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正選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常年去武夷山淘茶的人可能會發現,這兩年武夷山人做茶有意在放慢腳步,尤其是正巖的茶。
往年的這個時間,早就能喝上每年壓軸的新茶——慧苑坑老叢,在醇厚甜糯的茶湯和古韻深沈的木質香陪伴下,迎接一天冷過一天的冬季。
可是今年馬上要跨到2024年了,麻花居然連慧苑坑老叢的影子都沒見到。
早在兩個月前就坐不住了,隔三差五致電或發微信給茶農朋友,詢問慧苑坑老叢的動向。
得到的訊息如下:
「已經準備焙第三道火了。」
「正在焙第三道火。」
「下焙了,正在退火。」
我急,茶農卻不急,反安慰我說,「這是急不來的事,總要把茶做好才行。」
【2】
前些年,武夷山做茶人可能會死守著一定的焙茶套路和規律。
比如兩道火之間的退火期大約是一兩個月,一道火焙完等個把月就可進行第二輪焙火。
遵守這樣的焙茶規律,便可推算出新茶制作周期和上市時間,一般在中秋前後。
不過, 茶農們慢慢發現,這種樣版套用式的焙茶方式有明顯弊端,焙出來的成品茶品質不夠穩定。
時隔半年、一年後,不少巖茶會出現的返青、變質等問題。
做茶人復盤焙火環節,在不斷的調整實踐中尋到癥結所在,那便是留給茶葉的吐青時間不夠長。
在第一道火焙完後,茶葉還未完全吐出青來,緊接著就開始第二輪焙火,才吐一半出來的青氣、生味、水汽又被壓制進茶葉內部,淤積得更深。
茶農說,每道火的吐青時間不一定,不能用一個月或兩個月的固定時長來判定。
有的茶葉吐青很慢,甚至吐不出來,要耐心等著。
武夷山做茶人總結了經驗,逐步延長焙火的戰線,甚至保留著走水茶狀態。
一直等青吐得幹幹凈凈,到來年開春了再焙。
如此便讓追著這些茶喝的人苦苦守候、等了又等。
【3】
今年天心村鬥茶賽沈寂一年後重新開機,我有個天心村的茶農朋友往年都挺積極主動參賽,這次卻沒啥動靜。
一問才知,好茶都還沒焙出來。
他告訴我,正巖茶特別是核心區的青葉內質厚,火功焙到位才能把這些好原料的內質完全發揮出來。
鬥茶賽的時間很趕,他不想因為參賽而去趕焙一批茶,萬一沒焙好便得不償失,也失了做茶的初心。
在鬥茶賽前夕,尋到一戶天心村人家裏喝茶,新茶也基本沒焙出來,他拿了幾款去年的茶招待。
後來,喝了一款他家的碧石巖肉桂,焙了一道火後吐青了半年才計劃焙第二輪火。
一喝,返青已經非常明顯了,再放下去,這些青澀感估計都能自己慢慢轉熟了。
這戶茶農說,只要再焙一道火,基本固定品質,可保一兩年都不會返青。
我有些感慨,這武夷巖茶的焙火不僅是門技術活,還是件養性子的事兒,都把武夷山茶農養成慢性子了。
【4】
這兩年巖茶焙得慢也有天氣原因。
去年下半年大旱,導致今年茶青長勢不均,葉片薄內質寡。
這種情況下,茶葉要養著做,減少焙火次數,延長吐青時間,保住內質。
切不可急焙火,容易把茶葉焙空。
還聽茶農說,這兩年都存在茶葉吐青慢的問題,應該跟天氣不好青葉品質低有關。
當然,還有不容忽視的經濟因素。
核心山場的茶量有限,放在經濟環境好的時候,收購茶葉的商人們需要打訂金預留住想要的好茶。
正因為有了訂金,也有了主動權。
商人們會督促茶農加快速度把茶做出來,能趕得上他們的茶葉銷售計劃。
收到訂金的茶農們,相對更有積極性,便想方設法趕焙茶葉。
而現在,下訂金的人少了,茶農們沒有了約束和催促,就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確保茶葉的品質上面。
畢竟如此高端的巖茶自有其固定的粉絲群體,哪怕讓他們多等等,也不能把茶焙壞了,失了民心。
就像姍姍來遲的好戲,戲癡們一定會守著戲台等待好戲開鑼。
【5】
最重要的是,正巖茶確實依賴焙火,香不沈、味不厚,不為正巖茶。
遒勁的火功可讓香落水,生出細膩有韻感的茶香;把湯水裏的顆粒感磨細,水感變得細滑有質感;讓每一口茶湯都可達到唇齒留香的高級境界。
經歷過這些年的做茶實踐,許是年輕茶人們漸漸明白火功的重要性。
做慧苑坑老叢的茶農說,今年試著把火功加重些。
火焙重了,退火時間也相對延長。
雖然心心念念的好茶遲到了,卻是一個可喜的現象。
拋開浮躁的逐利之心,沒有了利益的捆綁,茶農們反而得了個沈下心做茶的狀態。
吐青時間的延長、火功的加重,都是建立在茶農認真了解茶葉脾氣和焙火規律的基礎之上。
有了專註的態度,才會有思考和改進。
做得慢,是一件好事。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註【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