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陳氏太極拳的三個來源之探索

2023-12-06健身

陳氏太極拳的三個來源之探索

魏美智

————————————————————————

摘要:透過對陳氏太極拳的源流做了深層次研究,科學地闡述了陳式太極拳發展的三來源。陳式太極拳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陳氏太極拳的第一個來源:李巖李仲陳王廷創太極拳;陳氏太極拳的第二個來源:蔣發、陳長興學習傳播的十三勢長拳;陳氏太極拳的第三個來源:陳仲甡、陳季甡創新架(現在稱為)老架太極拳。實事求是地回答了長期以來陳式太極拳源流不清的問題。

——————————————————————————————————————

關鍵詞:陳氏 太極拳 三個 來源 闡述

一、陳王廷李巖李仲創太極拳史籍記載

1、李巖、李仲、陳王廷三表兄弟創太極拳的記載 。唐村【李氏家譜】關於李巖、李仲、陳王廷三表兄弟創太極拳的記載有三處:

第一處,【李氏家譜·序】記載:「八世祖諱春茂,字葉蓁,中貢後入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拜師博公武道,習拳渡劍,看星相,讀兵法,弘揚三教合一論、無極養生功、十三勢拳、劍、槍藝,譽傳神功,遊教傳拳於晉、魯、陜、浙、湖、廣數省,赫名焉;九世公諱仲、諱信結陳溝姑表陳公諱奏廷三表兄弟太極門拜師結義,樹誌文武,競功成名,創藝太極養生功,練傳無極功十三勢、通臂功,考舉選貢,誘闖賊營,文武智傑,威振賊雄。」

第二處,載於該家譜李仲條目中:「李仲,字峰,號仲元,化號大亮,配楊氏,行二,生五子,長元欽、次元臣、三占鰲、四元善、五元明,貢生,生於萬歷二十六年,卒於康熙二十八年。天啟年河內學府,文武雙修,與弟信並陳溝姑表陳奏廷(陳王廷字奏廷——作者註)千載寺拜師創拳,助奏廷考舉考官不平之抱打 ,誅革辭避杞縣姨母家傳拳,後堂弟牟牽誘入闖賊營將焉,信遭賊冤殺,仲解甲離闖賊營赴浙江弟俊府書社、武堂傳拳為生。」

第三處,載之於李信條目之中:「李信,字巖,名威,配陳氏、孔氏,行四,生一子元斌少亡,貢生,生於萬歷三十四年,卒於崇禎十七年。早年依父濟源讀習,後與兄仲、陳溝姑表奏廷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拜師結義,樹誌文武,雙傑成名,創藝太極養生功,十三勢拳、劍、箭藝,名傳數省,故奏廷考舉考官不平之抱打,誅辭避開封杞城姨母家傳拳,嗣叔父春玉糧行主賬銀,造賑謠,石栗危,糧行破,入千載寺再拳。崇禎十三年,堂弟牟牽誘入闖賊營將焉,十七年遭賊殺,潔妻妾佛緣。取二門兄仲四子元善奉祀。」①

這些記載說明,太極拳的確是陳王廷、李巖、李仲所創的。

2、什麽是陳王廷、李巖、李仲所創太極拳

焦作市地方誌辦公室【陳式太極拳誌】記載了五套十三勢,說是陳王庭所創,錄之如下:

頭套十三勢:

金剛搗碓 懶紮衣 單鞭 金剛搗碓 白鵝亮翅

摟膝拗步 斜行拗步 掩手肱捶 金剛搗碓 披身捶

青龍出水 肘底看捶 倒卷紅 白鵝涼翅 摟膝拗步

閃通背 掩手肱捶 懶紮衣 單鞭 雲手

高探馬 左右擦腳 左蹬一根 青龍戲水 踢二起

懷中抱月 左登一根 右踢一腳 掩手肱捶 小擒打

抱頭推山 單鞭 前招後招 野馬分鬃 玉女穿梭

懶紮衣 單鞭 雲手 擺腳跌叉 金雞獨立

倒卷肱 白鵝亮翅 摟膝拗步 閃通背 懶紮衣

單鞭 雲手 高探馬 十字腳 指襠捶

黃龍攪水 單鞭 雀地龍 上步七星 下步跨虎

轉身擺蓮 當頭炮 (缺收勢)

二套:

懶紮衣 單鞭 護心拳 前堂拗步

操手單鞭 拗步 斜行拗步 倒卷肱

拗步勢 通背 炮拳 單鞭擦腳

壓腳 炮拳 單鞭 二起跟子

掩手肱捶 右插腳 披身指襠 七星

五子轉運 左右拗步 攪手拗步 單鞭

左擦腳 倒卷肱

三套:(大四套捶)

懶紮衣立勢高強 拉下單鞭鬼也忙

出門先使翻身炮 望門簪去逞英豪

反堂樁後帶掩手肱拳 騎馬式下連著窩弓射虎

左拗步十面埋伏 右拗步誰敢爭鋒

庇身拳勢如壓卵 指襠勢高挑低塴

金雞獨立且留情 護心拳八面玲瓏

六封四閉勢難容 轉身拳劈打縱橫

上一步二換跟打 倒回來左右七星

翻花炮打一個孤雁出群 下插勢誰敢來攻

翻花舞袖如長虹 分門樁去喪殘生

轉身一拳打倒 兩腳穿壓難停

舞袖一推往前攻 急回頭當場炮沖

小四套:

太祖立勢真高強 丟下斜行鬼也忙

上十堂打金雞獨立 刀對槍死在當場

懶紮衣往裏就采 護心拳蓋世無雙

喝一聲小擒休走 一條鞭打進不忙

滾替腳跟前遮過 抓面腳死在胸膛

上三路黃鶯拿嗦 下三路抓神沙使在臉上

即便提腳轉隨腰還 二龍戲珠賽過神槍

跟了就起忙把頭藏 雀地龍按下

急三捶打進看忙 上一步打蛟龍出水

下一步打正應情莊 騎馬勢轉步吊打

虎抱頭去時難防 虎招頭去時難防

要知此拳出何處 名為太祖下南唐。

五套:

懶紮衣 單鞭 護心拳 前堂拗步

回頭披身 指襠 七星大捉炮 抽身打一炮

雁窩 拗攔肘 大紅拳 左山右山

前沖後沖 掩手肱拳 拗步單插腳 擺腳一堂蛇

金雞獨立 朝天蹬 倒卷肱 拗步

通背 雲手 高探馬 十字腳

猿猴看果 單鞭 七星 跨虎

當頭炮②

一是拳架混雜。如大四套捶,明顯可以看出是無極通背纏拳二十四勢,屬於簡化無極通背纏拳。明崇禎年間李自奇、李春茂等先後將其傳到山西、陜西;參加李自成起義的將領李友傳到濟源勛掌,說是清初陳王廷所創太極拳,實屬牽強。

小四套,亦名紅拳;明嘉靖三十四年,千載寺武魁把紅拳的技法作為訓練士兵的必修科目記載在戚繼光【紀效新書】中。三十二勢拳源於無極通背纏拳108勢。在訓練戚家軍的時候戚繼光為了強健士兵的體魄,讓參加戚繼光抗擊倭寇的千載寺武魁將108勢無極通背纏拳簡化為三十二式拳,可見,小四套錘也非陳王廷所創。

二是拳架編創檔次偏低。如二套拳,共二十六勢,僅拗步動作有前堂拗步、拗步、斜行拗步、拗步勢、左右拗步、攪手拗步等六個拗步動作;擦腳動作有單鞭擦腳、壓腳、二起跟子、右插腳、左擦腳五個動作。單鞭三個,倒卷肱二個。計重復動作計16個,僅有10個動作沒有重復,與李巖、李仲、陳王廷等武術家的身份不符。

三是沒有陳式太極拳特殊語言。金剛搗碓一直被認為是陳氏太極拳的母拳。五套十三勢中除了頭套十三勢有三個金剛搗碓外,其他四套拳術都沒有出現金剛搗碓一詞,說明這幾套拳術雖然都是十三勢,卻不能認定為陳式太極拳十三勢。

如果按照陳王廷創五套拳的說法,五套十三勢是清乾隆年間傳到山西洪洞,此後,這五套十三勢大都沒有在陳家溝得到流傳和傳承,陳王廷創太極拳豈不就成了一句空話?這顯然是不符合陳王廷創太極拳歷史和陳式太極拳傳承歷史的。

四是含混了太極拳發展的歷史。這五套十三勢太極拳之所以被認定為陳王廷所創,有兩個前提。第一個前提是通背拳是陳蔔所創;第二個前提是洪洞通背纏拳是陳家溝郭永福傳播到洪洞縣。但是,卻沒有支持這兩個前提的歷史資料。如關於陳蔔創拳說,唐豪在【行健齋隨筆】就否定了這個說法;【陳氏始祖墓碑】明確記載陳蔔是以「耕讀傳家」,沒有說他會武術。第二,到目前為止,陳家溝沒有發現郭有福其人的任何史料。

無極通背纏拳的創作另有其人。千載寺【武魁李孜傳碑】載:「李公諱孜,字公勉,大明貢生,河內郡人,習文習武,研武聖門,無極原理,陰陽神韻,六合槍技,纏功制敵。太行方士,創槍通背,一百單八槍把技法。永樂考榜,忠武校尉,授把山陽,傳槍蓬萊。」(大明成化庚午年二月初二日,潮拜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廟會副會頭李國富撰文,李國士書丹,王德臻勒石)③。把,懷慶府地方方言:是武把,武藝,拳術的統稱。這通碑抄明確記載李孜編創了無極通背纏拳和108勢通背槍。李孜,博愛柏山村人。明洪武四年,李孜的父親在移民路上被押解移民的官兵打死,來到千載寺後,李孜弟兄三人和母親在千載寺、三聖祠、太極宮僧眾居士供養下在千載寺長大,寺僧和唐村的司馬氏先輩就教導李孜習武,長大後考中了忠武校尉,後定居柏山東寨,成為遠近聞名的武術家。李公之後,代不乏武林高手。

五是陳子明【陳氏世傳太極拳術】與頭套十三勢大同小異。【陳氏世傳太極拳術】是陳子明經過中央國術館、河南省國術館審定出版的。與唐村發現的李巖李仲陳王廷所創太極養生武功譜五十八勢拳譜如出一轍,陳子明所傳五十八勢太極拳(頭套十三勢)民國時期仍然在陳家溝流傳,是陳家溝太極拳的活化石,是陳氏小架太極拳的鼻祖。

3、陳王廷、李巖、李仲所創太極拳的時間、地點。2004年鄭州大學明史專家王興亞先生、河南省史誌辦公室、焦作市史誌辦公室等史誌專家到溫縣陳家溝、唐村實地考察,共同得出結論:李巖、李仲、陳王廷創太極拳時間為明崇禎六年(1636年)左右。河南省史誌辦公室在2008年編纂的【中華通鑒•河南卷】記載:「明崇禎七年陳式太極拳創立。河內唐村貢生李仲、李巖與溫縣陳家溝陳王廷姑表三兄弟於千載寺拜師習拳練武,創立太極拳。撰【太極養生功譜】此為陳氏太極拳之始」④。

二、 陳王廷、李巖、李仲創太極拳的第一個來源

1、借鑒了【紀效新書】中的洪拳三十二式。戚繼光【拳經捷要篇】:「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故存於後,以備一家。學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腳法輕固,進退得宜,腿可飛騰,而其妙也,顛起倒插而其猛也 ;披劈橫拳而其快也;活捉朝天而其柔也,知當斜閃。故擇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勢,勢勢相承,遇敵制勝,變化無窮,微妙莫測。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窺者,謂之神。⑤」

在冷兵器時代,拳法是上不得戰場的。但是,卻是提高士兵身體素質,戰勝敵人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千載寺武魁除了傳授六合槍法、狼牙棒、梨花槍、射箭法提高兵士的身體素質,還根據千載寺傳承的108勢無極通背纏拳進行刪減,創作了三十二勢無極通背纏拳,被稱為戚繼光三十二勢。陳氏家族、陳王廷並沒有參加戚繼光抗倭戰爭,哪裏來的戚繼光三十二勢?蓋為抗倭戰爭結束後,千載寺參加助戚抗倭戰爭的武魁凱旋而歸,帶回了無極通背纏拳三十二勢和【拳經總論】,成為陳王廷、李巖、李仲創太極拳的豐富資料。據太極拳的研究者統計,陳王廷、李巖、李仲所創太極拳使用了戚繼光三十二勢中的二十八勢。

2、陳王廷等所創太極拳的拳法體系 。一是根據以槍化拳的原理,以六合槍、心意六合槍的手法、步法、身法為參照,化槍法為拳法;如心意六合槍【手法歌】:「左手托槍須活動,右手握把休放寬。前仰後合大門手,後仰前合小門邊。一仰一合隨機用,或演或閃應手傳。虛點實進真妙訣,去送來迎卻自然」(王堡槍譜)。將【手法歌】化為拳法,腳踩八卦,手分陰陽,「一仰一合隨機用,或演或閃應手傳。虛點實進真妙訣,去送來迎卻自然」。二是以拳槍格鬥的身法變化參悟拳法,如攬雀尾、摟膝拗步、野馬分鬃等。還參照心意六合槍【腿法歌】化為拳法的步法,如丁字步、左斜步、右斜步、橫步、偷步等步法。參照心意六合槍【身法歌】:「手腿身法渾然體,三者缺一勝人難。(王堡槍譜)」三是以無極通背纏拳、槍,六合拳、槍,心意六合拳、槍的實戰技法,化為拳法的實戰技法。四是以導引養生功法為核心內容,形成的導引養生體系,使太極拳成為武能作戰,文能養生,符合強身健體需要的實戰型拳法。

3、陳王廷等創太極拳的理論體系。一是 無極養生理論體系。李春茂所創【無極養生拳論】【十三勢論】【十三勢行功歌】為陳王廷、李巖、李仲創太極拳提供了理論基礎,形成以無極、太極養生為宗旨的創拳思想,以武術的手段達到養生的目的。二是【易經】【易筋經】【黃庭經】的道家文化體系。陳王廷【長短句】中「【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余閑,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反映的就是這種思想理論。三是導引技擊為中心的千載寺武術文化體系。千載寺武術文化基礎深厚,有唐代千載寺住持李道子創的無極養生武功,宋代千載寺僧法明禪師創的六合拳、無極炮拳,明代李孜創無極通背纏拳,李春茂創無極拳;宋代以楊妙珍的楊家槍,千載寺的六合槍、心意六合槍、王堡槍的技擊武術,是陳王廷、李巖、李仲創太極拳的文化基礎。

4、陳王廷等所創太極拳的傳承與創新。

(1)陳有本將五十八式太極拳豐富為六十六勢。陳有本出生於清乾隆四十五年,比陳

長興小九歲,是陳氏太極拳的第六代傳人。五十八式太極拳傳到了陳有本時代,陳有本根據自己在練習拳架的心得體會,又增加了八個動作,使陳王廷所創太極拳達到了六十六勢,這就是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所記載的六十六勢太極拳。陳有本增加的動作有:青龍出水、獸頭勢、珍珠倒卷簾、跌岔、鋪地錦、朝天蹬、中單鞭等⑥。

有人說:陳有本創小架太極拳。小架太極拳是相比較大架太極拳而言的。陳長興出生於清乾隆三十六年,陳有本比陳長興年齡還小九歲,那時候連大架太極拳還沒有產生,陳有本從哪裏創小架太極拳?說陳有本的太極拳是個圈,陳有本的那個時代的陳式太極拳哪個打的不是個圈?陳王廷所創太極拳除了參考戚繼光三十二勢外,以槍入拳,以拳化槍,槍拳融為一體,丟槍為拳,丟拳為槍,持掌即拳,持槍即槍,既可鍛煉身體,又可上戰場作戰。槍除了直刺之外,又須纏抖,纏彼之槍,進我之槍。反映到太極拳上,就是透過槍的纏繞練習纏絲勁,螺旋勁,練習撥開對方的拳路、槍路,用我之拳槍,擊彼之身,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圈。陳式太極拳的無論大圈小圈都是拳法的需要,槍法的需要。世人只知道陳有本太極拳圈多,不知道陳式太極拳在陳有本之前圈更多。圈,不是判定陳有本創小架太極拳本質特征。

(2)陳延熙、陳發科將六十六勢太極拳豐富為七十二勢。經杜盛興駐北京商號掌櫃杜福堂引薦,陳延熙到清翰林院院士杜嚴府上傳授太極拳六年,教導其子杜毓澤太極拳;陳發科在北京國民革命家王尹文家作家庭武術教師五年,教導其子王鶴林學習太極拳。這個時候正是清朝沒落的時代,京城呈現虛假的繁華。百姓們自得其樂習武藝以自娛。陳發科進京如魚得水,很快融入京城這個大熔爐,在教授王鶴林太極拳五年的實踐中,根據自己的心得體會又將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中的六十六勢太極拳進一步豐富,定架為七十二勢太極拳。陳延熙、陳發科所定的拳架影響了幾代人,至今仍為陳家溝拳師們所沿用。陳發科傳授王鶴林的太極拳的時候,還稱為老架太極拳。前些年王鶴林的弟子回國內陳家溝考察,看了陳家溝後人的拳術表演,大為感嘆!看了現在的老架太極拳,他們說這不是師爺傳的拳;看了小架太極拳表演,他們說和師爺陳福生傳授的老架太極拳有差別;看了囫圇架太極拳,他們說這才是師爺傳授的小架太極拳。這次考察也算為陳式太極拳正名了!

三、陳氏太極拳的第二個來源:蔣發、陳長興傳承十三勢長拳

1、陳長興創大架太極拳被質疑。關於陳長興創大架太極拳之說傳說多年,但無可靠的依據。最明顯的是陳長興的弟子楊露禪三下陳家溝,前後跟隨陳長興學拳十八年左右,沒有學過,也沒有見過陳長興所傳的大架太極拳。大架太極拳猶如神龍見頭不見尾,難道楊露禪在陳家溝十八年就難得一見,像一陣風吹過沒有留下任何風影兒?

陳長興創大架太極拳之說被眾多研究者否定後,又有一說:或謂大架太極拳是陳長興的兒子所創。並且編造了一個故事,說是陳長興的兒子外出學拳,一年之後回到家鄉,其母親要給他拆洗被褥,被告知一年來兒子的被褥就沒有開啟過,每天就睡在長板凳子上。這個故事只能說明陳長興的兒子學藝刻苦,不能證明他創作了大架太極拳。

2、蔣發、陳長興傳承十三勢長拳。清末民初在陳家溝與趙堡之間發生了關於太極拳源流的爭論。爭論的焦點是陳家溝傳拳與趙堡,還是趙堡傳拳與陳家溝。爭論的焦點人物是蔣發傳拳與陳家溝,還是蔣發傳拳與趙堡。

趙堡與陳家溝本是太極拳同門,根本沒有源流之爭。陳家溝太極拳是陳王廷所傳,趙堡太極拳是雲遊道士河內(博愛)柏山金傘山萬壽觀主太行老道李如松,唐村太極宮道士步塵子所傳。兩家同為一宗,所學的太極拳名稱、招數一模一樣,只是練法上各有特點而已。因年代久遠師承關系被人們淡忘,加上對太極拳的理解的不同,學習的水平的差異,互相不太服氣,這就產生了爭論。

爭論的第一個焦點就是蔣發是什麽時候人?將蔣發寫到書上是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陳氏家乘】寫到:「陳奏庭,名王廷。明癢生,清入武庠,精太極拳......公與登封縣武舉李際遇善。登封因官逼民亂,以際遇為首,公止之。當上山時,山上亂箭如雨,不能傷公。遇一敵手,公追之,三周禦寨未及。李際遇事敗,有蔣姓仆於公,即當日所追者。其人能百步趕兔,亦善拳者也。⑦」陳鑫將蔣發的事跡寫到了明朝崇禎年間。

趙堡方面也不示弱,趙堡太極拳弟子沁陽杜元化在訂補【陳氏太極拳圖說】之後,也出【太極拳正宗】一書,將蔣發提前到明萬歷二年,比陳王廷整整大了一個輩分:「余先師蔣老夫子原籍懷慶府溫縣人也,生於大明萬歷二年,世居小留村,在縣之東境趙堡鎮數裏之遙,至二十二歲學拳於山西省太原省太谷縣。⑧」其實,無論是陳鑫所說的陳王廷上玉岱山勸李際遇不要起義,杜育萬所說出生於明萬歷二年的蔣發,都沒有歷史證據。

明崇禎七年或者九年大比之年,陳王廷到河南府洛陽參加武舉科考,因刀劈鼓吏出逃到山東,被聘為鏢師,一邊是朝廷的通緝,一邊是為押鏢打打殺殺,哪裏有閑心去管李際遇的事情?自己還朝不保夕,還會去想李際遇?所以,陳王廷上玉岱山是子虛烏有的事。明崇禎十六年朝廷赦免了陳王廷,被任命為鄉兵守備,參與鎮壓李際遇農民起義。【溫縣誌稿•吳從海傳】:「吳從誨,府判署縣事,值河南土寇猖獗,沿河而上,直抵溫城,從海親冒矢石率眾禦之,寇不得渡。從海曰:水戰利火攻,命鄉兵守備陳王廷,千總郭忠等縱火船,賊溺死者無數,遂遁去,忠中流矢死。⑨」這個時候陳王廷正春風得意,蔣發還敢來投奔陳王廷?李際遇起義被稱為「土賊」,是好幾個山寨湊到一起的無業農民,哪裏有什麽將軍、部將?說穿了,蔣發就是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農民,一輩子連媳婦都娶不上,也不可能去做將軍夢。

第二,歷史資料證明蔣發不是趙堡太極拳的創始人。清雍正六年王柏青【太極拳原序】:張楚臣的弟子邢喜懷說:「余師從溫州張楚臣,先師曰:是術得之於道門,精微☐☐☐不可言傳之妙。⑩」張楚臣是清康熙時期人,是趙堡最早學習太極拳者,他說,趙堡太極拳得自於道家,並沒有提起蔣發。【武當趙堡小架太極拳】輯錄的和兆元的【論耍拳】、和慶喜的【耍拳解】證明了張楚臣的說法「是術得自於道門」,即得自於金傘山萬壽觀主太行老道李如松。這兩篇拳論都突出了一個字「耍」。耍,是博愛的方言,發音fa,第三聲,玩耍的意思;耍拳,即打拳。耍拳的核心是全身放松,不用意念。溫縣方言打拳稱之為造拳,造,音zao,第三聲,音同鑿。如果是溫縣拳師所傳授,和兆元的【耍拳論】應該寫作【鑿拳論】,和慶喜的【耍拳解】應該寫為【鑿拳解】。一個「耍」字斷定傳授趙堡太極拳的是博愛籍的拳家,而不是溫縣的拳家,印證了太行老道、步塵子傳拳趙堡的史實。趙堡太極拳家鄭瑞所出的【武當趙堡小架太極拳】譜曾提到任長春與太行老道李如松遞手聽勁的事跡。許多太極拳研究者如李師融等在趙堡采訪,都采訪到了任長春與太行老道李如松遞手聽勁的事跡。

第三,趙堡太極拳的許多理論皆出自唐村李氏。據杜育萬【太極拳正宗】、和有祿【和式太極拳譜】(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武當趙堡太極拳小架】(鄭悟清傳授、鄭瑞、譚大江編著,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趙增福【中國趙堡太極拳】(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1997年9月第1版)輯錄有唐村李氏的太極拳譜中的【打手歌】【太極拳論】【十三勢論】【十三勢行功歌】【十三勢行功心解】【九要論】【交手法】等拳論,在這些著作中,有的雖然標註不同,但是,其內容與唐村李氏的太極拳譜文字上基本一致。這些拳論、拳架在趙堡的傳播應該是與太行老道李如松、太極宮道士步塵子遊方趙堡傳拳。作者的一位朋友是趙堡太極拳名師鄭鈞先生的弟子,2000年的一天我問朋友,你老師有沒有說過趙堡太極拳究竟是誰所傳授?朋友說:鄭老師說,歷代先師都傳說是兩位雲遊道人所傳。

在趙堡教授太極拳的兩個遊方道人一位叫李如松,道號太行老道;李如松,博愛唐村李氏第十一世。【金傘山萬壽觀主李如松傳碑】載:「李諱如松字玄玄,康熙戊申誕河內。曾祖葉蓁明貢生,祖父李倫貢七品。拜父研易習文武,正一盟威道法師。神槍拳劍育太行,精氣神韻享天年。如松修道萬壽觀,八法五步造金傘。功魁章旌譽秀麗,五男二女繼期城。尊父世鰲弟如樹,舍糧獲嘉東李村。修行一百一十八,太行老道山陽仙。⑪」(

自媒體【陳溝水】提供的拳譜照片

證明太行老道李如松與趙堡太極拳特殊關系的是趙堡太極拳譜上的「八法五步。」據金傘山萬壽觀碑刻抄件記載,太行老道李如松「雍正元年創八法五步」⑫,將八法五步化為武術動作,著作有【八法五步道法自然】一書。已知的全國各地的太極拳譜有關「八法五步」的拳法、步伐記載,以趙堡太極拳譜上的「八法五步」為最早。自媒體公眾號陳溝水曾經披露了一位趙堡的白胡子爺爺的拳譜,序言的落款是「古鄘南後學步塵子」。古鄘,即清化鎮。詩曰:「清化由來紀古鄘,商畿邶衛共連封。憑空撰出鄧城註,何怪難尋古跡蹤。⑬」詩的作者範照黎,河內人,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進士,嘉慶年間(公元1796年——1820年)任安徽定遠縣知縣。範照黎從政之余,愛做考察之旅,寫作有家鄉山水名勝的詩作200首,名為【勾漏山房詩】也稱【懷懷詩】。唐村在清化鎮南8公裏處,與清化城中間沒有村落間隔,正是古鄘南的位置。該村有太極宮,是道家修行之地。該序文告訴我們,步塵子即是太極宮道士。作序的時間是清乾隆二十年。步塵子的序言說:「太極拳概論......世之奇珍亦救世之寶也,望有誌同行者勤加快鞭,洗我山(河),指日可待。余無文無識,謹此為序......。⑭」從「勤加快鞭,洗我山(河),指日可待」一句中可以看出步塵子是一位反清的誌士,清乾隆時期太極宮籌備舉行一次農民起義,推翻清朝政府,後因訊息泄露,起義未能成功。關於白胡子爺爺,【陳溝水】披露,他名叫陳應明,河南溫縣陳辛莊人,晚年人稱老白胡,生卒年不詳,早年練習陳式太極拳和器械,膝下無兒,住在趙堡鎮女兒家,曾向趙堡鎮主要人物張敬之執弟子禮。拳法高超,許多人向他請益太極拳。

第四、蔣發的出生和身世。杜育萬說:蔣老夫子「世居小留村」。小留村,也稱小劉村,

清乾隆十一年才被錄入【溫縣縣誌】,說明清乾隆十一年前小留村還沒有形成村莊。清乾隆時期的小留村不可能入住明萬歷二年的蔣發。

清乾隆十一年【溫縣誌﹡村落】

蔣發死後的埋葬地是檢驗蔣發身份的試金石。據陳家溝耆老說,蔣把式死後被埋在陳家溝海陽窪,是一片荒涼險惡、孤魂野鬼出沒的地方。他的埋葬地從側面證明了他的身份和地位。他就是一位一輩子未曾婚配,靠看把式為生的無業農民,他武功很高,也很孝順,用看把式賺來的錢糧養育母親。看把式收入低微,沒有能夠改變他的命運,做了一輩子的長工。同時還證明了一個問題,即蔣發並非是趙堡太極拳的創始者。蔣發與趙堡與趙堡太極拳的兆始差老鼻子了!

3、陳長興的師承。陳長興出生於清乾隆三十六年,蔣發出生的時間應該在清雍正末年或乾隆初年 。弄清了蔣發的生存年代也就弄清了陳長興的師承。具有史料意義的證據是鄭曼青所編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第一集】所載:「太極拳......傳之者為王宗嶽、陳州同、張松溪、蔣發諸人,相承不絕,陳長師乃蔣先生唯一弟子。⑮」這裏的溫州,指溫縣。溫縣雖然從來沒有做過州級行政單位,但溫縣人常常以州自居。溫州陳州同即為溫縣陳州同。溫縣沒有

楊澄甫【楊氏太極拳體用全書】

陳州同其人,卻有陳同其人。陳家溝【陳氏家乘】:「陳同、陳復元、陳豐聚、劉長春均陳仲甡門人,鹹豐三年從戰有功。⑯」應該是與楊露禪同時代人。楊露禪弟子中有位王嬌宇是一位記者,他曾在報上發表報道:楊露禪曾經說,陳長興是蔣發唯一之高弟子。

陳長興一脈的師承關系是,楊露禪師承陳長興,陳長興師承蔣發,蔣發師承王宗嶽,王宗嶽師承李鶴林。這個傳承弄清楚了,陳長興所學的和傳授給楊露禪拳術的來龍去脈就真相大白。陳長興所學的拳術是李鶴林傳王宗嶽、蔣發的十三勢,又稱軟十三。同時,也揭示了為什麽楊露禪先後在陳家溝學拳十八年,沒有看到過目前流傳的陳氏老架太極拳的原因。

楊露禪所傳承的【楊氏太極拳老譜】正是王宗嶽在李鶴林處得到的唐村【太極拳譜】。將楊露禪編創的楊氏太極拳七十四勢與博愛民間流傳的108勢無極長拳稍作比較,就會明顯看出楊氏太極拳與博愛民間流傳的無極長拳的源流關系。這種源流關系也證明了陳長興的師承和傳拳內容。

博愛流傳民間的108勢無極長拳

1、起勢 2、青龍出水 3、黑虎掏心 4、沖天炮

5、金剛搗碓 6、懶紮衣 7、白鶴亮翅 8、單鞭

9、青龍出水 10、黑虎掏心 11、沖天炮 12、金剛搗碓

13、白鶴亮翅 14、斜行 15、餓虎撲食 16、順手牽羊

17、鷂身掌 18、轉身斜行 19、餓虎撲食 20、順手牽羊

21、鷂身掌 22、懷中抱月 23、掃蕩錘 24、撇身錘

25、掩手錘 26、肘底看拳 27、倒攆猴 28、上步白鶴亮翅

29、斜行 30、餓虎撲食 31、順手牽羊 32、海底撈月

33、閃通背 34、白鶴亮翅 35、單 鞭 36、雲手

37、高探馬 38、右白蛇吐信 39、右擦腳 40、左白蛇吐信

41、左擦腳 42、對心錘 43、左蹬跟 44、鷂身錘

45、掃蕩錘 46、栽地錘 47、當頭炮 48、踢二起

49、分門樁 50、摟膝抱跟 51、喜鵲蹬枝 52、轉身對心錘

53、右蹬跟 54、奪腳掩手錘 55、回首望月 56、暴虎推山

57、單鞭 58、前招後招 59、單跨虎 60、野馬分鬃

61奪腳高探馬 62、玉女穿梭 63、轉身懶紮衣 64、白鶴亮翅

65、單 鞭 66、雲手 67、跌岔 68、左金雞獨立

69、右金雞獨立 70、雙震腳 71、倒攆猴 72、上步白鶴亮翅

73、斜行 74、餓虎撲食 75、順手牽羊 76、海底撈月

77、閃通背 78、白鶴亮翅 79、單鞭 80、雲 手

81、退步高探馬 82、十字手 83、單擺腳 84、指檔錘

85、青龍出水 86、黑虎掏心 87、沖天炮 88、金剛搗碓

89、懶紮衣 90、右撲地雞 91、右括七星 92、沈肘束肋

93、回頭看花 94、指檔錘 95、白鶴亮翅 96、單 鞭

97、左撲地雞 98、左括七星 99、雙跨虎 100、轉身雙對掌

101、雙擺腳 102、搬弓射虎 103、當頭炮 104、青龍出水

105、黑虎掏心 106、沖天炮 107、金剛搗碓 108、收勢

四、陳氏太極拳的第三個來源:陳仲甡、陳季甡創老架太極拳。

陳仲甡在陳家溝可謂一代英豪。【陳氏家乘】:「陳仲甡,字宜篪,號石廠,幼而岐嶷,涉獵經史,嗣從家傳太極拳,棄文就武,其生平戰功累累,嘖嘖人口者,皆根本於精太極拳也。及公卒,吊者數郡畢至,眾議易名英義。吾從眾也。⑰」清鹹豐三年發生了撚軍侵襲溫縣的事件:「鹹豐三年夏五月,洪秀全偏將林風翔、李開芳擁兵萬余,由鞏、汜渡河,潛柳林。知縣胡福謙就王公堤外設帳講武,人民時往接戰。柴大貴奮不顧身,深入柳林,殺傷數人,力絕身死。侯謙光聞妻被擄,追逐(數)裏殺之。次日又往戰,殺五人而亡於陣。一日,掠食至陳溝,陳溝多拳術士,與戰,賊忿甚,二日八至,悉被陳仲甡、陳季甡戰退。其大頭將軍楊輔臣,梟其首(重九斤十四兩)呈縣獲獎。二十一日陷,放火燒城內民房、西關元帝廟,屍橫街巷,擄掠殆盡。河內李堂階率其附近村民,戰與柳灘,幾亡於陣。故趙堡一帶傷人尤多,至月初三日,林鳳翔等直逼懷慶。有碑可考,未便全錄。同治六年其冬十二月,張宗禹余黨由山西經懷慶。於十四日入溫,殺掠劫靡不所至。陳與戰,死焉。全縣黎庶,四散奔逃。⑱」陳仲甡之所以在大敵當前戰功累累,就是其學習王堡槍之功焉!王堡槍又稱六合槍,歷經明嘉靖時期的抗倭,清朝多次參與鎮壓農民起義,證明確是槍中利器。陳仲甡之所以深入敵陣,在於其槍法的厲害。據1915年出版的【中州文獻輯誌】和【中州先哲傳·義行·陳仲牲】載,在陳家溝陳氏拳道傳習者中,「陳仲甡技稱最」,「……傳其學者曰陳花梅、曰陳耕耘、曰陳復元、曰陳峰聚、曰陳同、曰李景延、曰任長春,然皆不及陳仲甡。⑲」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陳仲甡是【陳氏太極拳圖說】作者陳鑫的父親。陳仲甡、陳季甡的高超武藝是從哪裏來的?原來清道光嘉慶年間陳仲甡、陳季甡弟兄二人在河內許良鎮西中道村胡家學習六合王堡槍,閑暇時也教導村中子弟學習太極拳。胡家在懷慶府做官,家業很大,每天晚上宴請陳氏弟兄。許良地區有個規矩,每有主人請客必有他人附宴,即自家提著酒前去湊熱鬧。時間長了附宴的人和陳氏弟兄也成了熟人。一次酒酣,有人仗著醉意給陳氏弟兄說:「兩位老師所教授的拳好是真好,就是重復動作太多,金剛三搗碓,仨;攬雀尾,仨;如此等等,每個動作做三次,太繁瑣,陳師傅能不能去掉重復動作,這樣打起拳來,更酣暢。」陳氏二弟兄聽著也很有同感,自此而後,根據所學的王堡槍身法,在六十六勢老架太極拳的基礎上,創造了七十四勢新架太極拳,現在被稱之為老架太極拳。可見,王堡槍使陳仲甡進入敵陣猶如無人之境,成就了陳仲甡、陳季甡弟兄二人的一世英名;陳仲甡、陳季甡所創的拳術推廣後得到拳術愛好者的稱贊,現在已經在陳家溝、在全國流傳了近二百年。難怪楊露禪在陳家溝沒有看到過大架太極拳,因為楊露禪在陳家溝學藝的時候,陳氏大架太極拳還沒有創作出來!

五、陳氏太極拳二路炮拳的來源

陳式太極拳小架和大架都有一套二路炮拳。無極炮拳是一個古老的拳種。它的初創約是在宋元時期。現在的唐村李氏和陳家溝陳氏都是傳承者,而不是創造者。

無極炮錘與千載寺僧和司馬氏有關。司馬氏在唐村始於戰國。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裏記載了司馬氏的分支情況:「自司馬氏去周適晉分散,或在衛,或在趙,或在秦。其在衛者,相中山。在趙者,以傳劍論顯,蒯聵其後也。在秦者名錯,與張儀爭論,於是惠王使錯將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錯孫靳,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陽。靳與武安君坑趙長平軍,還而與之俱賜死杜郵,葬於華池。當始皇之時。蒯聵玄孫卬為武信君將而徇朝歌。諸侯之相王,王卬於殷。漢之伐楚,卬歸漢,以其地為河內郡。昌生無澤,無澤為漢巿長。無澤生喜,喜為五大夫,卒,皆葬高門。喜生談,談為太史公。⑳」

據【太史公自序】司馬氏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就來到了唐村(無極裏)。蒯聵玄孫司馬卬的母親因家庭發生了變故,從唐村逃到了孝敬裏,生下了司馬卬。司馬卬是蒯聵玄孫,於公元前205年被項羽封為殷王。

司馬氏是中華武術的鼻祖,公元前司馬氏出了兩名劍客,和一位武術理論家。中國武術史上記載的【手搏】六篇,【劍道】三十八篇就出自唐村司馬氏的始祖司馬凱。【漢書•藝文誌】還有記載,後失傳。中華武術史上記載的河內三劍客就是司馬凱、司馬蒯聵、荊軻等三人。他們是中華武術的鼻祖!

無極炮錘出自【武經玄機密錄】中的【人字拳條目】,由分把那那大象、分把坐底摩、十趟功等構成。功法與拳法套路、功法拳法理論等構成。功法有:分把那那大象六把功法;分把坐地摩掌功法五種。十趟功法十篇。武術套路二仙傳道猛上;藤牌手趕勁;十趟頭趕勁;三三手法等。拳法理論連心力步眼、二仙傳道功;三節相照;台盤步眼;戰探赴鬥;五路四要等。

明嘉靖年間河內(博愛)下水磨村有人在千載寺出家為僧,始將無極炮錘傳播到下水磨;下水磨又傳到黃嶺村、小尚村;明崇禎年間陳王廷將無極炮錘帶回陳家溝。唐豪所說的陳家溝【三三拳譜】應該指的就是【武經玄機密錄】中的一小節文字,並非是獨立的拳譜。

和任何歷史事件一樣,拳術、拳法的傳承靠的是實實貼貼的歷史,來不得半點虛假。假話可以說千遍,卻抵不住一句真實的歷史。一句假話既出,需千萬遍假話來圓謊。

研究真實的陳式太極拳歷史,對於陳式太極拳的豐富發展,功垂千年!

參考文獻

①【民國】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

②【民國】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簡體本】

③【明】戚繼光【紀效新書】

④魏美智【千載寺武魁助戚繼光抗倭史跡探析】

⑤許嘉璐【二十四史全譯•史記】

⑥【宋】【武經玄機密錄】

⑦焦作市史誌辦公室【陳式太極拳誌】

⑧【東漢】班固 【漢書•藝文誌】

⑨【民國】民國二十二年【溫縣誌稿】

⑩【溫縣縣誌(合訂本)】

註 釋:

①【清】李元善 【李氏家譜】 清康熙五十五年 【序言】【條目】

②焦作市史誌辦公室【陳式太極拳誌】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8.12. 第33頁

③【千載寺碑抄(1】

④秦其明【中華通鑒•河南卷】 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0.12. 第225頁

⑤【明】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 中國體育出版社 1984.1. 第307頁

⑥【民國】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簡體本•序言】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7. 第6頁

⑦【民國】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陳氏家乘】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86.1. 第425頁

⑧【民國】杜元化 【太極拳正宗】 第1頁

⑨【民國】民國二十二年【溫縣誌稿•人物誌•吳從海】 1986.8. 第120頁

⑩鄭瑞譚大江【武當趙堡小架太極拳】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0.2. 第28頁

⑪【千載寺碑抄(3)】

⑫【清】李如松【八法五步道法自然】抄件

⑬【清】範照黎勾漏山房詩(影印本)

⑭陳溝水網文【白胡子爺爺拳譜】

⑮【民國】楊澄甫【楊氏太極拳體用全書•自序】(葉氏書藏本)

⑯【民國】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陳氏家乘】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86.1. 第428頁

⑰【民國】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陳氏家乘】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86.1. 第428頁

⑱【民國】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簡體版•附錄<中州先哲傳>】 山西科技出版社 第297頁

⑲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簡體本•序言】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7. 第06頁

⑳許嘉璐【二十四史全譯•史記•太史公自序】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4.1. 第15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