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麻辣燙背後,原來是這樣的天水!

2024-03-24美食
「千山萬水,就愛天水」。一個月前,這還只是一句文旅宣傳語。近段時間,無數人用腳投票,讓這句話名副其實。
甘肅天水,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來沒有人能想到,會因為一碗麻辣燙而火爆出圈。
「潑天的富貴」來得就是這麽突然。就如同它的名字,數以億計的網絡流量如同「天河註水」般流向這座西北城市。有網友調侃道:「上一次有這麽多人來到天水,還是1700多年前諸葛亮北伐的時候。」
一座城市的躥紅或許就在一夜間,但熱度絕不是沒來由地從天而降。作為龍年最先火起來的一座城市,人們愛上的天水,自有其可愛之處。
麻味,辣味
無數人帶著問號來到天水,這裏的麻辣燙到底有多好吃?排上幾個小時的隊,花上二三十元,吃完一抹嘴,確實香!此處省略3000字,因為成千上萬的美食博主已經用自己天水之旅的味蕾體驗,告訴了「粉絲」們答案。
天水麻辣燙「贏麻了」,贏在「靈魂雙椒」。成書於東漢末年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秦椒」的記載;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裏,有「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的描述。這個「椒」傳承至今,是秦安花椒。「顆粒大、果皮厚,你看看這個凸起的油腺,所以它香啊……」與秦安縣林草局正高級工程師蔡麟閣聊天,一說起花椒,他便拿出手機展示各種秦安花椒的圖片,言語間透著自豪:「麻味濃烈,香味醇厚!」
還有一「椒」,是甘谷辣椒。400多年前,明朝天啟年間葉應甲所編的【伏羌縣誌】中就有甘谷辣椒的記載,其曾作為明末清初的宮廷貢品而享譽隴上。獨特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孕育出甘谷辣椒辣而不燥、香而不烈的品質。這次天水麻辣燙的爆火,也讓甘谷辣椒名聲大噪。
「市場上的辣椒面一般是10元1斤,而甘谷辣椒面能賣到二三十元1斤,貴就貴在物有所值。」何誌斌是隴上椒農業科技公司總經理,他自稱「也算見過世面」,3年前請一個頭部主播「帶貨」,幾分鐘賣出去1萬多單辣椒面,但平時一天也就能賣三四百單。「最近每天都能接1萬多單,天天加班到半夜。」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天水麻辣燙「贏麻了」,贏在匠心制作。要問天水人哪家麻辣燙好吃?回答一般是各有特點,每家都是自己配料。不僅市區如此,天水每個縣裏,人們也都有自己的麻辣燙「心頭好」。比如在秦安縣,宏芳麻辣燙是人們的首選。
吳宏芳16歲時就開始研制麻辣燙的配料,在秦安縣城開了一家店。七八張桌子、50多平方米的小店,在這波流量到來之前,她每天的營業額都能有近萬元,吳宏芳的秘訣就是自己的配料。「用我們原生的辣椒、花椒加上其他調料,自己炒好,也賣給別的麻辣燙店。」開店24年來,吳宏芳的配料一直在更新,不斷改進味道。有人來學,她也是傾囊相授。
天水麻辣燙「贏麻了」,贏在濃郁「甘味」。一碗麻辣燙裏,料汁是「靈魂」,菜品是「主體」,濃縮著甘肅味道。不僅有「雙椒」,還有定西寬粉、蘭州高原夏菜、康縣木耳、河西走廊香菇……在天水大地灣文化遺址,出土了中國最早的旱作農作物黍標本。7000多年前,大地灣先民就已在從事農業生產。農耕文明賡續數千年,在今天形成了豐富的「甘味」農產品體系,讓甘肅成為全國「西菜東調」「北菜南運」的重要基地。
誰能拒絕優質食材的鮮香?誰能不愛傳承千年的味道?
厚重,厚道
甲辰龍年第一座網紅城市是龍城天水。人們來到天水,是因為對麻辣燙的一見鐘情或者「網戀」;但深愛天水,絕不只是因為麻辣燙。
有一句詩流傳很廣: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詩中所說的「龍城」,正是漢代「飛將軍」李廣的家鄉天水。天水為何別名龍城?【補史記·三皇本紀】中記載,華胥「生庖犧於成紀」,庖犧「蛇身人首」「有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古代的成紀縣便位於天水境內,「庖犧」是伏羲的別名,中華民族龍圖騰的文化積澱,讓天水又名龍城。
歷代文獻記載,伏羲有畫八卦、結網罟、養犧牲、興庖廚、定姓氏、制嫁娶、刻書契、作甲歷等功績,是中華民族早期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及社會制度的開創者、奠基者。作為「羲皇故裏」,每年6月22日在天水舉辦的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已成為甘肅省獨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也是海內外中華兒女慎終追遠的重大祭祀盛典。
今年春節期間,大地灣博物館推出的「小祖宗」系列文創產品,掀起一股博物館旅遊熱。「小祖宗」形象創意源於大地灣遺址出土文物「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又與天水始祖文化高度契合。最近幾天,一件一人多高的「小祖宗」來到了天水古城,邀請全國各地來天水吃麻辣燙的寶寶們去體驗大地灣文化。一款文創產品敢取名「小祖宗」,恐怕也只有天水才可以。
來到天水,總要去趟伏羲廟,追思人文始祖開天明道、教化先民的上古功績;來到天水,總要走進博物館,了解秦人先祖西伐置縣、東進創業的歷史脈絡;來到天水,總要登臨山水,領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浪漫詩篇;來到天水,總要尋跡懷古,踏訪三國時期「智收姜維」「痛失街亭」的古戰場回響;來到天水,總要看看古寺石窟,細品隱於蒼翠山巒間的渭水梵音……
來到天水,人們印象最深刻的,或許不是色香味俱全的麻辣燙,不是讓人目不暇接的文旅資源,而是天水人的熱忱真摯。在此之前,天水最著名的一抹微笑,在麥積山石窟第133窟中,1500年前的一尊小沙彌的塑像,造型簡潔質樸,但笑得天真爛漫,被稱為「東方微笑」。
這抹微笑沒有封存在洞窟裏,千百年來已深深融入天水人的待客之道。吃一碗20元的麻辣燙,能收到遠超其價值的小禮品;組織專門車隊接待遊客;政府大院免費停車,誌願服務隨處可見;2天時間搭起一條麻辣燙美食街,就是為了讓「寶寶」們少排隊……
厚重的文化積澱,厚道的城市品格,共同凝聚成天水厚實的城市底蘊。誰能拒絕友善微笑的人?誰能不愛熱情淳樸的城市?
五線,三線
這是一座「五線城市」。麻辣燙爆火之初,不少人懷疑:地處西北內陸的城市,能否接得住這「潑天的富貴」?網絡上對「五線城市」的表述是,「經濟欠發達的地級行政區,一般城市規模偏小,經濟基礎較差,大型企業數量有限……」即便如此,天水人也沒讓遊客失望。因為愛這座城市,所以傾盡全力「招呼客人」。每個天水人都是這座城市的服務者、代言者,他們深知,正是因為「五線」,所以這樣的機會對天水來說太難得了。接住了,接穩了,天水終有一天會擺脫「五線」。
這又是一座「三線」城市。天水火了,77歲的郭淑蓮雖然人在北京,但仍然像小孩拆自己喜歡的禮物一樣,點開那一段段爆火網絡的影片。天水,是她的「第二故鄉」。50多年前,郭淑蓮和同事們奔赴這座西北古城,在天水李子園山溝裏建起海林軸承廠,開啟了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這段往事,被很多人珍藏為「三線記憶」。
上世紀60年代,國家實施「三線」建設戰略,一批中央部屬大中型工業企業從北京、上海、哈爾濱、長春、洛陽等地遷往各地。天水被列為「三線」建設基地之一,先後有37家遷建和新建企業落戶天水,形成了以電工電器、機械制造、電子資訊為主導的工業體系,賦予這座古城驕傲與輝煌。
一碗麻辣燙,勾起「老三線」們的濃濃天水情懷和時常思念的天水味道;天水也沒有忘記,「三線」建設者們打下的基礎,是古城煥發生機的蓬勃動力。
郭淑蓮參與建設的海林軸承廠,如今是中國最大的圓錐滾子軸承供應商,也是全國軸承行業骨幹企業;由天水永紅器材廠演變而來的華天電子集團,已發展為國內集成電路封測行業頭部企業;天光半導體公司產品也曾配套於「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國之重器,攻克數十項「卡脖子」技術……
有人形象地比喻,人們沖著麻辣燙而來,吃完了才發現,這份麻辣燙裝在一個「金碗」裏。誰能拒絕讓自己家鄉聲名鵲起的機會?誰能不愛一座有情懷的城市?
一碗麻辣燙,讓人們喊出共同心聲:就愛天水!
綜合:經濟日報(作者陳發明)、中國經濟網
素材來源:天水市融媒體中心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