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運動損傷後一定要停止「運動」嗎?

2024-02-22健身

運動損傷是指在參與體育活動或鍛煉過程中所產生的身體疼痛或傷害。對於這類傷害,常見的問題之一是在受傷後是否需要完全停止運動?答案並非一成不變,根據損傷的類別、嚴重程度和恢復進度,處理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運動醫學科、骨關節外科中心主治醫師張錦程帶來相關介紹。

首先,運動損傷大致可分為兩類:急性運動損傷和慢性運動損傷。

急性運動損傷通常是由於免洗的事件導致的,如扭傷、拉傷、骨折、撞擊等。這些損傷往往伴隨著明顯的癥狀,比如劇烈疼痛、腫脹或功能障礙。對於急性損傷,首要原則是遵循「RICE」準則: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擡高(Elevation)。在初期,應立即停止相關活動以防止傷情加重。之後在專業醫療人員的評估和建議下制定後續的康復計劃。

慢性運動損傷則是由於反復或長時間的重復運動導致的,比如肌腱炎、應力性骨折等。這類傷害並非發生在一夜之間,而是逐漸形成的。慢性損傷可能需要調整運動習慣或技術、使用更適合的裝備、增加休息時間等方式來進行治療。對於慢性損傷,完全停止運動可能不是必須的,但需要減少影響到受傷部位的活動,同時可能需要進行物理治療、改變訓練計劃或做專門的康復鍛煉,從而逐步康復。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無論急性還是慢性的運動損傷,都應該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意見,以確保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自我判斷傷情並不可靠,延誤治療可能導致傷情加重,甚至引發長期的健康問題。如果醫生或理療師評估後認為可以進行某種程度的活動,那麽在他們的指導下安全地恢復部份訓練是可行的,其途徑包括:

1、非負重訓練

非負重訓練是指在鍛煉時不需要身體承受額外的重量或壓力的運動形式。這種訓練適合那些需要減少對某個受傷部位負擔的人,如關節、肌腱或骨骼受傷的患者。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非負重訓練方式:

遊泳:由於水具有浮力,遊泳可以大振幅減少對關節的壓力。同時,它能夠有效鍛煉全身肌肉並提高心肺功能。

騎固定單車:騎行可以增強下肢肌肉而不會對膝蓋和腳踝施加壓力。

劃船機:劃船機模擬水上劃船運動,全面鍛煉身體而幾乎不對關節造成沖擊。

水中有氧運動:在水中進行的有氧運動也是一種好的選擇,因為它可以結合心肺鍛煉與肌肉訓練,同時降低受傷風險。

2、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是透過使用負重來鍛煉和增強肌肉的一種訓練方式。它不僅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還可以幫助保護關節、改善體態和促進新陳代謝。力量訓練通常包括以下幾種類別的鍛煉:

自由重量訓練:使用啞鈴、杠鈴等器械進行的訓練,能夠鍛煉到多個肌群和協調能力。

機械訓練器材:這些器材通常具有調節阻力的功能,適合針對特定肌群進行鍛煉。

體重訓練:如掌上壓、仰臥起坐、深蹲等,不需要任何器材就能完成的訓練,使用身體的重量作為阻力。

彈力帶訓練:使用彈性帶來進行抵抗訓練,可以幫助康復,並增強肌肉力量。

3、柔軟度和靈活性訓練

柔軟度和靈活性訓練主要是指透過拉伸和範圍運動來增加肌肉和關節的靈活性。這種訓練可分為以下幾種:

動態拉伸:在活動前進行的有節奏的拉伸,例如擺臂、踢腿等,可以預熱肌肉,減少運動損傷。

靜態拉伸:運動結束後進行的,保持一定姿勢一段時間的拉伸,有助於提高柔韌性並減少肌肉緊張。

瑜伽:一系列體位法和呼吸控制的組合,旨在提升身體的靈活性、平衡性和心理放松。

普拉提:透過精確的動作和呼吸模式來增強核心力量和改善身體對動作的控制。

4、適度的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是提高心肺功能、燃燒熱量和改善整體健康狀況的有效方式。適度的有氧運動強度意味著可以在運動時保持對話,不至於過度喘息。以下是一些適合大多數人的適度有氧運動:

快走:相比跑步,快走對關節的影響較小,是一種低沖擊的有氧運動形式。

迴圈訓練:結合短暫休息的間隔,進行一系列中等強度運動,可以提高心肺效率。

橢圓機:橢圓機可以模仿跑步的運動,但減少了對膝關節等部位的沖擊。

總之,運動損傷後是否需要停止運動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損傷的性質、嚴重程度以及個體的康復狀況。最好的做法是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在任何情況下,跟隨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指導和建議,量力而行,制定個人化的康復計劃,並密切註意身體的反應和康復進度至關重要。如果在恢復期間感到疼痛或舒適度降低,應當立即重新評估您的運動和康復計劃。

轉自|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