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為什麽過了清明節,春茶價格就「大跳水」?

2024-04-07美食

清明節剛過,2024年明前春茶采制也將正式告一段落。都說「明前茶,貴如金」,一旦過了清明節,新采制的春茶價格必然迎來「大跳水」!

自古及今,明後茶便一直處於春茶的鄙視鏈低端……對此,小懂不禁生出疑問:為何清明節是每年春茶采摘的關鍵時間節點?

都是春茶,清明前和清明後采制的茶葉,究竟差別在哪呢?想必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疑問,今天小懂便來詳細探秘一番~

清明前采茶的歷史依據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祭祖節,是祭祀、祭祖和掃墓的節日,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由於清明臨近寒食節,最初是作為寒食節的附屬而存在。唐朝時以寒食節掃墓為「五禮」之一,掃墓祭祀是當時寒食到清明不變的主題。

宋元時期,清明節的地位升高,逐漸取代了寒食節;明清承接前朝舊制,仍然以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親人為主要習俗。

而在中國古代祭祖禮俗中,茶與祭祀的關系十分密切,「以茶祭祖」古來有之,據【南齊書·武帝本紀】上世祖武皇帝的【遺詔】曰:

「我靈座上慎勿以牲為祭,唯設餅果茶飲幹飯,酒脯而已,天下貴賤鹹此制。」可見,南齊(公元479年~502年)時,齊武帝便推崇「以茶祭祀」。

茶興於唐,貢茶也逐漸盛行,歷朝歷代作為朝廷祭祀的貢茶亦不在少數。唐廣德年間,被茶聖陸羽論為「茶中第一」的顧渚紫筍便被尊為「祭祀宗廟用茶」。

彼時,唐朝皇室規定了第一批進貢的顧渚紫筍茶,必須在清明節之前運抵皇城,以供宗廟祭祀。由於時間緊迫,這第一批進貢的祭祀貢茶被稱為「急程茶」。

清代【隴蜀余聞】中也記載道:蒙頂貢茶從唐至清同千多年裏歲歲入官,年年進貢,以供皇室「清明會」祭天祀祖之用。

據此分析,由於古時交通極為不便,若想茶祭宗廟,必然要比清明節提早數天半月就采制好茶葉,才有可能趕上寒食節或清明節祭祀宗廟。

正因如此,清明前采茶蔚然成風,而古時候入貢的「明前茶」品質自然是頂尖的!由於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天,古人在寒食節有禁火三日的習俗。

故明前茶又稱為「火前茶」,流傳千古的「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便是唐朝詩聖僧齊己盛贊火前茶(明前茶)的詩句。

清明前確是采茶佳期

除了古代傳統的茶祭之外,清明節也是采茶、制茶的最佳時令,這是源於茶樹經過了漫長秋冬季節的沈寂,春季正是生長爆發期。

尤其在中國茶葉的主產區江南茶區,早發茶葉品種一般萌芽於「驚蟄」或「春分」,這時期氣溫普遍偏低,茶樹受病蟲害侵擾少。

再加上春季降雨充沛,光照適宜,對茶芽生長大有裨益。臨近清明,嫩芽初進,越冬芽內部積累了大量的養分,是鮮嫩春茶的最佳原料。

因此清明前采茶乃時令所致,符合時宜!集中於清明前采制上市的就有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安吉白茶、恩施玉露等知名綠茶。

除了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特殊品種的綠茶,由於采摘標準不追求細嫩芽葉,素以「雨前茶」為上品,最佳采摘時節為谷雨前(4月5日~4月20日)。

一般而言,江南茶區的絕大多數綠茶,都以清明前(一般是清明前兩周之內)采制的為上品綠茶!

清朝一生癡茶的乾隆皇帝,便曾下江南觀龍井茶采制時,賦詩稱贊明前(火前)龍井茶曰:「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

同一款茶,清明前采制的無論是感官品質,還是內含物質的表現,都優於清明後采制的。對此,國內相關實驗透過科學對比證實了這一點~

明前茶VS明後茶的差別?

國內相關實驗以貴州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園內,采摘清明前後的福鼎大白春茶為原料,按綠茶工藝制作成茶後進行相關測定分析。

1. 感官品質表現:明前茶>明後茶

據不同采茶期的春茶感官評分結果顯示,清明節采制的春茶感官品質綜合得分均高於91分,主要優勢在於外觀、香氣、滋味、葉底的表現均優於明後茶。

當中更早的3月23日采制的明前茶外形緊結勻整,白毫顯露,色澤翠綠;湯色黃綠明亮,栗香高且持久,滋味鮮爽,葉底嫩綠柔軟,以93.6分位列第一。

隨著采摘期的推遲,清明後越晚采摘的茶葉品質越下滑,4月27日采制的春由於原料較粗老,殺青程度較重等原因導致香氣略帶煙味,葉底也有焦邊,整體感官品質墊底。

毫無疑問,清明前由於嫩芽初進,采摘的茶葉持嫩性更佳,制成的春茶外形品相自然更鮮嫩、清香!而滋味的突出表現則與內含物質息息相關。

2. 內含物質差異

①茶多酚:明前茶<明後茶

茶多酚是形成茶葉苦澀味的主要成分之一,茶多酚含量越高,春茶滋味越苦澀。科學實驗結果顯示,明前茶的茶多酚含量相對較低。

如上圖所示,3月23日采制的明前茶,茶多酚含量達到最低。隨後茶多酚含量逐漸上升,其中以4月27日采摘的茶多酚含量最高(24.62%)。

②胺基酸:明前茶>明後茶

春茶品的便是那一口極致鮮香,茶葉中構成鮮爽味的主要物質是胺基酸。在限定範圍之內,胺基酸含量越高,茶湯滋味越鮮爽。

胺基酸含量與采摘時間成反比例關系,據上圖可知,胺基酸的含量在3月23日時達到最高(4.5%),而後隨時間推移呈下降趨勢。

這也是明前茶鮮爽度更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早采制的春茶口感越鮮爽,清明後采制的春茶,鮮爽度則大打折扣了。

③水浸出物:明前茶<明後茶

水浸出物反映的是茶葉中可溶性物質(多酚類物質、胺基酸、咖啡堿、可溶性糖等)的總溶出度,標誌著茶湯內含物質的厚薄及滋味濃淡。

由下圖可以看出,4月14日前采制的春茶水浸出物含量較為平穩,4月14日後春茶水浸出物含量先微微升高,之後呈現降低趨勢。

總體來說,後期采摘的春茶水浸出物含量相對較高,這是不是代表明後茶的滋味比明前茶更佳?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水浸出物含量越高,並非代標茶湯的口感越好,品質越優異。任何一款茶久泡後,都會析出大量水浸出物,達到「濃厚」的狀態。

一泡春茶的滋味好不好,更多在於茶葉內含物質的協排程,溶於水後越和諧,品飲起來越好喝,感官品質上明前茶的協排程優於明後茶,茶湯滋味越佳。

再加上清明前達到采摘標準的鮮嫩芽葉僅在少數,且采茶季多雨采摘難度大,明前茶產量少而精;而清明後茶葉成熟度高,采摘難度降低,產量大。

物以稀為貴,因此同一種茶過了清明節再采摘,價格便不具備優勢了……

綜上所述,清明前為春茶采摘佳期,關於明前茶和明後茶的價格,為何天差地別,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

不過,明後的谷雨茶亦有佳飲,茶無好壞,適口為珍,大家更喜歡明前茶還是明後茶?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討論~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參考資料】: 【春茶不同采摘期對茶葉品質的影響】,張明露,唐俊等,【貴州農業科學】2018,46(8):131~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