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只有不合適的鞋,沒有不合適的腳

2024-02-08健身

很小的時候我的家人就告訴我,買鞋的時候要買大半個碼。

這個技巧不是為了服務鞋,而是為了伺候腳。

大半碼,腳穿進去會感覺自在一點,而且穿厚襪子的時候也不會覺得很擠腳。

所以對於買鞋這件事來說,我最初的認知是,

鞋之所以要寬松點,是因為腳要舒服。

但是後來,我的認知發生了變化。

後來我有一次跑步的時候扭傷腳,看大夫之後,大夫說讓我以後跑步時要穿包裹性強一點的鞋,

也就是說,鞋和腳要緊密連線,不要有空余的空間。

我當時還很疑惑,那不會不舒服嗎?

結果去了買跑鞋的地方,跟服務人員說出了我的疑慮之後,服務人員的解釋很微妙,

他說你不要讓腳去適應鞋,而是要讓鞋去適應腳,

包裹性強的鞋,本身就有一定的自適應力,有彈性,有抓地力等等,

而對於腳來說,腳是聽命於大腦,他不需要承擔,

更不需要為了「鞋的功能」去讓自己受到傷害。

這麽一說我就明白了,我之所以扭傷,是因為寬松的鞋,在功能性上無法滿足要求,所以導致我的腳受到了傷害。

但新的疑問又來了,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我沒有提前做好活動,也就是我身體素質不行,運動經驗不行所導致的結果?

關於這個問題,我得到了兩方面的答案。

一方面是買鞋的人,他給我的答案是,鞋的責任更大。

當然,作為一個買鞋的人來說,讓鞋成為賣點是他的職責所在,所以他讓鞋承擔更多的責任,有助於他賺更多的錢。

另一方面的答案,源自於我一個搞健身的朋友,

他說從我這種低強度的運動者來說,受傷的主要責任在自己,

如果強度上來了,才會對鞋的功能性加壓力,這個時候鞋的作用就會越來越大。

朋友說,很多玩家總是把自己受傷的責任推給鞋,這其實是一種誤區,只有先練好自己的身體,再強調鞋的作用。

還沒需要鞋發揮實力之前,人就放棄了,這個時候就不能怪鞋「沒作用」了。

當然,我這位搞健身的朋友本身,也有自己的利益立場,健身健身,主要在於對身體問題的管理,當然他也坦誠的跟我說過自己分析的出發點,

畢竟對於人來說,沒有人會覺得腳不重要,而對於鞋來說,

因為真正的區別是,

鞋的重要之處,是「背鍋」還是「抗壓」。

只有不合適的鞋,沒有不合適的腳。

我們不可能站在鞋子的立場,去預設「鞋是否存在對腳不滿意」的可能性,若是這樣分析的話,勢必會被拖入到一種對現實虛擬的爭論,

難以否認的是,對於鞋這個人制造的物品來說,服務人的腳丫子,是他們從始至終,毋庸置疑的使命,

這個使命是他們存在的唯一價值,而這個價值的對立面,看似是腳,

其實是人,人的需求,人的價值觀,人的本心乃至於一些藏於本心下面的「小心思」。

值得慶幸的是,當我們可以無所忌憚的排斥掉「鞋的精神」這一概念之後,

人對於鞋的選擇,腳對於鞋的反饋,都成了「僅對人而言」合情合理的立場要求。

誠然如此,對於鞋而言的好處也是有的:

那就是如果人選錯的鞋,

那就別怪鞋「不仁不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