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中國古代的飲料有什麽?咱老祖宗喝的,可比現代人都考究呢

2024-03-31美食

文|孔明

炎炎夏日,來上一瓶冰鎮飲料,絕對是現代人最大的享受。

在科技發達的古代,人們有各種方法獲得冰鎮飲料。

但在遙遠的古代,古人在夏天又是喝什麽解暑呢?

了解了古人的飲料後才發現。

咱老祖宗喝的,可比現代人都考究呢。

一、古代文獻中的冷涼飲料與食品

中國古代有六種飲料。即水、漿、醴、涼、醫、酸(yi)。其等級按順序排列,水最普通,「漿」包括各種酸漿、粥清漿、酪漿「醴」,相當今日的醪糟,即甜米酒。

「涼」為寒粥或濫,【禮記·內則】釋「濫」為「諸(即幹桃,幹梅)和水也」。「醫」即梅漿。「融」即黍酒。可知六飲中果品飲料占三分之一。

六飲的內容也反映了與社會上政治、經濟地位相適應的飲料等級,如【詩經·小雅·大東】「或以其酒,不以其漿」。

【漢書·鮑宣傳】從賓客漿酒藿肉,說明平民與奴隸飲漿吃藿(豆葉),皇族與奴隸主則飲酒吃肉。就是貴族中飲冰鎮飲料的記載也不多見。

最早見於【楚辭·招魂】「挫糟冰飲酎清涼些」,故為一種冰鎮飲料。

位於湖北江陵的楚當時都能否貯冰尚待考證,但利用地下冰貯井降溫還是可能的,【齊民要術】中就介紹了夏季將做好的苞牒(鹹肉)懸在井中、去水一尺許以保存不壞的方法。

可知魏晉以前只不過是間接利用冰水來降溫,如魏文帝曹丕與吳質書中「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冰」的記述也沒有超越這個範疇。直接食冰或直接飲用冰水的記載還很少見。

隋唐時,皇室的享受更為奢侈豪華,唐玄宗蓋了一座涼殿。有涼殿還不夠,還要吃「冰屑麻節飲」。由於用冰量的增加這時民間也開始貯冰,待夏季以高價賣出。

如唐末馮贄的【雲仙雜記】中記有「長安冰雪,至夏月則價等金璧」。唐【迷樓記】記述隋煬帝大量置冰盤治療煩躁後,「京師冰為之貴,藏冰之家皆獲千金」。

這就是當時貯冰商品化的寫照。享受冰的範圍也由君王專用擴大到上層社會的皇戚、貴族與王孫公子。唐宰相府前堂屏後的方形水池,傳說為宰相冰鎮水果的地方。

【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述唐玄宗時楊國忠子弟「每至伏天,取大冰使匠琢為山,周圍於宴席間,客雖酒酣而各有寒色」,甚至有人帶著絲棉襖來赴宴的。

不僅如此,他們還進一步將冰山加工為工藝品「取堅冰令工人鏤為鳳、獸之形,或飾以金環、彩帶置雕盤中」送與王公大人,這可能算是中國最早的冰雕藝術了。

隋唐文獻中有關冷飲的記載不多,倒是杜甫詩中描繪了「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的景況。當時的冷飲已由果品擴大到其他植物。

如杜甫【槐葉冷陶】詩中即記述用槐葉汁,甘菊汁做的面食放在冰水(井水)中冰卻後吃起來「經齒冷於雪」。

唐時雖然已經普遍飲茶,但飲蔗漿在上流社會中仍屬高級享受,楊貴妃死後,唐玄宗不思飲食,張皇後進櫻桃蔗漿但「聖王並不食……」。

白居易詩中有「漿甜蔗節調」,韓愈石榴詩中也有「味美蔗為漿」。可見他們都曾飲過蔗漿。此外,唐景文館記中還記述了中書侍郎岑羲設茗,飲葡萄漿與學士等討論經史的事。

從【泰經】中可知唐時飲茶叫「庵茶」是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作為佐料。

煮時,還要放鹽,應是古代「六飲」中果品飲料內容的擴大化,近代開水沖飲的方式還沒有從上述綜合佐料的內容中獨立出來。

二、宋代出現了以貯冰為生的專業戶

宋代出現了貯冰專業戶,他們在夏天以賣冰為生。宋時飲茶與飲酒雖在人民生活中已經占據主要地位,但冷飲仍為夏季市場上一個特殊組成部份。

如「雪泡梅花酒以為都人避暑爽口之物」。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介紹北宋首都汴梁州橋門外有「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兒,甘草冰雪涼水,生腌水木瓜,荔枝膏,乳酪」。

還有沿街叫賣的水木瓜藥木瓜、冰雪、涼水荔枝膏等,冰雪可能為碎冰或創冰,以開封宋門外的兩家最為講究,用的杯盞全是銀器。

南宋建都杭州以後,可能是由於氣候變冷的緣故,並不因為在南方夏季冰食減少。【西湖老人繁勝錄】,【夢梁錄】,【武林舊事】中記載冰食的內容更為豐富:

有漉子酒、木瓜汁、皂兒水、甘豆湯、綠豆水、縮脾飲、鹵梅水、紅茶水、五梨漿、椰苓散,大順散,荔枝膏水,白水乳糖真雪等二十五種。

民間這些多樣化的冷飲是與皇室消暑納涼豪華享受的倡導分不開的,六月三伏天時,杭州皇宮翠含堂內長松修竹,濃蔭蔽日, 又有人工寒瀑飛空、下落蓮池。

禦幾(竹架子)兩旁,各設金盆數十架,積雪(即冰) 如山,使被召見的文人洪景盧學士在三伏天也感「戰栗」。

在這種不知外邊有炎暑的境界中再用金碗喝著冰凍的芝士蔗漿與上述冷飲,其逍遙自在的生活正如蘇軾描寫的「垂柳陰陰日初永,蔗漿酪粉金盤冷」。

宋徽宗是歷史記載中第一個因吃冰太多害了腸胃(脾)病的皇帝。

冷涼的東西不可多吃是中國中醫學界自南朝梁陶隱居到唐陳藏器及以後明李時珍等歷代醫藥學專家們的傳統信念,這可能對中國冷飲食品加工技術的深入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

但宋時冷飲的規模已經夠大的了。皇帝在家裏如此,上朝時,內殿朝參之際,「令翰林司供給冰雪,禁衛殿直觀從,以解暑氣」。

在民間,歌館裏有冰盆,茶肆裏增添雪泡梅花酒、縮脾飲暑藥,以鼓樂吹奏【梅花引】曲或敲打響盞歌賣,用銀孟銀杓、銀盞子以招徠顧客,有錢人家免費散發解暑藥冰水。

三、元明清時期的冷飲

在宋代飲料的基礎上,元時宮廷及上層社會飲食內容包括漿茶酒三大類。

(一)漿:包含漿、湯、煎、膏、浸(如赤赤哈納及五味子的水浸液,)有25種,其主料為白糖及蜂蜜(也有用鹽),配料有果品、香料、藥物、油類等。

如桂漿的配方為用生姜、熟水赤茯、苓桂、釉末,杏仁、大麥蘗,以白沙蜜水拌勻,入磁罐內,油紙封口數重,泥固,放冰窖內,放三日方熟,綿濾水浸;暑月飲之。

(二)茶類,除上述四種奶酥茶之外,還有十三種地方名茶。又元時之「清茶」「建湯」類似今日的飲茶,元時的「香茶」與今日花茶不同。

其添加劑為麝香、龍腦,看來這種香料添加劑的方向並未流傳下來。一般飲茶都是「熱飲」,但從元洪希文【明星太真避暑安樂詩】中「已剖冰盆金栗瓜,旋調雪水試涼茶」。可知為冰鎮後冷飲。

(三)酒類:元明有葡萄酒、動物酒(虎骨、腿胸臍、羊羔)、藥用酒,並開始有了白幹酒叫做阿拉吉。

應當提出的是元時飲料中開始利用石榴漿、石榴煎,用石榴制撒速湯。在【王禎農書】中還記載有「北人以榴子作汁,加蜜為飲漿,以代杯茗,甘酸之味亦可取焉」。

石榴汁顏色艷麗,比當前自紅薯等作物中提取的檸檬酸不知要好多少倍,應為制酒及果汁飲料中較理想的天然紅色調味添加劑。

明、清時漿食的範圍縮小,飲料的內容向果品、蔬菜、藥物方面深化發展,冷飲的目的也由單純降溫解暑向衛生保健方面擴充套件。

如明高濂【遵生八箋】中記述有果品、湯類、漿類、水類、藥用、香料等四十多種飲料。

結語

漢時,飲茶尚未普及,飲漿與飲酒並列。當時漿有六種,為由米、芝士果品、甘蔗等制成甜的或酸甜的飲料,加以冰鎮或以井水降溫後即為冷涼飲料。

貯冰降溫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只 有最有權勢的統治者才有條件享受。中國在公元前443年已經有了青銅制的最原始的類冰箱。

隋唐時都市裏有作為商品出售的「冰雪」,開始直接飲用冰水。 宋時冷飲的範圍更為擴大,當時的首都——開封及杭州出售的冷涼飲料有二十六種之多。

元時民間食用奶冰,並傳入意大利。 明清時冷飲除了消暑降溫的目的外,在保健、食療、醫療方面有了更大的發展。

其原料主要為果品、藥材、香料,分為湯類、漿類、水引類及膏散類,有四十多種。 回顧中國冷飲的歷史,對於改善當前冷飲市場品類單一的現狀,與深層開發研究創造適合東方人口味的新型飲料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