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釣魚

想釣花鰱卻總上白鰱?並非花鰱難釣,是很多人沒說到點子上

2024-10-10釣魚

導語

鱅魚又有著一個非常親切的名字花鰱,和鰱魚經常生活在同一片水域中並且經常會同鰱魚混合,並不影響彼此生存狀態。

因此有時候釣鰱魚會釣到鱅魚,甚至在一些水域中滋生得很厲害的鱅魚會讓釣鰱魚的人釣到更多的鱅魚。

但是並不會因為有很多鰱魚就會和花鰱混淆,而導致人們在釣鰱魚的時候效果不好。

所以現在有很多釣友會嘗試釣花鰱,甚至很多人都非常希望能夠見到幾條花鰱的身影,但是往往會有很多人釣了很長時間也沒有釣到過一條花鰱。

這就讓很多人感到疑惑,有的人甚至認為這就是一種倒黴氣,在大家都想釣花鰱的時候,照樣能把自己手裏的桿子給釣到白鰱手裏。

那麽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又該如何鉤到花鰱呢?

白鰱和花鰱有什麽區別?

如果我們要去想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大家在垂釣的時候,為什麽總會上白鰱。

其實這個問題和我們想要釣什麽魚是息息相關的,尤其是在中國咱們身邊的水域中大多數都是白鰱。

而且白鰱和花鰱都屬於同一個科,同一個屬,都是屬於梁子魚科,梁子魚屬的一種。

所以兩者之間更是有著很大的相似性。

而且還可以透過物種之間的基因關系進行交配,並且培育出雜交種,這就說明它們兩者之間有著很高的一致性。

並且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而且其實在中國很多水域中所養殖的魚類大部份也是雜交種,像是什麽俄羅斯鱘、闊嘴鱷龜等。

所以這些雜交種在中國大量繁殖並不是偶然的現象。

兩種魚之間之所以會有很大的區別,很大一部份原因就是在於自身的特性上。

首先從食性上來看的話,兩者之間還是有著一些區別的。

白鰱主要是以微小有機物體為食,比如說一些浮遊植物、藻類等。

而且白鰱的消化系統非常特殊,它的腸道非常長,而且食道內還有腮耙,可以起到對食物的攪拌作用,讓魚能夠更好地進行消化吸收。

而且這樣的特性對於它的食物選擇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白鰱大量覓食的時候,它們的嘴巴往往都是處於閉合狀態,在水面上不停地上下起伏,以此來提高攝食效率,僅靠水流的沖擊力將浮遊物帶入體內進行消化吸收。

而且這種方式還能夠節省能量消耗,提高攝食效率。

但是對於鱅魚來說,它們所攝食的物件相當於一些體積比較大的生物,比如說一些昆蟲、蟲卵、以及一些小型的動物等。

其實這兩者之間還是存在交叉性的,雖然它們各自都有一些偏好的食物,但是它們之間還是可以用相似的餌料釣到兩者之間的。

這就導致我們在釣魚的時候無論是用什麽樣的餌料,都可能會被捕上白鰱或者是花鰱。

其次從遊泳習性上來看,由於兩者之間的體型大小和生理結構不同,雖然生活習性上會有所重合,但是往往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一般情況下,花鰱由於體型較大,所以它們主要分布在水域比較深的地方。

通常情況下,我們常常發現它們會在水面上下浮動,以此來攝取水中的浮遊物,這時候它們大多會選擇一些溫度較高,水流較緩的位置。

並且當我們用拉餌時,常常會看見它們那龐大的身軀沖出水面,並且發出很大的聲響,這時候它們才會策動翅膀下沈,同時也會將口中的餌料一並帶入身邊,不久後就會看到浮漂動一下。

而白鰱普遍較小,它們通常在水面下層進行活動,一般是在水層比較淺的位置,主要是由於它們體型較小,所以需要透過快速遊動來提高攝食效率,同時也比較擅長利用環境中的障礙物來提高隱蔽性。

由於我們在釣魚的時候,會經常改變施鉤深度,其實這是不太準確的。

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準確地了解白鰱和花鰱如今正在處於怎樣的位置,所以很難去判斷到底何時應該用多大的深度施鉤。

怎麽才能成功釣取花鰱?

1、餌料。

一方面,由於花鰱和白鰱都屬於同一物種,所以在餌料方面也可以使用相同的餌料進行垂釣,能夠達到一定的效果。

但是實際上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種類魚類口味的不同,使用一些專門針對性較強的餌料,能夠極大地提高我們的釣獲成功率。

像是鱅魚方面,可以選擇使用一些粉狀餌料,其中包括玉米面、麥麩、豌豆粉、螺螄粉、大米粉等物質,這些粉狀餌料具有一定的粘稠性,可以吸引鱅魚前來覓食,增加上鉤概率。

同時,還可以搭配一些顆粒狀餌料,如小米、玉米粒等,可以增加餌料體積,模仿浮遊生物,誘惑鱅魚前來捕食,提高釣獲成功率。

而對於白鰱方面,我們可以選擇使用一些較為綿軟的餌料,如蚯蚓、螞蝗等活餌或者潮蟲、蛤蜊等鮮活海鮮作餌,這些往往能夠吸引大量白鰱前來覓食。

同時還可以使用一些小顆粒狀餌料,如小米、小麥粒等,可以透過下沈到水底後慢慢被吞咽,提高釘獲成功率。

2、撒窩料。

撒窩料是垂釣過程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其目的就是透過不同形式、不同材料和不同狀態的撒窩方式,讓魚兒更好、更快地沈降到底部,從而提高我們的釣獲成功率。

撒窩料可以分為兩種狀態,一種是靜態撒窩,即是在水面上撒下一層薄薄的撒窩料,讓魚兒逐漸沈降並被吸引過來,這種方式通常適用於淺水區或者緩流區域。

另一種狀態則是動態撒窩,即是透過拋投、遊動或者其他方式將撒窩料推進水中,從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擾動,使得魚兒更加主動地遊過來覓食,這種方式通常適用於深水區或者流水區域。

具體需要用什麽樣的撒窩方式,以及撒窩多少,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對,比如說天氣情況、水溫、水流速度等因素都可能影響魚兒的活躍程度,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3、調整水深。

現實中,沒有一個標準能夠清晰地告訴我們應該釣多深才能成功釣取目標魚類,因為不同種類魚類對水深的需求是不同的,而這個需求常常受到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因此會有所波動。

比如說氣溫變化可能導致魚兒活動更深或者更淺,而季節變化則可能使魚兒偏好不同深度的位置,因此想要保證我們的釣獲成功率,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施鉤深度。

結語

在垂釣過程中,無論是餌料、撒窩和鉤水深都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變化和調整,否則可能會導致我們錯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