先去實體店試用,而不是直接網上下單。因此,提升消費者的線下試妝體驗,提供更便捷的網購服務,打破線上線下渠道的壁壘,正是陳冰對絲芙蘭未來發展的思考。
況且,絲芙蘭也需要這樣一個新的突破,推動在中國的持續增長。
伴隨中國化妝品專營店度過黃金十年(2001-2010)的絲芙蘭,曾經用五年的時間在一、二線城市的主要商圈「攻城略地」,2010年就實作了100家店的目標。之後在電商的沖擊下,絲芙蘭依然保持了穩步擴張的節奏,2010至2018年間,在店鋪數量翻倍的前提下,單店收入也能實作連年增長。
然而,互聯網時代之下,當直播行業流水線一樣地制造出越來越多的美妝行業意見領袖,讓無數年輕人為之瘋狂;當新型美妝集合店來勢洶洶,短短一年開出上百家店;還有一度落後的百貨專櫃,開始利用線上平台嘗試逆勢的時候,擺在絲芙蘭面前的競爭壓力,也在加速累積。
陳冰心裏很清楚,惟有轉型,才是這家公司能夠突出重圍的制勝秘訣。
轉型三年,回歸美妝零售初心
「用最快的速度推進全渠道轉型」,是2018年底陳冰加入絲芙蘭之後的第一項工作,也是這家公司進行突圍的關鍵戰略。
在美妝零售行業,「全渠道」這三個字包含了三層含義:實體門店、電商平台、社交平台等多個渠道的布局,線上線下平台之間的聯系,以及多個渠道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
絲芙蘭的全渠道轉型同樣包括這三個環節,卻更加聚焦於消費者的體驗。
為什麽要這麽做?陳冰指出,雖然市場環境一直在變化,但是「變化當中的不變就是消費者的體驗」。
比如說,一款護膚品用在臉上的感受,給皮膚帶來的變化,以及得以呈現出來更好的妝容效果,都是每個人的真實體驗,也是絲芙蘭認為高端美妝零售一直以來應該保持的初心。
於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絲芙蘭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理念——本真零售。
「零售的本真就是要了解消費者是如何購物,消費者真正需要什麽」,陳冰解釋道,「然後利用線上線下平台的布局,隨時隨地用優質的產品和便捷的服務,提供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
基於本真零售的理念,要想更好地轉型,絲芙蘭就必須精準捕捉到消費者的需求。
陳冰提到從2020年開始,絲芙蘭每一年都會釋出的高端美妝白皮書,透過洞察上千萬會員的消費行為去發現美妝消費的新趨勢,比如2021年的國潮當道、Z世代中流行的「貴替」(平價產品在高端品牌中的替代品),香水市場的火爆,以及一大批「成分黨」的湧現等等。
此外,借助官方APP裏的「美印社區」,絲芙蘭集結了一批美妝愛好者,在裏面分享美妝產品、美妝技巧和護膚心得。在陳冰看來,產品使用過後的真實感受,也能反映出消費者最根本的需求。
個人化,陳冰覺得,用這個詞來總結當下消費者的需求是最貼切的。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臉和妝容也是每天都在變化的」,要想迎合每一個消費者的獨特需求,產品就必須多元。於是在大牌之外,絲芙蘭引入更多小眾品牌,以及護膚、香氛、膚食等其他品類產品。
除了擴大產品矩陣,絲芙蘭還提供更多樣的客製化服務,比如店內免費提供15分鐘美妝客製服務,先試用再買;針對成分黨推出的獨家成分圖鑒(Yes list),則能幫助不同膚質的消費者找到合適的產品。
陳冰提到,在絲芙蘭的轉型中,套用最新的美妝科技也是亮點之一。
比如2019年推出的「底色由我」系統,透過一個軟件,讓消費者在不用多次卸妝的情況下,透過螢幕看到不同產品、不同色號的上臉效果,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底妝產品。
「美妝不是只是用一個產品,而是有多樣產品的一個Solution(解決方案)」,和絲芙蘭一起轉型的三年時間裏,陳冰對美妝有了新的認知,她覺得自己也變得更自信了。因為在陳冰看來,美妝的體驗更是一個學習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能夠賦予每個消費者「美的力量」,去更自信地表達自我。
當然,轉型往往也伴隨著挑戰和壓力。
對於陳冰來說,這其中最具有挑戰的一件事,就是幫團隊做好思想建設和心理準備,讓大家去相信全渠道轉型的必要性,從而在短時間內扭轉公司過於依賴線下渠道的現象。
當了20多年的職業經理人,陳冰更擅長的方法是後退一步,「保持空杯的心態,把架構設定好,資源配到位」,放手讓團隊去實踐和體會。
兩年前,新冠疫情的爆發曾給絲芙蘭門店的銷售帶來不小的沖擊。團隊裏有人提出做直播,陳冰覺得可行,很快撥了預算,讓她們去執行,支持她們調動內部可以利用的資源,去把直播業務一步步做起來。
大概5周的時間,絲芙蘭的直播平台就誕生了,直到今天都受到很多消費者的歡迎。
透過直播這件事,絲芙蘭的線上線下渠道完成了一次「無縫銜接」。陳冰覺得,這種自下而上、跨部門的團隊合作,也在絲芙蘭內部讓更多人相信了全渠道轉型的未來。
面對未來,能否成功做出改變的關鍵不在個人,而在於集合團隊的力量。
讓更多人有勇氣去做任何事,確立做事的初心,願意嘗試改變、接受挑戰、有效溝通、互相理解,發揮團隊合作精神,這是絲芙蘭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人才觀,也是陳冰眼裏擁抱變革和轉型的關鍵。
擁抱變化的人,不能停止學習
在高端美妝零售領域,不論是線上渠道的提前布局,還是推進全渠道轉型,絲芙蘭總是先人一步。
這離不開對市場和行業發展趨勢的洞察,作為如今絲芙蘭大中華區的一把手,陳冰也深諳此道。
「中國美妝市場,我覺得是在一個重整的階段,重整當中將會出現全新的打法和全新的布局」,經歷了三年轉型,陳冰對絲芙蘭目前所處的環境,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也預見了一些微觀層面的變化。
比如說,隨著政策的進一步開放,將會有更多小眾的美妝品牌輸入中國,去激發新的美妝使用場景;新型美妝集合店的增加,將為市場註入活力,但可能還存在產品安全問題;為了提升消費體驗,美妝從業者可能也會投入更多科技套用,包括數碼化的工具,去完善消費者全渠道的購物旅程。
「進行了三年的全渠道轉型,一個最大的改變就是,我們更希望不要與市場脫節,能夠繼續在引領市場的變革當中推進公司的發展」,陳冰感嘆道。
為此,她覺得自己需要有一種能夠時刻擁抱變化、不斷尋找突破的狀態。去年,陳冰接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王高教授的邀請,加入2021級全球CEO班的時候,就是抱著這個目的。
在陳冰看來,要想取得個人的突破,必須在美妝領域之外去開闊視野、豐富知識。
而且,選擇中歐也有陳冰的個人意願,她對這所學校並不陌生。「我的兄長就是中歐校友,為此一直很有‘優越感’,現在我終於也來到了中歐,」 陳冰笑言。
迄今為止,陳冰已經完成了CEO課程的三個模組,其中方躍教授講到的數碼化轉型內容讓她印象尤為深刻,「教授提供了企業數碼化轉型的指導框架,告訴大家遇到挑戰如何應對,給了我們很多可以參考的案例。」陳冰希望,自己能夠透過這些學習,真正成為教授強調的「具備數碼化領導力」的領導者。
當然,除了企業成功轉型的經驗,陳冰也會從一些變革失敗的案例中獲得啟發。
「我們中歐同學之間不只是分享成功,更重要的是分享試錯。」陳冰說,雖然大家都是CEO ,但中歐就是有這樣的文化,讓大家都很能放下自我,去認識彼此,平等交流,「向身邊的同學們學習,也是一個珍貴的學習過程」。
結合自己長期做職業經理人的經歷,以及班上創業的同學分享的經驗,陳冰找到了一條可行的路徑:即便是變革之中的企業也需要回歸初心,想清楚「變革是為了什麽」,不要操之過急;同時,在成本可控的範圍內不斷試錯,從試錯中找出一條更加清晰、可以突飛猛進的道路。
或許是職業經理人的基因,為了擁抱未來的變化,陳冰總是習慣提前準備,比如說為公司做好人才培養,了解如何根據未來的戰略,找到更合適的下一代管理層人選。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全球CEO課程中有關家族傳承的內容,也在這一點上給陳冰提供了很多幫助。雖然家族企業不同於跨國集團,但是家族企業傳承中一系列的機制,包括股權分配、組織架構變動,以及對外部職業經理人的引入和激勵機制等等,都給她帶來不少啟發,在陳冰看來,這會幫助企業走得更長遠。
從聯合利華到絲芙蘭,再到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陳冰提到最多的詞就是學習。
「人生需要終身學習」,這是她一路走來的堅持和信仰。或許也是因為一直都在學習的路上,陳冰很少感覺迷茫,「人生鐵定要做的事情上,就會一直做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