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官屯涮羊肉
由 來
靜 海 美 食
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據說涮羊肉起源於元代。700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征,一次經過戰鬥,人困馬乏,忽必烈饑腸轆轆。這時他忽然想起家鄉的菜肴「清燉羊肉」,於是吩咐部下殺羊燒火。正當夥夫宰羊割肉時,探馬突然飛奔進帳稟告,敵軍大隊人馬追趕而來,距此地僅有很短的路程。但饑餓難忍的忽必烈一心等著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隊開拔,一面喊著:「羊肉!羊肉!」當時,清燉羊肉是來不及了,可生羊肉又不能給主帥吃,怎麽辦?廚師知道忽必烈性情暴躁,於是急中生智,飛快地切了一些薄肉,放在沸水裏攪拌了幾下,待肉色一變,迅速撈入碗中,撒上細鹽、蔥花和姜末,趕忙端給主帥。忽必烈抓起肉片送進口中,接連吃了幾碗後,扔掉肉碗,翻身上馬,率軍迎敵,結果旗開得勝,生擒敵將。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別點了戰前吃的那道羊肉片。這次廚師精選了優質綿羊腿部的大三叉和上腦嫩肉,切成均勻的薄片,再配上麻醬、腐乳、辣椒、韭菜花等多種佐料,鮮嫩可口,將帥們吃後贊不絕口,忽必烈更是喜笑顏開。這時廚師上前說道:「此菜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忽必烈一邊涮著羊肉片,一邊笑著答道:「我看就叫‘涮羊肉’吧。」從此,涮羊肉成了宮廷佳肴並逐漸走向民間。
特 點
靜 海 美 食
唐官屯涮羊肉是以優質羊肉片為主料,配以精致的底料和蘸料,以涮鍋的形式食用的清真菜肴。由於選料精良,配料獨特,吃法簡便,味道鮮美,深受人們青睞。
靜海美食故事:唐官屯涮羊肉
唐官屯楊老二醬制品
由 來
靜 海 美 食
「楊老二」醬制品制作技藝已有百余年歷史,傳承至今已有五代,第四代傳承人將自家醬制品字號定為「楊老二」,他將傳承下來的制作方法進行歸納整理,形成規範嚴格的祖傳秘制配方。第五代傳承人繼承祖傳秘制配方並加以創新,使「楊老二」醬制品制作技藝更上一層樓。
特 點
靜 海 美 食
「楊老二」醬制品是分別以嫩雞和牛肉為主料,按照古老的秘制配方和加工技藝,經過醬制或熏烤制作的清真食品。熏雞色澤紅亮,入口生津,味道香美。醬牛肉香氣四溢、口感勁道,回味無窮。
記憶中的老味道:楊老二醬貨(上)
記憶中的老味道:楊老二醬貨(下)
唐官屯慶祥永蒜蓉辣椒醬
由 來
靜 海 美 食
清末,16歲的殷如梅去天津小站學習制作調味品,1899年9月回村創立「慶祥永」副食店。最初在唐官屯中市胡同生產經營,發展壯大後又分別在天津市區和北京開設多家商鋪,主要經營自己生產的蒜蓉辣椒醬、醬豆腐、面醬等各種調料,尤以蒜蓉辣椒醬知名度最高,幾經傳承,不斷發展。目前,產品暢銷於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
特 點
靜 海 美 食
唐官屯鎮的「慶祥永」蒜蓉辣椒醬是由精選的優質紅辣椒,與當地生產的「六瓣蒜」相互融合而成的食用調料。特點是選料精良,做法獨到,做工精細,味道獨特。
陳官屯冬菜
由 來
靜 海 美 食
據傳在明永樂年間(1402年-1425年),靜海縣城南15公裏的運河西岸紀莊子村,一個姓常的船戶偶爾將白菜放入魚簍中用鹽腌漬,腌好後白菜脆嫩爽口,味道鮮美。受其啟發後就大量制作出售,銷路很暢,被人們稱為「紀莊子冬菜」。後來有滄州的醬菜師傅遷到靜海,對紀莊子冬菜加以改進,並配制出「什錦小菜」,銷勢更旺。此後,紀莊子鄰近各村冬菜作坊猛增。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靜海縣沿運河兩岸陳官屯、紀莊子一帶以常氏家族為主的幾家冬菜作坊,借鑒天津醬菜園五香醬菜的制作工藝,進一步改進冬菜加工工藝,做出的冬菜味道更佳,更耐存放,逐漸形成獨特的醬菜品種,廣受大眾喜愛,時稱「陳官屯冬菜」。
特 點
靜 海 美 食
陳官屯冬菜是以運河兩岸種植的大白菜為原料,經過切塊、晾曬、腌制、發酵而成的佐餐菜品。特點是質地嫩脆,味道醇厚,鹹、辣、甜、香俱佳,食用方便,是人們日常生活炒菜、即食和做湯的上好調味品。冬菜還可制做特殊風味的佳肴,如冬菜扣肉、冬菜鴨子等,特別是天津人的傳統早餐餛飩更離不開冬菜。
陳官屯冬菜
影片來源於「看靜海」微信公眾號
八裏莊桂發齋糕點
由 來
靜 海 美 食
「桂發齋」糕點源自雙塘鎮八裏莊村一名女烘焙師經營的一家糕點店。她在1992年11月到天津市桂順齋第四分店做學徒,學習糕點制作、碼盤等工藝流程。經過5年的認真學習,於1998年1月返回八裏莊村自主創業,辦起了「桂發齋」糕點作坊。她不僅秉承桂順齋的傳統做法,還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在糕點制作上嘗試了新的配料和制作工藝,在家鄉雙塘鎮首創了物美價廉、口感酥軟,具有獨特風味的天津八件。經過20多年的專心經營,規模逐漸擴大,品種也由最初的八種擴充套件到現在的十幾種。
特 點
靜 海 美 食
雙塘鎮八裏莊村的「桂發齋」糕點,是以五仁、棗泥、紅果、豆沙等為餡料,外包松軟的酥皮做成的糕點類食品。每500克原料純手工制作出外形各異的糕點。成熟後,輕輕掰開,層層酥脆的外表裹著糯軟的餡料,咬一口酥的掉渣,仔細回味則軟糯甜香。
靜海饹豆
由 來
靜 海 美 食
過去靜海十年九澇,災荒不斷,好年景也只能以玉米、高粱等粗糧為主糧,一般人家逢年過節才能吃上幾頓細糧。為了改善夥食,往往實行粗糧細作,其中饹豆就是最常見的粗糧細作的主食。為了使饹豆有粘合力,往往都在高粱面、玉米面中加入榆樹皮面或車前子面,這樣可使做出的面條長一點,更可在食用時增加潤滑感。如果加入小麥粉,做出的面條可長一些,口感也更好。
特 點
靜 海 美 食
靜海饹豆是用高粱、玉米、綠豆面做成面條並配以菜、鹵的大眾主食。與小麥面粉做成的面條相比,具有粗糧細作、制作簡單、面條較短、進食潤滑等特點。
編輯制作:李芮敏
稽核:史光
監制:潘俊鵬
轉載請註明來源:網信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