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第醫線 | 舞蹈、武術訓練摔倒致「下腰癱」,專家:不推薦10歲以下兒童反復「下腰」

2023-12-09健身

圖說:鄭醫生(右)在為患兒治療 采訪物件提供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藝,因此為孩子安排了很多興趣班,卻忽略了這其中存在的一些風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骨科教授郭曉東團隊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2005年至2022年,中國因練習舞蹈的下腰動作不當導致癱瘓的孩子超過1000名。

「下腰癱」,醫學上專業用語為兒童急性過伸性脊髓損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兒科醫院創傷中心「兒童意外傷害預防中心」科普講師鄭繼翠告訴記者,兒童意外傷害的話題讓人揪心,其實,許多訓練專案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如何避免「下腰癱」?家長從中獲得什麽警示呢?

下腰時摔倒導致脊髓損傷

今年6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接診了8歲的小玲。小玲喜歡跳舞,每周都會去培訓機構練舞。那天,她跟平時一樣進行下腰的動作,不小心摔倒。平躺大概三四分鐘後自行爬起,當時還可以站立並列走。但是,爸爸媽媽不放心,還是馬上帶她去醫院骨科就診,醫生表示,女孩並沒有骨折。摔倒2小時後,小玲逐漸出現下肢無力,不能站立,但上肢活動無異常,在進行頸、胸、腰骶椎磁共振檢查後,提示胸腰脊髓損傷。後來,小玲經過了各種治療,但功能仍然沒有恢復。

其實,不僅僅是舞蹈,練武術也可能會導致「下腰癱」。今年9月,兒科醫院就接診了6歲的患兒小劉。小劉從小練武術,下腰是他已經很熟練的動作。可不知道怎麽回事,那一次下腰起身時,他突然跌倒在保護軟墊上。在軟墊上能行走,半小時後出現疼痛明顯,不能站立和坐下,後逐漸出現雙下肢麻痹,不能活動,感覺障礙伴小便排不出,小腹部脹痛。此後,小劉又出現三次非噴射性嘔吐,急診送至醫院檢查發現是胸椎脊髓損傷。

鄭繼翠說,印象中,復旦兒科醫院在今年下半年就收治過2名「下腰癱」的患兒。上周,醫院還收治了一名後滾翻受傷的兒童。這名兒童雖然脊髓損傷是一過性的,但其椎骨出現骨折,需要臥床一段時間等待愈合。

不推薦10歲以下練下腰

鄭繼翠告訴記者,下腰本是一個有難度、有風險的動作。國家衛生健康委曾建議,不推薦10歲以下兒童參加下腰訓練等反復或持續過伸脊柱的運動。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練習,不建議兒童自行學習。如果想參與下腰訓練,家長要先帶孩子進行體檢,有隱性脊柱裂、脊髓拴系症候群等脊柱先天異常的兒童不要學習。練習動作前要充分熱身,然後緩慢進行脊柱後伸等動作。

「下腰癱」該如何治療?還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嗎?鄭繼翠說,在院內的治療一般參照急性脊髓損傷、兒童無放射影像異常的脊髓損傷等原則進行。國內有專家回顧性分析120例「下腰癱」患兒發現,患兒很難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特別是完全性脊髓損傷患兒。脊髓損傷患兒常見的並行癥有脊柱側彎、髖關節發育不良、泌尿系感染等。

體育、舞蹈等訓練難免受傷,在保證科學訓練的前提下,關鍵還要及時關註到身體的預警訊號,以免導致進一步的運動傷害。鄭繼翠說,如果孩子在舞蹈或武術下腰時出現腰部不適或者腿部的酸麻等癥狀時應立即停止訓練,平臥休息,若無法判斷損傷或癥狀無好轉,建議馬上送往醫院。不建議站立走路,送醫過程中一定不可以選擇抱或背的體位,而是讓患兒躺在平板上再送往醫院。「另外,家長要鼓勵孩子講出自己的痛苦和感受,而不是讓孩子忍痛訓練,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鄭醫生強調。

圖說:下腰示意圖

校外培訓安全「五不要」

11月,教育部網站釋出【中小學生舞蹈等體育藝術類校外培訓安全提醒】,針對舞蹈、體育等以身體訓練為主、較易出現傷害風險的培訓活動,做出校外培訓安全提醒「五不要」:一不要在無安全保障的情況下進行培訓;二不要過早對孩子進行過強柔韌訓練;三不要過度對脊椎和腰部做外力擠壓;四不要做過高難度系數的訓練;五不要讓孩子練習與身心健康不符的內容。

雖然「下腰癱」比較常見,特別是在舞蹈學習過程中出現,並不代表舞蹈成為禁忌,也沒必要因噎廢食。鄭繼翠提醒家長,首先要理性看待校外培訓,根據孩子自身興趣愛好、年齡特點、身體狀況等,綜合考慮是否參加培訓或選擇哪種培訓專案。其次是選擇專業的培訓機構,市面上一些機構缺乏合適的教學方法和設施,並且缺乏專業知識和經驗,為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針對低齡兒童采用激進的訓練方法,這是不可取的。此外,要選專業的老師和場地,包括下腰在內的一些動作需要有系統化的專業訓練基礎,需在專業人員指導和成人看護下進行,不適合初學者和非專業人士。

【延伸閱讀】兒童意外傷害離我們有多遠?

作為長期從事兒童意外傷害宣教的講師,鄭繼翠還告訴記者,平時接診發現,兒童非故意傷害接診過程中排名前三的是跌落、交通、異物。在跌落中,同一平面的跌倒比較常見,比如小朋友被地面的水滑倒、與其他小朋友相撞倒、從床上掉下來等。

孩子跌落後最容易損傷頭部。跌落的高度與損害的程度並不成絕對的正相關。孩子跌落的高度可能並不高,但一旦跌落,嚴重的甚至會出現顱內出血的情況。

道路交通傷害通常是高能量的創傷,因此這是一種對孩子威脅很大的傷害。交通事故中從單車、電動車上掉下來、步行被撞、乘車因為沒有用安全裝置而受傷等比較常見。

氣道異物的患者通常是嬰幼兒。誤服在臨床上也很常見,孩子可能吃下去各種東西,最為常見的是誤服藥品。

今年10月,兒科醫院接診了3歲的寶寶小然,他竟然是從爸爸肩膀上滑落受傷的。當時,爸爸抱著他玩耍,不知道是不是太興奮的緣故,小然脫離爸爸的手,從爸爸肩上滑落,頭部著地。小然半天後出現嘔吐,頭暈,頭痛,醫院CT檢查提示左頂骨骨折伴硬膜外血腫,頸枕面部頭皮血腫。急診行血腫清除術,術後恢復很好。

不久前,醫院還接診了一個14個月大的寶寶。他有一位「心大」的媽媽,竟然給他餵瓜子,後導致瓜子殘留氣道,在急診進行支氣管鏡檢查時才取出。

「若采取科學正確的有效行動,80%以上的兒童傷害是可以預防的。」鄭醫生說,預防兒童非故意傷害很重要的一點是成年人能夠做到有效看護。一旦孩子發生危險,家長可以立即幫助孩子脫離危險。如果孩子不幸發生了傷害,也要及早正確處理,不要造成二次傷害。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