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少有人知道的楊氏太極長拳:不拘泥於程式又有一定程式

2024-02-01健身

文/李通國

【太極拳論】作者王宗嶽文中提到長拳一句:「長拳者,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也。」這不是定義長拳,只是形象化地比喻說明,長拳是長長的拳。後來人創造拳術,都依照了王宗嶽天才的想象力。

在王宗嶽之前的前人,所說的「長拳」只是一個拳路的名稱。戚繼光的【拳經捷要篇】把明代民間廣泛流傳各類拳術以及當代的武術名家擅長的功夫整理了一遍,文中說「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化拳,名勢各有所稱,而實大同小異」。多明顯,這個長拳只有三十二式,它的內容與六步拳,猴拳,化拳等等拳術實大同小異。

楊氏拳架

一、陳氏也有長拳

陳家溝的主要拳法是五路炮捶和長拳,使用的是相互連線的套路表現形式,名稱為:頭套(五十七式),二套(二十七式),三套(大四套捶二十四式),四套(小四套捶亦名紅拳),五套(二十九式)以及長拳一路(一百單八勢)。

1932年武術史家唐豪從陳家溝陳省三那裏找到的老拳譜,其中有長拳的拳式內容:

懶插衣立勢高強,去(丟)下腿出步(拉開)單鞭,七星拳手足相顧,探馬拳太祖留傳,當頭炮勢沖人怕,中單鞭誰敢當先,跨馬勢椰移發腳(足),拗步勢手腳和便(點足勢手足活便),獸頭勢如牌挨進,拋架子短打休延,抓(孤)身炮下帶著翻花舞袖,拗鸞肘上連著左右紅拳,玉女攢梭倒騎龍,連珠炮打的是猛將雄兵,猿猴看果誰敢偷,鐵樣(甲)將軍也難走,高四平乃封腳套子(高四平封腳套子),小神拳使火焰攢心,斬手炮打一個順鸞藏肘,窩裏炮打一個井欄直入,庇身拳吊打指當(襠)勢,剪臁竭(踢)膝金雞獨立,朝陽起鼓,護心拳專降快腿,胋(拈)肘拳逼退英雄,喝(嚇)一聲小擒(擒拿)休走,拿鷹捉兔勁(硬)開弓,下插勢閃驚巧取,倒插勢誰人敢攻,朝陽手遍身防腿,一條鞭打進不忙,懸腳(腿)勢誘彼輕進,騎馬勢沖來敢(誰)當,一霎步往裏就蹉(進一步手往裏蹉),抹眉紅蓋世無雙,(先)下海擒龍,(再)上山伏虎,野馬分鬃(野馬自分鬃),張飛擂鼓(張飛善擂鼓)。雁翅穿襠一腿,劈來勢八步連心(劈來入步連心),雀地龍按下,朝天蹬立起(雀地龍按下朝天鐙),雞子解胸(鳳凰展翅善解胸),白鵝掠翅,黑虎攔路,胡僧托缽,燕子啣泥,二龍戲珠,賽過神槍,邱劉勢左搬右掌,鬼蹴腳捕掃前後(小鬼蹴腳捕掃前後),轉身(上)紅拳,霸王舉鼎,韓信埋伏,左山右山,前沖後沖,觀音獻掌,童子拜佛,翻身過海,回回指路,敬德跳澗,單鞭救主,青龍獻爪,餓馬提槍(餓馬踢鈴),六封四避(閉),金剛搗碓,下四平秦王拔劍(下四平秦拔劍),存孝打虎,鐘魁仗(掌)劍,佛頂珠,反堂莊(杠),望門簪,演手紅拳,下壓手,上一步封避(閉)捉拿,往後一收,推山二掌(推心仙掌),右(左)轉身紅拳右跨馬,左轉身紅拳左跨馬(右轉身紅拳右跨馬),右搭袖左搭袖(左搭袖),回頭摟膝拗步,紮一掌轉身三請客(打一掌轉身三請諸葛亮),掩手紅拳,單鳳朝陽(雙手架梁轉身紅拳單鳳朝陽),回頭高四平(回頭高來四平),金雞曬膀,托天叉,左搭眉(肩),右搭眉(肩),天王降妖,上一步鐵翻桿,下一步子胥拖鞭,上一步蒼龍擺尾(蒼龍擺尾),雙拍手(掌),仙滴乳(仙人滴乳),回頭一炮,拗攔肘,躲子二紅,仙人捧盤,夜叉探海,劉海捕(戲)蟾,玉女捧金盒,丟(撇)手,收手,刷掌(手),搬手,推手,(演手),真符送書(直),回頭閃通背,打一窩裏炮(打一窩炮),掩手紅拳,回頭左插腳(回頭插腳),五子轉還(五子轉換炮),鬢邊邪插兩枝花,收回去雙龍抹馬,窩裏炮誰攻(窩裏一炮誰敢當),當一步邀手不叉(上一步邀手不差),摟膝一拳推倒,收回交手可誇,招上顧下最無家,偷腿一腳跐殺(偷腿一腿打他回),吉(急)三錘打如風快,急回頭智遠看瓜,往後(前)收獅子抱球(毯),展手一腳踢殺(展手一腳踢死他),回頭二換也不差,真(直)攢兩拳,轉回身護膝勢當常(場)按定(收),收回看肘並看花(回著肘並看花),誰敢當吾大挺立下(誰敢當吾大棹炮),上一步(上步打)蛟龍出水,後一打反身情莊(退一步背後肘反打鐵杠),急三錘往前掤打,開弓射虎誰不怕(開弓勢虎皆怕),收回來馬前斬草,上一挑(跳)又帶(代)紅沙,喇回按定滿天星,誰敢與吾交手,熟習善悟者不差(千斤贅下去襠如土委地,滿天星精此藝誰敢與吾比並)。【1】

首先它很長,嚴守古法,共計有一百零八式,勢勢不重復,誠然如王宗嶽所雲,長拳是很長很長的拳,這一點它的確做到了做得很好,為後來的長拳開辟了道路。其次,它的內容中有很多土話和方言,自然是記述者文化水平所限制,根據老師教授時的口語描述記錄下來的,沒有上升到書面語言水平。其三,譜是有了,可是你根本無法看著拳譜把它演練出來,這一方面說明記述能力的問題,另一方面說明長拳內容與其他五套錘關系不是很大,所以演練方法失傳了,長拳譜就成了一個死譜。最後,它的動作與後來陳氏太極拳的動作名也稱有較大出入。這是我們能解讀的全部內容。

楊氏拳架

二、 楊氏也有一路名為太極長拳的拳路,方法有點新穎,我們濃墨重彩描繪一番

楊澄甫自己的著作中沒有提及此事,他的親徒弟陳微明在他的著作【太極劍】一書中專門論述了太極長拳。他在【太極長拳序】中敘述了太極長拳的由來和他的特點。

他說,楊澄甫先生傳授了他太極拳後,又傳授給他一路太極長拳。說起,太極拳與太極長拳的不同的地方,在陳微明看來大約有兩點些許的不同。其一,太極拳與太極長拳大體的招數相同,其中有數式是太極拳中所沒有的。

這也是傳統武術套路編排的一些特點,每每一種功夫有許多路數,但是每路的招式大體相同,其中增添或改變一部份的招數,形成一個新的拳路。【中國太極拳史】作者於誌鈞在研究陳氏太極拳的流傳下來的五路炮捶時就發現了這個現象。陳氏五路炮錘各套都有共同的起勢動作和結束動作(一般是3-5個動作),開頭的幾個動作是:懶紮衣、單鞭、護心拳拗步,結尾的動作為:單鞭、七星、挎虎、拗步、當頭炮等,每套的中間是整套的核心內容。顯然楊氏太極拳和太極長拳也同樣體現出了傳統武術創拳的共同特點。至於前人為什麽會這樣創作,可能那些大量重復的動作是本門派的功夫的基礎招式,要在大量重復提高;而增添或改動內容,是為了練習套路時不失其新鮮感。當然這只是我們的揣測,也可能是一種傳統文化現象,就需要文化學者們研究了。

正如,陳氏長拳遵循陳氏五路炮錘的特征,楊氏太極長拳依著楊氏太極拳的特征,演化而來。在此路拳上,應該與陳氏的一百零八動作的長拳沒有直接的改造關系。陳微明記述了楊澄甫先生傳授的太極長拳目錄,如下:【2】

攬雀尾 雲手 摟膝拗步 琵琶式 進步搬攔捶 簸箕式 十字手 抱虎歸山 單鞭 提手 肘下捶 膝拗打錘 轉身蹬腳 進步指襠錘 野馬分鬃 上步攬雀尾 單鞭 玉女穿梭 攬雀尾 轉身野馬分鬃 轉身單鞭下式 金雞獨立 倒輦猴頭 斜飛勢 提手 白鶴亮翅 摟膝拗步 海底珍珠 扇通背 撇身捶 進步搬攔捶 上步攬雀尾 單鞭 雲手 單鞭 高探馬 左右蹬腳 轉身蹬腳 左右摟膝 雙叉手 轉身踢腳 左打虎式 雙峰貫耳 左蹬腳 轉身蹬腳 上步搬攔捶 上步攬雀尾 高探馬 十字腿 上步攬雀尾 單鞭下式 上步七星 下步跨虎 轉身擺蓮 彎弓射雁 上步搬攔捶 簸箕式 十字手 合太極

我們可以先把它同陳家溝的長拳比較一下:首先,動作名稱完全不同,說明它與陳家溝長拳沒有傳承後的改編關系。唐豪也認為,楊澄甫傳給陳微明的長拳基本上是根據楊家十三勢創編而陳,具體內容和陳家溝原傳的長拳不同。【1】

其次,陳微明分析了從學楊家的太極長拳與太極拳不同地方,惟有轉換的地方,前後動作的變化略有不同。所以他認為,太極拳套路應該是沒有定法,也沒有固定形式的。他洞悉了這個創作拳套的秘密,他也學會創編太極拳套路。聰明人,你略一提點,或者他自己透過邏輯分析,就能夠明白許多技巧的秘密,所謂秘籍在這些人眼裏是不存在,在知識公開的時代尤其,大約這就是傳說的天賦異稟吧!

不錯,陳微明領悟到的,也正是楊氏長拳的一個特點,長拳在楊氏體系裏它是一種思想,一種創拳思想。【拳譜】說:「自己用功,一勢一式用成之後,合之為長。滔滔不絕,周而復始,所以名長拳也。萬不得有一定之架子。不得有直勁,恐日久入於滑拳也;決不可失其綿軟,又恐落入硬拳也。」 【4】

我們的理解是,太極拳最初是單招單式的練習,主要招式嫻熟之後,可以組合出不同的拳路,它們表現出太極拳的基本特征。「萬不得有一定之架子」,是擔心流於「滑拳」和「硬拳」的錯誤境地。楊氏太極拳有推手體系,也有散手體系,單式動作的成熟,也很容易在實用中發揮。單個招式,可以用於套路,可以用於推手,可以用於散手,是一個體系的根基,根紮的深了,體系之樹才能枝繁葉茂,才能長成不同輪廓,不同體態的樹木。

因為楊氏太極拳的這個訓練方法,使人們對民國時出現的所謂「三世七」太極拳滿心的懷疑。1921年許禹生在【太極拳勢圖解】書中所寫:「有宋書銘者,自雲宋遠橋後,久客項城幕,精易理,善太極拳術,頗有所發明,與余素善,日夕過從,獲益非淺,本社教員紀子修、吳鑒泉、劉恩綬、劉彩臣、姜殿臣等,多授業焉」。時在京城,人們只知道有楊家傳承太極拳,突然冒出一個精通太極拳的宋書銘,著實讓人吃驚。

楊氏拳架

三、似非而是的宋書銘太極功

宋書銘所習的太極拳術名為「三世七」,也可能是因為有三十七個動作而得名。其訓練的方法式單勢教練,令學者一勢練熟,再教授一勢,沒有固定的拳路,當個動作練成之後各個動作之間都能夠互相連貫,相繼不斷,所以又稱為長拳。

宋書銘傳授的太極功名稱如下:

四正,四隅,雲手,灣弓射雁,揮琵琶,進搬攔,簸箕式,鳳凰展翅,雀起尾,單鞭,上提手,倒攆猴頭,摟膝拗步,肘下捶,轉身蹬腳,上步栽捶,斜飛勢,雙鞭,翻身搬攔,玉女穿梭,七星八步,高探馬,單擺蓮,上跨虎,九宮步,攬雀尾,山通背,海底珍珠,彈指,擺蓮,轉身指點捶,雙擺蓮,金雞獨立,泰山生氣,野馬分鬃,如封似閉,左右分腳,掛樹踢腳,推碾,二起腳,抱虎歸山,十字擺蓮。【5】

如果只看動作招式,與楊氏太極拳基本相同,有些招式名字有差異的字,但內容仍然相同。「四正,四隅」楊氏的典型推手方法,也赫然名列其中。所以它一出現,就讓眾人猜測。

顧留馨在【太極拳研究】中寫道「考宋書銘所練太極拳,實以楊式為基礎,改成三十七個單練的式,任意錯綜連貫,確為‘頗有所發明’,托名傳自唐許宣平,傳之宋遠橋,以自神其術。所傳抄拳譜,絕不類唐人文辭,開合鼓蕩,乃武禹襄、李亦畬拳論中語,疑為宋書銘自著,托始於唐人。宋書銘不知陳式太極拳另有長拳一百八勢一路,故以自造之單式連貫練法為長拳。至於拉扯唐人為遠祖,亦為無聊。所謂精易理的幕客,好弄玄虛,初非偶然。」對「宋(書銘)式太極拳」完全地否定。

今有研究太極拳頗有心得者二水居士認為,宋書銘的三世七,拳式名稱與當時流行與京城的楊家太極拳名稱大同小異,推手方法也相同,只是在拳式上註重單式練習。而稍稍了解楊氏太極拳傳承史的人就知道,楊家對正式拜師的門徒授拳,一直是以拳式的單練為主,對大眾授拳則是以套路為主。楊家老譜之「八五十三勢長拳解」中說「自己用功,一勢一式,用成之後,合之為長拳」,解釋了十三勢與長拳的關系。事實上,楊家傳承不甚廣泛的槍術和刀術就沒有固定的套路,今天人們見到的槍刀套路乃為後人所創編。

且不說宋書銘是否領悟了楊家創拳的真諦,然後自編一套疑惑眾生。陳微明領悟了這個道理之後,也著手創編了一套太極長拳。

楊氏拳架

四.陳微明擴容楊氏太極長拳

他想創編的原因是,在學拳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他說,太極拳和太極長拳,掤、捋、擠、按、採、挒、肘七種勁均包含在內,唯獨缺一個「靠勁」。我試圖用「大捋」中的「靠勁」加入拳術套路中,可是苦苦思索多年,也找不到讓「靠勁」在套路中的自然連貫銜接的方法,所以這個想法一直沒有能夠付諸行動。今天無意之中,忽然想到了連結的辦法,放在套路嘗試,竟如天衣無縫一般渾然天成,心中暗自興奮不已。創編新的長拳套路終於可以成行了。

真是一個善於思考,善於探索的好學生,楊家有這樣的學生,也是太極拳傳承的幸運事。

當然,陳微明創編長拳還有其他方面的改造。比如說,太極拳套路中有的動作只有左式動作而無右式,或者有右式而無左式,他都把它們補充完整,在練習套路是左右技術得以平衡練習,自然,身體也能夠在練習套路中受到均衡鍛煉。

又有對其他門派動作的好的練法的汲取。他見到河南陳家溝的太極拳,雖說被人們認為是舊派太極拳,但是它其中的一些動作,如倒輦猴,演練起來好像左右退行的摟膝拗步,轉身是極為輕靈,大有可取之處。就順手拈來,加入到套路中,名字為退步摟膝。

如此這般,在楊澄甫傳授的長拳套路基礎融合,改造和擴容,新編套路共計一百零八個動作,對太極之意來說,有增加而無減少,有變換而無雷同。看一下他重編後的長拳內容,可以和楊澄甫所傳長拳做一個實際的比較:

太極起勢 動步攬雀尾 雲手 摟膝拗步 右琵琶 換步摟膝 左琵琶 換步摟膝 右琵琶 進步搬攔捶 簸箕式 雙托掌 十字手 抱虎歸山 單鞭 提手 肘下捶 膝拗打錘 轉身蹬腳 進步指襠錘 野馬分鬃 上步攬雀尾 單鞭 玉女穿梭 攬雀尾 轉身野馬分鬃 轉身單鞭下式 金雞獨立 倒輦猴頭 斜飛勢 提手 白鶴亮翅 摟膝拗步 海底珍珠 扇通背 撇身捶 進步搬攔捶 上步攬雀尾 單鞭 雲手 單鞭 高探馬 左右蹬腳 轉身蹬腳 左右摟膝 雙叉手 轉身踢腳 左打虎式 雙峰貫耳 左蹬腳 轉身蹬腳 上步搬攔捶 上步攬雀尾 高探馬 十字腿 上步攬雀尾 單鞭下式 上步七星 下步跨虎 轉身擺蓮 彎弓射雁 上步搬攔捶 簸箕式 十字手 合太極【6】

一個新編的太極長拳就出爐了,是在楊澄甫所傳長拳基礎上的一次擴容,同樣繼承了王宗嶽的長拳理想,學習了陳氏長拳的一百零八式。陳微明的套路動作是連貫的,如果你是學習過楊氏太極拳的人,看著動作名稱,幾乎就能演練他的長拳。「清晰簡潔明了」文化水平高的人做出來的東西真實不一樣!應該說,陳微明創編太極長拳,仍然遵循了楊氏太極,拳無定勢的拳術思想,是門徒中真正理解長拳思想的人。

套路,不拘泥於程式,拳有定法而無定式,多麽先進的拳術思想,太極拳在遵守基本技術中不斷地創造適應時代的招式,楊氏太極拳不斷的變革中一直站在時代的前沿。

註釋:

【1】【3】唐豪.太極少林考[M].山西科技出版社2016:4-5,36

【2】【6】陳微明.太極劍[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8:154-170

【4】楊澄甫.太極拳使用法[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8: 360-361

【5】宋書銘.太極功源流支派論[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