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近日連降小雨,這雨如思愁一樣惹人煩。
昨天下午天氣放晴,心情也豁然開朗,我們打算去水庫釣魚「進貨」。誰知道經常走的一條路,汽車走到上面就打滑,這有點邪乎,差點就回不來了。
水庫有個30度斜坡,平時車子都能安全抵達湖邊。 連日降雨,湖邊的水泥路面腐草附著稀泥、青苔讓車輪抓地沒有力,車子直接就溜下坡,剎都剎不住,幸虧下面的路面有緩沖帶,這才沒有沖到湖裏。
海口不僅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淡水資源也容易讓釣友倍感幸福。湖裏的羅非魚總是在瘋漲,四小時就可以釣到20斤。就當我們滿載而歸的時候,擔心的事情來了。
車輛下去容易上去難。車子行駛在腐草淤泥堆積處不停空轉,不管怎麽踩油門都上不去。幸虧偶遇幾個村民幫忙推車,他們吸了幾口汽車尾氣,稍稍使了一把勁,車子就駛出了爛路。於是,我們趕緊散出一包華子。
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這包華子沒有在過年期間散給我村的村民,結果散給外地幫忙的村民,關鍵他們也不知道我們開豪車來釣魚啊。當然, 這也說明一個道理,一個人的成功路上,離不開三兩個人相助。否則,你還會在爛泥裏面打滾,關鍵是你得舍得華子。
海邊對家具的侵蝕比較大
問題根源在於海口這些天連續降雨。冷空氣過瓊州海峽,海口天氣驟冷,水霧遮蔽整個城市,有時候感覺這霧氣太重了,城市兜不住了,就變成了小雨。我的一個本地朋友跟我說,煩死了,天天這種天氣,都不好散步。
潮濕的天氣也會侵蝕到每一個家庭,「災難」觸手可及,我家的墻壁就有明顯幾處「鼓包」,用手輕松一撥水泥塗層,裏面都是白色結晶體。我放了一把在嘴裏嘗了下,比鹽還要鹹。 誰裝修的時候把鹽填充在墻壁了?
墻壁遭不住,更不用說家具家電。在保質期裏面,海口人的家電更容易損壞。我有台電視每年播放不到兩次,其中一次是春晚的時候開機,三年之後畫面就模糊不清,我一怒之下就扔了這台電視機。我還有一個有錢的朋友,全屋卡莎拉蒂的家電,配置齊全就回北京,幾年都沒有住過,我現在真擔心這些家電會壞。
回南天,墻壁被侵蝕,裏面都是結晶體
雨水過度飽和之下,瀝青鋪設的路面會被車輛碾壓之後出現大大小小的坑。如果市政修補來不及,司機車速太快透過這些路面就有可能損傷輪胎。昨天我釣魚回來的路上就發現秀英大道及海榆中線就有不少坑,好在坑不算太大。
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
濕冷天氣不是海口冬天的主題,這樣的天氣最多持續一周左右就會升溫。升溫太猛也麻煩,從20度一天升到30度,室外熱浪往家裏一吹,冰冷的地板,墻壁立馬掛上水。 整個家裏就會濕漉漉的,像一條落水狗從水裏爬上來一樣,身上一抖都是水,很快地上也會有一攤水 。不管你怎麽拖地,只要有熱風進來,都會連綿不絕的水珠。你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關緊門窗,據說有條件的家庭不斷抽濕,或者開空調制冷模式,這樣情況會好轉一點。
這天氣叫「回南天」。反正我覺得海口的小孩應該在物理方面要比大陸的小孩學的好,這裏面知識點太多了。
海口早茶及下午茶很豐富
這樣的日子,你穿的衣服都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不見太陽的時候,海口人是非常想念陽光的味道。一旦陽光來的太猛,海口人又接受不了。相反,這樣的天氣溫差變化,卻給了很多海口媒體無窮想象空間,他們在標題上一驚一乍,語不驚人死不休,恨不得道出海口人所有的心酸。
所以,很多人來海口發展或者買房,第一顧慮就是,海口的天氣太潮了,不如三亞好。濕冷天氣讓很多人打了退堂鼓。我給出的建議很明確,如果是求學或者工作,你還是來海口吧, 至少這裏有冷暖,讓你感知周圍環境在發生變化,這是生活的細節。
我還有一個朋友,作為人才引進在海口有一個不錯的崗位。她最後拒絕的理由,海口太潮了,擔心水土不服。
我差點就點破,當初我們在武漢上學,冬天蓋兩床被子墊兩床被子,一個晚上都捂不住熱氣了,早晨起床掀開棉絮,床板上面一層水,這還不是濕冷天氣造成的?武漢天氣的濕冷是真的冷,雨夾雪天氣,雨點打在手上,類似一把刀紮進骨頭。等到天氣放晴了,家家戶戶珍惜來之不易的太陽,紛紛把被子拿出去曬。晚上睡覺聞著被子焦糊的味道,品出幸福的滋味。這樣的天氣都過了幾十年,害怕海口一年十幾天的濕冷天氣?
好天氣壞天氣都是相對而言,一地風物養著一地人。廣州也有同樣的濕冷天氣,甚至梅雨天氣一連幾個月,外地人去廣州還真不適應,這妨礙廣州的房價下降了麽,妨礙廣州人才引進了麽?廣州吸引外地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城市機遇,他們在這個城市打拼的獲得感,探尋到了自身價值。
作為人才引進,同樣的政策給到海口或者廣州,估計大部份應該選擇是廣州,因為廣州更成熟,選擇帶來的風險更低一些。所以濕冷天氣只是一個偽命題。
海口要想吸引更多人來發展,最大的保障應該是營商環境的提升。外地人投資有保障,買房沒有陷阱,工程沒有拖欠等等。再比如,濕冷天氣造成路面破損,市政就應該及時修補,這些都是營商環境的一部份。
前幾日我還看到有人在地下車庫跑步,室外跑步不方便,那就改變鍛煉策略,這有什麽難?壞天氣不是偷懶的借口,更不是求上進求發展的絆腳石。
( 作者簡介:網紅經濟研究者,自媒體撰稿人,區域經濟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