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釣魚,在岸邊看一眼水,就能知道今天能不能釣到魚,今天能不能爆護。實戰型經驗!在春季的釣魚的你是不是經常性的空軍?天氣好也空軍,天氣不好也空軍。其實這大半是因為釣位的選擇不對造成的。沒有把晝夜溫差和釣位積極的匹配在一起。釣魚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適應魚不同狀態的過程。好啦,還是那句話,不是釣魚人也寫不出來,不是釣魚人你也看不懂。
直接上幹貨!就是楞懟!讓那些釣魚的科學家無路可走。
在開始之前,按照我們的老規矩先說一下釣魚的底層邏輯。釣魚本身就是在不斷適應魚因為外界因素的幹擾所造成不同狀態的過程。比如魚受到的溫度影響。從淺處過渡到深水。魚受到的容養量影響,從底層起浮到半水,甚至是表面。這就要求我們釣魚人對於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間段魚的狀態要有足夠的了解,從而適應它的變化。這個稱之為釣魚經驗。
而我們現如今很多釣魚人認為的經驗是。改變餌料比重,調整餌料味型。把鉛墜從主線上挪來挪去。他們把這些輔助的東西稱之為經驗,稱之為應變。這是本末倒置的。決定你今天釣不釣到魚,是魚說了算。魚在想吃食物的時候,你就能釣到魚。不想吃食物的時候,你怎麽改變你也釣不到。所以要認清我們的主角是誰。不要妄想著靠餌料和添加劑,靠小魚鉤,細魚線就把魚的嘴撬開,這是不現實的。
這和我們經常性看到的釣魚廣告有很大關系。我們常說我們現在的釣魚知識大部份更像是廣告。從廠家到大師。無論是野外垂釣還是黑坑垂釣,無一例外要講解。使用的餌料,添加劑,浮漂。難道不應該講解的是他們釣的是多少錢的魚票嗎?難道不應該告訴大家的事,他們在野外垂釣的時候,已經提前一個月公司有人在那打窩兒嗎?某大師,這麽厲害的競技大師。不也是在野釣的時候三個怕地虎,兩個小鯽魚嗎?好多東西宣傳的太過了。
直接步入正題。
我們今天的第一個話題。在岸邊看一下水。就能知道今天到底是不是釣魚的好日子。
我們在春季釣魚的時候在岸邊。要首先觀察一下水質。如果您岸邊的水中出現了絮狀的物質漂浮,或者從水底冒上來。那麽就是個釣魚的好天氣。好了!就說到這裏,省的看文章的大哥們都說我們啰嗦,您能懂就懂了。我們倒要看看你懂不懂!
我們今天的第二個話題。晝夜溫差大,魚不開口?
但凡是個釣魚人就知道晝夜溫差大的天氣一定是不好釣魚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晝夜溫差大其實和你當地的最低氣溫是有很強的關系。我們以水深三米舉個例子!如果你當地的最低氣溫很低,那麽即使晝夜溫差大,也不會導致魚大面積的停口。就類似於冬天吧!冬季的中午雖然說不好釣魚,但是也能接連不斷的釣幾個?可是到了春季、夏季這種情況,就有了明顯的改變。到了中午那是真沒有魚吃東西。
最低氣溫高。溫晝夜溫差超過15度。魚就進入了缺氧的狀態。很少會吃東西。而且是溫度越高,溫差越大,這種缺氧的現象就越明顯。這是因為水的特殊性質所決定的。水直接受氣溫影響。氣溫和太陽會加熱表層的水。讓表層的水密度降低。這樣密度小的熱水就會停留在水的表面不再和水底的涼水進行交換。也就形成了分層。這就導致水底的容養量開始降低。導致魚在水底缺氧。從而因為追逐氧氣和溫度的緣故會起伏浮或者搬家。
就比如冬季的氣溫,夜間-5度,白天10度。溫差15度。雖然對魚的吃餌有所影響,但是不至於中午的時候,一條也釣不到。可是春季,5-20度的天氣,中午可能就真的釣不到,而且應該是10點鐘以後就釣不到了,太陽一出來,溫度一個急劇的上升。馬上魚口就停。同樣是溫差15度,但是效果卻截然的不同。
那麽這個重點就來了,註意看了!冬季淺水區晝夜溫差小。淺灘處的水裏卻沒有魚(因為冷)。春季淺水區,晝夜溫差大。反而有大量的魚在淺水區覓食。是不是打破了我們釣魚人的基本常識。按道理來說,晝夜溫差越小,魚應該有積極覓食的現象。反而在春季晝夜溫差特別大。大量的魚湧上淺灘來吃食物。這到底是什麽原因?對我們的垂釣思路?又有怎樣的指導意義?
答案就是春季淺灘處氧氣和溫度都不缺。淺水區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要是冷,就整個的都冷,要是熱就整個的都熱。因為特別淺的緣故沒有水面的分層。所以也就不存在著像深水區那樣,因為上、下水流不交換而導致的水底缺氧。而且晝夜溫差越大,也就意味著白天的氣溫越高。淺水區的溫度會越高。魚待著越舒服。
這裏我們就要著重的說一嘴了。魚其實並不怕溫度低,尤其是鯽魚。同樣魚也不怕溫度高。但是魚怕什麽?魚最怕是上邊熱,下邊冷。但凡你所垂釣的水域處於上邊的水溫很高,而水底溫度一的情況下,這個魚一定釣不好。因為一旦出現這樣的天氣,就會導致水的底層溶氧量往上拔。魚自己活著都費勁,他大概率是不想吃東西的。
那麽我們該怎麽解決呢?那就是找一天當中氣溫最低的時間段,氣溫和水溫之間差異最小的時間段。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什麽餌料,窩料,添加劑,我們就不說了。就是夜釣在氣溫遠遠高於水溫的時候,夜晚的魚。都起浮。夜晚的魚都會在淺灘覓食。我們有一篇文章。關於春季釣魚的視窗期,感興趣的大家可以去翻一翻。看一看裏邊已經詳細地說了一遍。這個才是夜釣也空軍的原因。很多釣魚人5點鐘去釣魚,釣到12點還空軍呢?
看到這裏一定有很多人說不就是個春季釣淺灘嗎?說了這麽多。這就是我們為什麽說不是釣魚人你看不懂的原因。作為一個合格的釣魚人,不應該馬上想到夏季嗎?那麽夏季的釣魚諺語夏釣譚是不是就錯了?很多釣魚人在夏季的時候恨不得把魚鉤甩進湖中央去。認為水越深,水的溫度要遠遠的低於水的表層。所以這個魚在深水的地方待著舒服。可是,事實恰恰相反。越深的地方,越是中午你越釣不到。
我們今天的第三個話題!魚的安全性不能忽視!
我們在春季釣淺灘的時候,一定一定要註意一個環節,那就是魚的安全性。本身水就很淺,如果我們在采取網上大師教給我們的釣法,打頻率、高物化,這樣對我們的釣魚沒有任何的好處。對於一個窩子來說足夠的安靜是發窩不可必備的一個條件,我們就以一個現實中的例子給大家。詳細地說一下。
我們在多次的水下網絡攝影機觀測當中發現,一條河同一水深同一位置相差3m的情況下,有人垂釣的窩子和沒有人垂釣的窩子。他們窩子裏魚的數量是不同的,越安靜的窩子,魚的警惕性越小,越安靜的窩子,隨著時間的增長窩子裏的魚會越來越多。相反有人垂釣的窩子,一開始來了兩三條魚,被我們的釣魚人釣上來一條之後,會有一個明顯的驚擾現象。而且會大大的延長我們發窩的時間。
這就要從怎麽發窩說起。我們打下去窩料之後,是魚在遊動的過程當中發現了我們的窩料,從而被他吸引停留下來吃東西。然後透過魚的身體接觸或者是魚吃食物時腮部擠出的水流。導致把遠處的魚吸引過來,這俗稱魚誘魚的第一步。魚誘魚的第二部是,在其他魚經過這個地點的時候,發現很多魚聚在那裏吃東西,自然而然他也就遊了過來,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在野外垂釣鯽魚的時候,釣著釣著會突然釣到鯉魚的原因,就是因為鯉魚在巡遊的過程中看到很多魚聚在那裏。
並不是我們的餌料有多麽厲害,我們的餌料能夠穿透幾十米的距離,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餌料的味道傳播的距離是很短的。而且速度是很慢的,這個以前我們詳細的說過,這裏就追述了,總之如果真的有那種特別牛的餌料,為什麽別人8.1米能釣到魚,你3.6米釣不到呢?
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總是在說,現如今我們很多釣魚知識就是廣告的原因,把這些輔助的東西無限制的吹捧,無限制的放大,導致很多釣魚人認為他今天釣到魚是因為餌料很厲害造成的。我們並不是把餌料賞賜給了魚,而是在魚想吃食物的時候,把餌料放在了它的周圍而已。
所以在釣淺灘的時候就有兩個準則。一個是長尺寸魚竿。一個是靜等。向河邊的老大爺重氣鉛到底,在釣淺灘的時候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勸君莫食三月余魚,萬千魚籽在腹中。過過手癮就可以了,千萬不不要把魚帶回家。
如果你感覺對你有幫助的話,請點一下關註,謝謝,記得點贊、分享、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