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時尚

從【慶余年】看中國古代傳統首飾!一個「金項圈」竟大有來頭!

2024-05-22時尚

慶余年看中國古代傳統首飾!

慶帝的玉笄、若若的發簪、抱月樓的花釵、大公主的項圈,這些無一不彰顯著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

玉笄是古人用來簪發和連冠用的飾物,後世稱之為簪。

是的,沒錯。 笄,簪也。

他們其實是同一種首飾。

男子常用玉笄來簪發或是插冠,就像慶帝日常的發型那樣。

只取一只玉笄來盤發,而他上朝時的發型則是加上了冠。

在古代,男子20歲成年所行的及冠禮便是將頭發用冠束起,再插以笄固定。

雖然簪和笄是一樣的,但在女子的發飾上又有不同, 單股為簪,雙股為釵。

像是若若、柳姨娘頭上,這樣的片狀發飾便是單股的簪,反之釵則是由雙股或是多股構成。

而且劇中女性角色的發飾嚴格按照了等級的劃分來定,類似於剛剛提到的片狀發簪,只出現在了若若、婉兒這樣的千金小姐或是柳姨娘那樣的貴婦頭上。

而抱月樓的姑娘們發間卻只插了不同花樣的發釵,因為他們只是最末階級的平民,甚至是賤籍女子。

而除了以上提到的慶國配飾之外,北齊大公主的造型也充滿了傳統文化,比如她的大項圈。

其實準確的講,大公主脖子上戴的金項圈應該叫瓔珞才對。

瓔珞又稱華鬘 ,是漢族傳統配飾的一種,掛於項頸,垂於胸前。

別以為這樣的配飾只有像大公主那樣的姑娘家才能帶。

範思轍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他脖子上的金項圈本質上和大公主是同一種配飾,所以瓔珞在古代男女通用。

不過,瓔珞不能夠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中華傳統配飾。

因為它的起源其實是來自漢代的佛教。

漢代時,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與之一起來的還有佛教的繪畫。

在畫裏,瓔珞是佛像、神仙、天女的專屬配飾,是吉祥的象征。

果然,為求得佛祖利用了神仙,畫像中的同款瓔珞也由此出現在了中國。

後來,隨著時代的演變,尤其是人人愛美的唐朝,瓔珞被愛美人士一步一步模仿改進,成了裝飾中最華貴的一種。

因其制作的耗費巨大,所以只在貴族階級盛行,範思轍是司南伯兼戶部尚書範建的兒子。

大公主是北齊皇室未來的慶國大皇子妃,北齊的大後。

瓔洛於這兩位人物而言再平常不過,不光是瓔珞。

北齊大公主的造型還有一點考究之處,便是她的發型!

公主從一出場開始就梳著古代最傳統的 十字髻

先將頭發盤成一個十字形的發髻,再將余發在頭的兩側各盤一環直垂至肩,上用簪或拆固定即可。

這種發型源自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安出土的北魏彩繪陶俑上,正是這種發型。

歡迎大家留言,我們一起探討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