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時尚

奢侈品紮堆辦展,哪家最值得關註?

2022-07-18時尚

今年有一個以植物為主題的展,以其視角之獨特,內容之多元,時間跨度之廣,而備受贊譽,是一場奢侈品牌策劃和發起,卻超越了商業性的展覽,非常值得一看,這就是Chaumet今年籌辦的「植藝萬千」藝術大展。

有朋友到巴黎參觀 「植藝萬千」大展之後,認為這次大展珠寶展品太少,不像是印象裏的珠寶展,其實這正是此次大展定位與常見品牌珠寶展最不一樣的地方——「植藝萬千」大展並不是商業珠寶展,而是一個學術含金量十足的藝術展,珠寶展品只是作為體現植物之美的藝術載體之一,與各個時代下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交相輝映,相互對話。

策展人以其獨特的植物學家視角,從植物與人類,植物與科學,植物與藝術三重角度去審視植物對我們的深刻影響,在不同媒介、不同年代的藝術品相互對話中,帶領觀眾縱覽植物與人類交相輝映的演化史。展品來自盧浮宮、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大英博物館、V&A等著名博物館與各大知名奢侈品牌,體現出Chaumet的號召力與氣魄。

我們不妨也沿著時間的線索來聊一聊這個展,聊一聊植物在藝術中的表現史。

跨越億萬年的植物藝術

從30億年前自原始海洋誕生開始,植物就不斷改造著地球的空氣與土壤,在億萬年間,伴隨動物一起演進,為人類出現鋪平道路。從人類看到第一縷陽光至今,300萬年間所踏出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植物的支持。

我們的意識是對客觀自然的反映,藝術則反映著人類認識自然的方式。植物,作為自然界中的第一性生產者,對人類社會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這種影響同樣伴隨著人類藝術的誕生,滲透進了藝術發展的每一個階段。

鑒於這是一個過於宏大的議題,難以一言蔽之,在有限的篇幅裏我們暫且采用滄海擷珠的方式來進行梳理。

作為最主要藝術形式之一的繪畫,幾乎伴隨人類文明一同誕生。早期的繪畫以洞穴壁畫的形式流傳至今,讓我們有機會一睹祖先對自然的描摹和認知。

印度尼西亞發現的最古老動物壁畫,距今約44000

最古老的洞穴壁畫可以追溯到64000年前,原始人類使用赭石、赤鐵礦、氧化錳、木炭等礦物在居住的洞穴中描繪當時的生活圖景。壁畫的主體從人手、人體到動物、植物,越來越具象的表現方式展現著人類對自然認知的進步。

比較有代表性的植物壁畫來自阿爾及利亞的烏德·賈雷特,繪制年代大約在公元前3000-900年之間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壁畫上繪有棕櫚樹和類似馬的形象。這幅壁畫非常清晰的展示了原始人類對植物特征的捕捉和表達能力,不但在繪畫藝術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對植物分類學層面的歷史研究也非常有指導性。

安德烈·維拉,阿爾及利亞植物壁畫描摹作品

為了更好的保存和研究這副壁畫, 安德烈·維拉對這幅壁畫進行了描摹 ,這副描摹稿現在被收藏在巴黎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植藝萬千」藝術大展就從這幅頗具歷史意義與考古價值的描摹畫稿揭開了序幕,將觀眾引入到植物與人類的故事之中。

在大約1萬年前,人類祖先們開始馴化植物,這是文明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裏程碑,從此人類文明邁過了繈褓期,生產力開始大跨步發展,人類與植物的關系也愈加緊密。

埃及阿瑪爾納時期的麥子石板畫

小麥就是在這時期的被古巴比倫人成功馴化,並逐漸在埃及和歐洲流傳開來,成為當地的主要作物。如此重要的植物自然也會反映到藝術創作之中,公元前13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已經開始使用石板畫的形式描繪麥子的形態。

小麥長久的陪伴與供養,最終讓它成為人們寄物喻情的絕佳目標,飽滿成熟的麥穗被視作希望的象征,這種象征跨越數千年歲月一直延續至今,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有眾多藝術家與品牌以麥穗、麥田為主題進行過大量創作。Chaumet使用麥穗元素為瑪麗-路易斯皇後創作了麥穗冠冕,寓意希望、豐沃與富足。

Chaumet麥穗冠冕

人們很早就開始意識到植物不僅提供食物和工具,它們對環境的改善作用對聚居的人們來說同樣重要,隨著人們不斷精進的建築技術,城市開始出現,與其一同出現的還有園林學。被譽為古代世界其他奇跡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就是古代園林中的典範。

出於建築與植物之間的環境關系,自然而然地,植物形態開始作為裝飾紋樣出現在建築上。古希臘與古羅馬建築中的哥連斯柱式,就是以毛莨葉的形態作為裝飾,這一時期人們已經能透過精湛的雕刻技藝惟妙惟肖的展現植物花葉的形態。

哥連斯柱式

植物葉子作為裝飾元素不僅出現在建築部件上,同樣在珠寶創作中有著非常充分的體現。

Chaumet蕨類植物珠寶畫稿
Chaumet冬青葉胸針

由於繪畫載體的易損性,大量紙面/布面的植物繪圖都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我們無法確切考據人類從什麽年代開始在紙面/布面上手繪植物畫作。但現存最古老的植物插圖手稿可追溯到512年左右的古抄本【Codex Vindebonensis】中。

【Codex Vindebonensis】

在這本植物學古籍中可以看到,那時候人們已經開始系統的分辨、記錄各種植物,使用各種顏料與筆法生動地在紙面上重現植物的根莖葉特征,這種兼具藝術性與科學性的繪圖發展成了一種叫做Botanical Illustration(植物學繪圖)的專業技法。

在攝影代替植物學繪圖科研功能的現在,植物學繪圖依然作為一種優美的植物裝飾插畫而廣受歡迎。

現代植物學插圖

十五世紀早期,受到北歐影響,很多意大利佛羅倫斯藝術家開始熱衷於繪制各式各樣的花朵和植物景觀,植物第一次作為主角大規模出現在繪畫中。

馬丁·施恩高爾,【牡丹】

這種高寫實的植物表現方法同樣也出現在後世珠寶創作中,作為珠寶藝術家的Chaumet就非常擅長使用這種方法,結合貴金屬和寶石材料,將植物之美展示的纖毫畢現。

CHAUMET繡球花胸針

伴隨東羅馬帝國的覆滅,自然主義興起。趁著文藝復興的東風,油畫技法蓬勃發展,植物繪畫的表現性也得到了空前提升。

文藝復興時期的植物繪制局部

植物繪畫不再局限於描線和平鋪顏色,而是透過色彩和明暗的變化體現出豐富的肌理和光影效果,從而達到高度寫實的畫面表現。

寫實花卉植物不僅以其原本的自然形態被呈現在畫面上,藝術家們還將其與各種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相結合,利用視錯覺創作出精彩絕倫的意象,比如朱塞佩·阿爾欽博托著名的【四季】組畫。

【春】、【夏】
【秋】、【冬】

在這組由植物花卉、枝幹和果實組成的人像組畫中, 【春】與【夏】 同樣是此次展覽的重頭作品。

在中世紀晚期到文藝復興早期之間,除了各種化作之外,植物、花卉也在另一種媒介上大放異彩,那就是在歐洲紅極一時的 千花掛毯(Millefleurs tapestry)。

千花掛毯

這種掛毯最早在十五世紀中期,由法國盧瓦爾地區的匠人制造,後來迅速在歐洲範圍內流行開來,到16世紀晚期時制毯工坊已經遍布全法國,成為法國特色。

朱塞佩·阿爾欽博托的 【春】和【夏】 【千花掛毯】 跨越數百年時間,在同在一個展廳內交相輝映,形成了不同年代、不同媒介之間的藝術對話。

這種使用重復使用花卉元素作為裝飾的手法,也是珠寶設計中的重要裝飾方法,在冠冕、項鏈等大件珠寶作品中常使用這種方法進行創作,比如著名的三色堇冠冕,就是使用緊密鑲嵌的鉆石構成三色堇花朵的形象,重復堆疊形成豐富的層次以達到裝飾效果。

CHAUMET三色堇冠冕

上邊圖中的千花掛毯也是本次「植藝萬千」大展的壓軸展品,這件誕生於16世紀的珍貴掛毯須經梵蒂岡批準才能借出,為了能夠使這件展品以最完美的姿態參展,Chuamet還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對掛毯損壞的部份進行了修繕,如此大費周章,可見Chaumet對此次展覽的重視以及對傳統傳承的珍視。

到了巴洛克時期,植物再次迎來與建築、裝飾結合的大發展時期。這一時期歐洲整體的藝術風格都開展現出一種絢麗、豪華、浮誇的氣質。建築裝飾、在繁復巢狀的幾何化造型中使用大量卷曲彎轉的植物造型進行填充,哥連斯柱式又重回建築當中並被大量使用,肅穆的白色中以金色進行裝飾。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巴洛克繪畫則大多強調光影變化,色彩豐富。在眾多的繪畫題材之中 巴托洛梅奧·賓比 獨鐘情於植物靜物寫生。他筆下的 巨型康乃馨 色彩細膩,細節豐富,植莖自然,每一片花葉都不盡相同。

巴托洛梅奧·賓比,巨型康乃馨
Chaumet康乃馨胸針

Chaumet同樣以康乃馨的神姿為靈感,金屬和寶石為媒介進行珠寶創作,兩件作品在展覽中隔空對話,體現出Chaumet貫穿始終的「自然主義」內核。

緊隨其後的洛可可風格同樣大量使用樹枝、藤蔓和花葉造型,但相較巴洛克更加工整,這一時期也正是Chuamet誕生的時代,Chaumet創始人馬利-艾虔·尼鐸的自述「我是一名自然主義珠寶匠」也同樣出自這一階段,這句自述成為之後Chaumet大量珠寶創作的核心思想,同樣也是本次展覽的靈感來源。

Chaumet【飾有瑪瑙凹雕的橡樹葉主題珠寶套件】與【葡萄串主題珠寶套件】

這一時期也是照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期,與早期畫家一樣,攝影師們同樣從植物之中尋找拍攝靈感,照相也從這個時期開始逐步取代植物學繪圖的作用。本次展覽同樣從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借出了 安娜·艾堅斯 在1841-1853年間拍攝的 墨角藻照片 作為展覽多元化藝術表達形式的代表進行展出。

英國藻類照片:墨角藻
英國藻類照片:墨角藻

在1880年代~1905年的新藝術運動時期,可以說是20世紀通俗文化的高峰。大量藝術家、設計師和手工藝人們開始對藝術和工業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思考和探討,流暢的波浪線、植物藤蔓和植物花葉的形態成為這一時期的特征,造型一改之前的繁復,以更加簡潔抽象卻充滿活力的形態為主,就像植物一樣生長出來。

這一時期誕生了諸多影響深淵的藝術家和設計師,比如新藝術風格珠寶大師Rene Lalique。

Rene Lalique發梳

為了本次大展的多元展示,Chaumet特地展出兩件 Rene Lalique的新藝術風格發梳裝飾 ,展現新藝術風格下植物元素的優雅造型。

Chuamet內部對新藝術運動也多有探索,在Chaumet的繪畫工作室依然存有Joseph Chaumet在1900年左右繪制的 新藝術風格設計手稿

Chaumet白色睡蓮手鐲設計圖

經過文藝復興到19世紀末近500年的發展,藝術家們透過雕塑和繪畫將自然世界的形體、透視甚至人體解剖關系推向了巔峰,再加上照相技術的誕生使繪畫遇到了前有所未有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以探索色彩感受為主的印象主義成了藝術發展的必然,從此開啟了現代藝術的篇章,印象主義也是19世紀末法國藝術界對世界藝術發展的一大貢獻。

聊到印象主義,就不得不提莫奈著名的 【睡蓮】

莫奈,睡蓮

在這一系列油畫中,莫奈用靈活的筆觸,大膽的色彩描繪出了靜謐的池塘,漂浮的荷葉以及如同星火般綻開的蓮花。躍動的筆觸沒有描繪任何細節,似乎一切都回到了萬年前的壁畫之上,但恰到好處的色彩卻敏銳地捕捉到了景物映入腦海第一瞬間的印象讓觀者身臨其境,藝術的發展好像是一個輪回,從抽象走向具象,再從具象走回抽象,但在這一輪一回之間是千萬年來人對自然的探索和反映。

白色睡蓮手鐲

一直對自然植物保持著巨大創作熱情的Chaumet也對睡蓮這一主題產生過濃厚的興趣,並創作出了 白色睡蓮手鐲 ,這件手鐲使用金、銀、鉆石、琺瑯等貴重材料和工藝惟妙惟肖的的還原了睡蓮優雅的自然姿態。

【睡蓮】 一同參展的還有莫奈的 【鳶尾】

莫奈,鳶尾

視角獨特的多元藝術展

透過時間縱覽歷史總給人一種奇妙的穿越感,而這也正是本次「植藝萬千」大展想要觀眾感受到的體驗之一。身處這樣的展覽,不由讓人們駐足思考自然與文明的關系,而這也正是本次展覽的初衷——透過展現出的自然崇高之美與曼妙奇趣,啟迪觀眾思考他們當下對自然的看法。

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這個時代課題,在這個展覽中透過藝術和美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這種奇妙的結合來自策展人馬克·讓森的獨特視角。

策展人馬克·讓森

馬克·讓森是知名植物學家,也是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植物標本館的前負責人,現任馬拉喀什(Marrakech)馬若雷勒花園(Jardin Majorelle)植物學主任。常年沈浸在植物學研究的馬克·讓森深知植物的優雅之處,因而能夠將植物學家視角與Chaumet歷來所堅持的自然主義創作思路完美結合,策劃出這次意義非凡的宏大展覽。

「植藝萬千」藝術大展現場
「植藝萬千」藝術大展現場

歷時4年時間,Chaumet為本次大展籌措了創作跨度近7000余年的400多件珍貴展品,這些展品由不同時代的大師們創作,來自包括盧浮宮等逾70余家展覽組織和個人,如此大規模的籌備,Chaume的號召力之強可見一斑。「植藝萬千」藝術大展可以說是珠寶界目前獨一無二的藝術大展了。此次大展於2022年6月16日至9月4日在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École des Beaux-Arts de Paris)舉辦。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

本次「植藝萬千」藝術大展還邀請到了中國著名當代藝術家蔣誌進行植物與創作的對話。蔣誌先生一直處於當代藝術創作一線,非常關註當代社會與文化下的各種議題,擅長在人們熟知的要素中提取靈感完成創作。植物一直是他創作中的重要組成部份,對於植物的持續關註與「植藝萬千」大展的主題高度契合。

本次展覽也展出了與蔣誌對話的短片,也體現了Chuamet一貫的國際視野以及對中國藝術的持續關註。

藝術對話Chaumet X 蔣誌 https://www.zhihu.com/video/1537570311909842945

尾聲

我們幾乎可以認為植物是我們人類文明的基石,它們將太陽能量固定為我們所能利用的形態,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藝術中的植物則是人類對自然的反映,透過意識的加工,將自然植物與人文精神相結合,以不同的方式展現自然之美。

我在設計中一直就有一種刨根問底的思考習慣,就像探案一般抽絲剝繭,在設計調研與創作分析的階段喜歡尋找靈感之間底層規律、內在聯系,每每把握到一條線索都會興奮不已,對我來說這也是設計最有意思的地方之一。

科學、自然、藝術與人本就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這次展覽將這種聯系以藝術品對話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順著展覽、沿著時間縱覽文明長河中對植物的描繪,以一種更宏大的視角去感受自然、植物在文明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我們的意識對它們的回響。這種天人對話的展覽形式,光是想著都讓人激動不已。在眾多奢侈品展覽中,實在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