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中國最被低估的食材,一到夏天就成了頂流

2023-12-04美食


有一種食物,名字裏有「生」,卻和中國人非常的「熟」。

涼拌菜裏有它,泡菜腌菜裏有它,炒肉燉肉裏有它,就連湯料糖水裏也有它。

它穿著粗糙土氣的外衣,像一個跋涉千裏、飽經滄桑的老翁,一出口就是辛辣的語氣 ;但將它加入菜肴後,獨有的香氣伴隨著鮮靈的汁水,在嗅覺中遊離,竟搖身一變,成就了舌尖的嘖嘖驚奇。

圖片|食時 ©

它可入菜提鮮,亦可解肉膩。去得了海鮮的腥氣,更滿足得了親近酸、甜、鹹、辣的挑剔味蕾。李時珍曾贊它 「可蔬,可果,可藥」 ,在滋味無窮的中華美食裏,它永遠占有一席之地。

生姜,沒了它,中國人吃啥都不香。

圖片|深圳美食部落 ©

如今正值三伏,更是吃它的好時機。在中國人的養身智慧裏,就寫著 「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 的妙語。

散寒溫養的姜,能微微發汗,悄悄就解了暑氣。一邊調理被空調、冷飲刺激的身體, 一邊讓夏日乏困的味覺,有了鮮味的皈依。

今天就來看看,中國到底有哪些美食,以姜為名,味美又養人。

圖片|藍紋乳酪 ©

傳說從前廣州沙灣有個婆婆患咳,記起姜之妙用,準備飲一碗姜汁,又被辣意所嗆。無奈倒入牛乳,想解解辣,誰知道放了一會兒竟凝成了一碗「奶凍」。

婆婆覺得神奇,便舀一勺來嘗,姜埋入奶後, 口感清香細滑,淡淡姜香縈繞,更為細膩鮮香 ,從此姜撞奶便流傳下來。

圖片|深圳美食部落 ©

如今的姜撞奶已成了廣式糖品的當家花旦,帶著獨有脂香的水牛奶凝成奶凍, 上面可放7-8個湯匙而不陷落,帶著一點溫柔的執著。 送入口中,卻又一抿即化,濃郁的甜香,蕩漾在水嫩與鮮滑之間,沈醉不知歸路。

再失落仿徨的人, 這一碗下肚,也能舒展了五臟六腑 ,在姜與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氛圍中,重新蓄力。那種又潤又香的風味,是犒賞、是妥帖,更是對讓人放下疲憊的真正治愈。

如果說姜汁撞奶代表了治愈,那豬腳姜對於廣東人來說,一定代表著溫情。

那一口 粘糯微辣的味覺,在軟彈的豬腳裏醞釀出了甜意 ,姜醋的濃香,將所有難熬的日子暖暖融化後,吞咽下肚,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憶。

圖片|K叔 ©

被醬汁浸泡上色的豬腳,紅亮中透著一絲新生的喜慶,潤滑的皮肉一嗦脫骨,撲通掉落的骨頭,掩蓋了心動的聲音。 燉煮的姜塊,褪去激揚的辛辣,松化為滿口的香,空口吃也不會膩。

若是自家煲給坐月子的媽媽養身子,會選用更補的老姜,八分溫情二分辣,胃腸的妥帖,是比雞湯還要親厚的滋養。

沒有人比湖南人更懂紫蘇,這種帶有絕妙香氣的葉子,承包了兩大夏日殺手鐧。

一個是夏日夜市的絕對主角,油燜小龍蝦。另一個便是 清涼夏日的解暑良方,紫蘇桃子姜。

圖片|愛美食的倩寶~ ©

清鮮的脆桃洗凈切成月牙狀,和紫蘇葉、冰糖、楊梅、白醋一起放入通透明亮的玻璃罐裏,再加上靈魂一味——切成片或絲狀的姜。

密封後腌制,粉紅色的汁水遊走在逐漸變得韌脆的果肉間,姜味完全變淡了,卻 勾出了曼妙的酸甜與冰爽,仿佛集齊了世間的清涼。

圖片1|貓和宅 ©

圖片2|風一樣的嬸子 ©

沒吃過的人,點之前一定要好奇的東張西望;而吃過的人, 只會沈浸在酸甜的果香中,感受清潤的紅亮蜜汁在舌尖綻放。

每一次品嘗,都感覺靈魂在發光。

圖片|風一樣的嬸子 ©

湖南的紫蘇桃子姜,只把姜當做配角, 姜悠悠然來到四川,卻真正泡成了調味之王。

圖片1|劉小小小小小咪呀 ©

圖片2|大師的家常菜味 ©

我們吃得姜其實是它的根莖,又分母姜和子姜。四川人喜歡將子姜叫仔姜,洗凈後鹽漬成泡菜,一口脆爽驚艷齒頰,吃到味覺都變得如泡菜壇般通透。

脆爽的姜,帶著微妙的刺激,余味卻是清甜。讓人不禁感慨——人間幸有泡菜姜。 有它的日子,再無寡淡,每次下筷都是津津有味的體驗。

圖片|樂作Lezuo ©

「頭伏餃子二伏面」 ,這一面到了台州,一定是一碗街頭巷尾飄香的姜湯面。

在黃酒中反復煮過的姜片,曬幹後將酒香封存在每一寸纖維裏。用這樣的姜片煎出的姜湯,才能在姜汁環流於海鮮、面條時, 不奪風味,只添鮮味。

細細滑滑的湯面,微辣酣暢,溫熱順著面條安撫焦躁。

「姜汁湯裏無尊卑」 ,那種熱烈的味覺能擊退海邊的風浪,台州人就在這一碗姜湯面的陪伴下,勇往直前。

圖片1|林66同學 ©

圖片2|台州美食家方大人 ©

來一趟長沙,別只惦記湖南廣電和小龍蝦,光芒萬丈的還有姜的辣。

湘辣的辣,是香辣的辣。 身為湖南人的左宗棠,一生愛吃的家鄉味,就是一道香辣的姜炒仔雞。幼嫩的公雞肉質細滑,和姜爆炒,無上鮮香。

裏面放的祁東黃姜比普通姜更小,但香辣帶甜, 濃郁的姜汁在熱氣騰飛的炒鍋中,鮮縈雞肉,炒完裝盤,盤底見油不見湯,滿口是辣香。 要想懂湘味之香,一定要嘗嘗這姜炒仔雞之香。

「姜片裏找鴨,就是姜母鴨」。

對於廈門人來說, 一鴨一砂鍋的姜母鴨,是地道風味裏不可錯過的招牌菜。 不過它的名字,99%的人可能會斷錯句,便成了茶余飯後的有趣談說。

圖片|樂作Lezuo ©

姜母鴨,讀作姜母·鴨,而非姜·母鴨。

姜母指的就是三年以上的老姜。廈門人將它切片晾曬後與番鴨搭配,入麻油、老抽等調味上色,在小火燉煮後,造就鴨肉軟爛,揭蓋後姜香誘人。

吃過姜母鴨的人,無懼生活的重壓。只因溫補的老姜,和余味不絕的鴨肉合體後,足以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每一次品嘗都是舌尖的高光時刻,那種鹹鮮的滋味,會讓人忘卻一切繁雜。

圖片|叮叮笑笑生 ©

廣西人對酸嘢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所謂 「英雄難過美人關,行人難過酸嘢攤」。

酸嘢,又名酸料,「嘢」是東西的意思。一到夏天,五花八門的酸嘢就會占據大大小小的攤位,迫不及待的喚醒被暑熱侵襲的味蕾。

圖片|深圳美食部落 ©

沒吃過酸嘢的人,從水果開始嘗試,而更懂風味的廣西人,絕不會錯過鹹鮮的姜酸嘢。

酸嘢的秘訣就在於「生」,新鮮的嫩子姜保留著原生的爽脆,在酸水包裹後,激發出絲絲姜香,讓味覺重獲新生。 恍然間,成年人也要抖落掉身上的世俗氣,在舌尖真實的鮮活風味裏,找回童年的歡喜與安逸。

圖片|小小宋 ©

「我和浙江的好吃好喝,一刻也不能分割」。

在美味遍地的浙江地界,也對姜的靈魂,愛得深沈。在台州,就有著一碗遠遠就能聞見香氣的姜汁調蛋。

它將醬汁、雞蛋、紅糖調勻後放入小碗,再進大鍋裏幹燒。出鍋後撒上油香酥脆的核桃粒和龍眼碎,堪稱 台州版的「姜糖布丁」。

圖片|半夏如煙©

姜的辛辣與紅糖的甜美相遇,堪稱美食中的知己。

一勺舀出晃晃悠悠,甜辣爭相入口,當蛋羹抖落在敏感的舌頭上,真讓人鮮得一楞。那種味覺的豐富,不吃不會懂。

圖片|三十 ©

安徽或許是最低調的美食寶地,越探尋,越能發現美味的奇跡。

在銅陵有一句話講 「銅陵雖小,八寶俱全」 ,這八寶便是「金銀銅鐵錫,生姜老蒜麻」。

圖片|山禮 ©

表皮略白偏黃、形似佛手、辣而不嗆口的銅陵白姜,被銅陵人做出了無限的花樣。一種是泡姜,由糖醋、生抽入味或醬制而成, 佐餐時化身小碟小菜,爽脆到令人食欲大開。

另一種則是乾薑,有甜冰姜和鹽津姜兩種。甜鹹恰到好處,爽口之余,辣味如重疊的雲霧,溫和而綿長。從夏末吃到深秋,那種直達心底的暖意,嘗過一次就念念不忘。

圖片|【風味人間】 ©

從一顆小小的姜種,到半人高的姜苗, 姜生長的每一寸足跡,都伴隨著風味的累積。

我們品味著姜的嫩芽和根莖,在酸甜苦辣的調和中,將吃姜變成一種對美味的追尋,和順時而養的智慧。

圖片|山禮 ©

千年前,孔子談論著「不撤姜食」,將姜作為心頭愛;千年後,我們依然在萬千變化中,把姜當成百搭的美味,在四季裏回味。

不論當配角還是主角,對於中國人來說,姜永遠都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