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為了吃口肉,得費多少的心思啊

2023-12-09美食

老舍先生【茶館】裏,茶館除了賣茶,還賣爛肉面,註曰:茶館特殊的食品,價錢便宜,作起來快當。

我看老北京掌故,說爛肉面是各色肉,燉爛,勾芡,雜合面。

何以燉爛?只因肉來源千奇百怪,不知道是驢馬牛豬哪個部位,索性燉爛,加上濃芡,吃客也不管來歷,但吃便罷。

物質不充裕時,碎肉是平民的好朋友。

妙在這雜碎肉還真有人吃出名堂。

17世紀,荷蘭是歐洲最富裕的國家,有接近現代的城市布局和公共服務,銀行保險貿易發達之極,但荷蘭人不怎麽吃得上肉。他們不缺牛,但得留著產芝士;他們不缺雞,但得留著產蛋。普通荷蘭人一周吃一次肉,還是腌過的。有種菜,姑且叫多味肉糜——就是牛肉、雞肉、鹿肉、兔肉等各種肉切塊,擱一罐裏,加點兒肉豆蔻,咕嘟咕嘟煮熟吃:

聽著很怪異,但這還是過聖誕才能吃的呢。

碎肉利用,現代典型是日本牛肉飯。1853年之前,日本本土不太吃牛肉。美國人來了,日本人才開始吃牛肉。正經吃法當然是牛排,也有壽喜燒;但日本大美食家北大路魯山人厭恨壽喜鍋,認為肉切得如此之薄,已無肉味可言,沒意思。

他自己琢磨出的壽喜燒是:肉片切厚,不加太濃郁的甜口,以吃出牛肉本身的味道來。

然而並非每個普通人都牛肉脂肪霜降紋、入口即化的牛排,或是厚切的壽喜燒;於是烹製各色碎肉,搭配洋蔥與米飯的牛肉飯大行其道。

關東大地震後,牛肉飯一度作為方便救急的食品同行日本,從此開始了牛肉飯時代。傳說牛丼這詞,是吉野家創始人松田榮吉起的名,當時還流行牛肉壽喜鍋配飯;後來大家求快捷方便,煮好的牛肉扣飯上就得啦!

——味道還濃郁呢。

說到味道,碎肉已經很碎了,不妨再如魯達吩咐鎮關西似的,細細切做臊子。肉臊子蓋澆飯古已有之,八珍裏有所謂淳熬,是熬煮肉醬澆米飯吃。

後來還有了古怪的分支:像台灣人有鹵肉飯和魯肉飯兩種不同說法,我曾以為是他們念了錯別字,後來才知道:鹵肉飯,那是鹵五花肉蓋飯,飯上是肉塊;魯肉飯,那是鹵肉碎扣在飯上,又叫肉臊飯。

臊子容易入味,所以另有妙用。

傳說以前四川擔擔面是這麽做的:貨郎挑擔子,一頭擱著鍋,一頭備著湯、佐料、面和肉臊子;哪家太太們打麻將到後半夜,餓了,出門叫一聲,當場煮罷面,下肉臊子和佐料,熱騰騰端進去,吃個正好!

碎肉也有直接生吃的,比如韃靼牛肉,就是生牛肉或馬肉,甚或兩者並列,剁碎,搭配鹽、胡椒、辣醬等;地中海沿岸則會加洋蔥末、酸黃瓜、蒜末和橄欖油,當然,一定要加新蛋黃。

一種說法是,韃靼牛肉傳入德國,德國人瞪眼不認,覺得肉哪能生吃,非要煎熟了吃——漢堡肉就這麽產生了。

當然這說法也未必靠譜,只是漢堡肉由工業發展的碎肉攢就,發展壯大,該是真的。在日本則體現為雞肉、豬肉等碎絞肉搭配麪包粉和洋蔥,做成漢堡排;在美國則體現為碎肉攢成肉餅,烤了炸了,用來做漢堡包;在意大利則是碎絞肉加入了各色面,於是肉醬意面流行世界;在希臘則是和茄子一就和,成了著名的穆薩卡。

話說,當日曾有位大夫姓梳士巴利,曾熱情推薦,誇說肉千好萬好,完美無缺,還可以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當然咯,他從自己琢磨的營養學角度認為,吃肉也得細分:應該放棄筋肉脂肪和軟骨,只吃瘦肉。現在回頭看,覺得這位大夫審美似乎有點問題:入口即化的脂肪,熬爛後柔韌適口的筋與軟骨,他都不要,只吃瘦肉,吃肉的樂趣大大打折;但後世倒是以這位大夫為名,創生了索爾茲波裏牛排——其實還是碎肉攢就。

最好玩的是,索大夫認為只該吃純粹瘦肉,可是索爾茲波裏牛排卻極不純粹,一般工業要求:這玩意肉類含量不得低於65%——意思是其他35%都不是肉;而豬肉最多可以到25%——意思是豬牛肉可以混搭。索大夫如果有知一定不滿意,但不妨礙大家吃得開心。

希臘人早【伊利亞特】裏就有烤肉祭神的做法,烤肉歷史悠久自不待言;烤souvlaki,那就是指一般的烤串,搭配皮塔麪包;烤gyros,就是旋轉烤肉了:碎肉片腌好,旋轉著慢慢烤,烤肉人一刀一刀,把肉柱最外層的切下來:這樣的烤肉薄而入味,也不錯;希臘的kebab則復雜了:是各色碎肉加香料,揉成一個香腸模樣的東西,只是不加腸衣,烤了來吃:

這玩意吃著,已經有點像細長型的肉丸子了。

說到丸子,那也是碎肉再利用的好主意。法國普羅旺斯的農民中世紀便懂得收集剩肉,加上麪包屑和剩調料,廢物利用,揉成丸子,或煎或炸來吃。

時日推演,技術逐漸前進演化。比如丸子裏該加什麽芝士啦、肉應該如何切割啦,各一番套路。

中國則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炙法】引【食經】,已經說了個丸子做法,很端莊:

羊肉十斤、豬肉十斤,切絲;生姜三升、橘皮五葉、腌瓜二升、蔥白五升,搗爛,捏成肉丸,烤;然後煮。

這就成啦!

評書【興唐傳】裏,程咬金描述過一個炸丸子三吃:說汁兒單拿著,要杓裏拍、鍋裏扁,為的是炸得透,熱乎點兒;搭配老虎醬、花椒鹽,另外帶汁兒!這就叫炸丸子三吃——說白了就是三種蘸料,也是勞動人民的心得體會。

我故鄉無錫,別有一種吃法。

無錫產油面筋,球形,中空,香脆酥糯,用來做肉釀油面筋:以豬肉剁成肉糜,或者獅子頭狀丸子,塞進面筋裏,用無錫民間的濃油赤醬燜透。吃時,面筋酥軟,肉圓濃香,既不費牙,又保留肉的顆粒口感。下飯絕佳;有時候比起整塊排骨,大家反而還樂意吃油面筋呢——說是碎肉,但順嘴流油,濃油赤醬,吃肉的飽足感才最真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