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美國教授援引中國「茶聖」觀點,竟引發國際「爭端」!

2024-02-01美食

編譯|邊歌 趙廣立

一位美國化學教授,因參考中國「茶聖」陸羽所著【茶經】而來的靈感,提出了一個「茶中加鹽」的科學觀點,卻不料引發了英國人的「不滿」。現在,英美兩國正因此產生「爭端」。

事件的主人公是美國布林莫爾學院的化學教授妙思·法蘭爾(Michelle Francl)。她提出,在茶中加入一小撮鹽可能是泡制完美茶飲的秘訣。

讓法蘭爾沒想到的是,這個建議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廣泛關註,甚至有人將之與「波士頓傾茶事件」類比——畢竟當初美英分歧的開端,不就是「用海水泡茶」嘛。隨後,美國大使館和英國內閣都忍不住加入調侃的行列。

目前,這場有趣的「爭端」正從官方蔓延到民間。

「鹽茶大戰」始末

「鹽茶大戰」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法蘭爾釋出的科普著作【浸泡:茶的化學】(Steeped: The Chemistry of Tea)。在書中,她參考了八世紀中國茶師陸羽的手稿【茶經】——他最先建議在茶水中添加一種鹽,以獲得更好的口感。

為此,法蘭爾探索研究了其背後的化學原理,認為鹽中的鈉離子可以阻止苦味的感覺,改善茶的口感,有助於在茶被沖泡過度時產生更多的抗氧化劑。最終,提出了「完美的泡茶方式應該添加少量鹽」的觀點。

但這一建議卻在英國引起一片嘩然。英國【每日郵報】發文驚呼:「美科學家揭開泡一杯完美茶的奧秘......不過加熱牛奶和鹽可能會讓英國人‘沸騰’。」同時,英國【衛報】也發文質疑這一「令人發指」的茶配方。

在英國,喝茶是一件嚴肅的事情。長期以來,英國人非常推崇喝茶儀式,並制定了與之相關的特定規則和習俗。相比之下,美國人對制茶更隨意的做法,有時被視為不尊重或缺乏優雅。

眼看「鹽茶大戰」愈演愈烈,美國駐倫敦大使館試圖透過幽默發文化解:「往英國‘國飲’裏加鹽這種匪夷所思的想法絕不是美國官方政策,而且永遠不會是。」但這番聲明的文末卻赫然寫道:「我們將始終堅持以正確的方式泡茶——用微波爐。」

對此,英國內閣辦公室也不甘示弱,轉發了大使館推文並評論:「我們很珍惜我們的特殊關系,然而我們全心全意地表示不同意……茶,只能用水壺來泡。」

美國駐倫敦大使館和英國內閣辦公廳官推加入「鹽茶之戰」

英美官方的這番對話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一片哄笑,與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的緊張局勢形成有趣的對比。

「別管科學,我知道該怎麽泡茶」

2020年3月,妙思·法蘭爾在【自然化學】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化學家的一杯茶】(A chemist’s cup of tea)的論文。該論文強調了茶的化學內容,以及化學科學如何幫助人們了解和改進日常實踐。

妙思·法蘭爾發表在【自然化學】上的論文

論文開篇談到,「我第一次在費城圖書館讀【化學新聞】時,也在喝我最喜歡的茶」,可見法蘭爾教授非常熱愛茶文化。寫完這篇論文後,法蘭爾教授花費三年時間,閱讀了500篇論文,細致體驗了400杯茶,最終寫出了這本【浸泡:茶的化學】。

令她沒想到的是,「我寫了這本240頁的關於茶化學的書,人們只是非常關註其中一頁:添加鹽的建議。」正是這一頁引發了如今的「鹽茶大戰」。

在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的采訪中,法蘭爾教授滿臉無奈地表示,「我明白我造成了麻煩,我無意引起外交事件」「但昨天早上我醒來發現美國大使館正在對我的科學進行權衡」。

除了法蘭爾本人,PBS還采訪了幾位英國人,試圖了解英國人產生強烈反應的原因。

其中,英國人昆汀·萊茨(Quentin Letts)直言他對加鹽很反感:「我只是一個‘發黴’的老英國人,即使只是放幾粒鹽的想法也是違反直覺的,它只會讓我心煩意亂。」

而另一位被采訪的英國人在攝影機的註視下,嘗試在剛剛泡好的茶裏放入一小撮鹽,他嘗了嘗,然後抿嘴對鏡頭說:「嘗著還不錯,但這讓我覺得我是個叛徒。」

英國一些茶道大師也挺身而出,反對法蘭爾的觀點。他們認為,在茶中加鹽可能使得經典的品茶體驗失去莊重與神秘感。在他們看來,茶道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更蘊含了豐富的歷史傳統、深刻的哲學思想和獨特的審美追求。

隨著「爭端」的發展,社交媒體上也開始湧現出各種「玩梗」的圖片和有關茶中加鹽的幽默短片。

社交媒體上流傳的梗圖

雖然爭議不斷,但許多人已經開始積極嘗試新的泡茶配方,並悄然接受了「茶中加鹽」的可能性。來自世界各地的茶飲愛好者也紛紛表達了對這一建議的立場,有網友戲稱:「這是茶的革命,我們需要一點點鹹味的變革。」

「我試圖將這一切都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而人們總表現出一副‘別管科學,我知道我怎麽泡茶’的樣子。」法蘭爾說道。

多讀一點:關於中國「茶聖」和【茶經】

英國人所捍衛的茶文化,在歷史層面上還是寡淡了些。

據載,中國茶文化起源於神農時期,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作為中國生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茶文化融合了生活美學、哲學思想和社交禮儀。同時,中國茶文化也代表著家庭、友誼以及主賓之間的禮節和尊重。

同時,茶文化不僅體現在茶葉本身,還體現在茶道、茶具、茶藝等多個層面。在中國許多地方,泡茶不只是一種生活日常,還是一件具有藝術性、審美性和文化性的事情。

這起事件的最初緣起,就是「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原文如此記述:「初沸,則水合量,調之以鹽味……」作為中國唐朝時期的一位文學家、詩人、草藥學家和茶道鼻祖,陸羽所著的【茶經】,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的綜合性論著。

【茶經】一書主要由三卷組成,分別涵蓋了茶葉的產地、茶樹的栽培、茶葉的采摘、處理過程及茶道等方面的內容。

時至今天,陸羽的【茶經】仍然影響著茶道和茶葉制作的研究和實踐——就如法蘭爾所做的那樣。也正是由於此書在世界茶文化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也被譽為中國茶學的破土之作。

再說茶裏加鹽的做法,在今天的中國依然是很多人的日常慣例——藏族人民就習慣在酥油茶中加入鹽。民間諺語稱:「無諺之語難聽,無鹽之茶難喝」。並且,人們還會把相親相愛比作茶與鹽巴。

參考文獻: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news/global/2024/01/26/professors-salty-suggestion-tea-triggers-trans-atlantic-tremor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0-0445-0

https://www.pbs.org/newshour/show/american-chemist-causes-stir-in-britain-by-suggesting-salt-can-improve-cup-of-tea

註:

波士頓傾茶事件:1773年,英國政府透過了【茶法】,使英國茶葉在美洲殖民地市場占據了壟斷地位。數十名美國抗議者化裝成印第安人,闖入裝滿茶葉的船只,將342箱茶葉拋入波士頓港。這一事件成為美國獨立戰爭前的重要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