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受法律保護的可頌,究竟有多好吃!?

2024-06-14美食

去甜品化,才是麪包的未來。

法國人對熱愛事物的嚴苛程度,難以想象。在可頌遍地的巴黎街頭,也會盯著拿獎拿到手軟的麪包房排隊購買。本來是作為早餐配咖啡或茶的配角,如今逐漸轉正,成為邊走邊吃、獨當一面的主角。

法國人不僅買麪包除了喜歡吃麪包之外,還會將麪包的制作方法寫進憲法、申遺,做不標準的人不光要被唾棄,甚至還是犯罪。

在如此完善的一套體系下,麪包店見縫插針地蓬勃發展。時間一長,便培養出不少虔誠的麪包愛好者。

酥脆的可頌,光看著就令人食指大動。

他們相信麪包是奶油、面粉、酵母、鹽和水能創造「神跡」,縱然一個可頌要賣到10歐,甚至在當地超過了一頓工作餐的價格,也引得人們趨之若鶩。

號稱全球排名第一的可頌店Cédric Grolet Opéra,在開門前兩小時便過去排隊,前面就有七八十號人了。再等上三四個小時,幸運的話才能買上。

全世界趕來品嘗Top 1可頌的人。

能讓全人類不分彼此,平等排隊的東西,大概就剩下美味的糖油混合物了。這幫可頌星人仿佛永遠吃不夠,不光買完要立即沾上咖啡享受,還要多買一些當作土特產帶回家。

只是在麪包獎項遍地開花的巴黎,想要做出一只標準且優秀的可頌並不容易。

一家優秀的麪包店,門口往往擺滿了各大獎項。

不光是外形要保持標準的菱形,還需要明確地數出層數(通常為4層)。一只漂亮的可頌,應該具有三種顏色:褐色、金色和奶黃色,這些顏色都能表明可頌的發酵和烘烤都做得過關。橫切面是有蜂窩狀的結構,這是開酥和發酵共同作用形成的。

外皮酥脆具有爆破感,又保留法國人最愛的韌勁。即便掰開食用,一貫優雅的法國人也是不允許麪包渣掉一身,這就非常考驗麪包師的功力。當然想要俘獲法國人的心,光這點本事可不夠看。畢竟法國人對可頌,就像是我們之於饅頭。

法國人不吝嗇展示自己的優秀,

有時候會將獎項直接寫在最顯眼的位置。

就拿北京舉例,是宮門口的饅頭花樣百出惹人愛,還是鼓樓的白饅頭略勝一籌誰也不說清。何況家家戶戶還能自己蒸饅頭,究竟是「我奶做的吃著舒服,還是外面賣的更順口」一直是未解之謎。

對於「孤獨的幹飯人」來說,一次麪包采購歸來意味著冰箱冷凍層將塞滿四五天分量的麪包,桌子上也擺好了今明兩天一日三餐的麪包。

面對采購回來的麪包,幹飯人要的可不只是填飽肚子,而是次日還能吃到如剛出爐時同樣輕盈的可頌。用紙質包裝保持酥脆稍遜一籌,內含一層塑膠膜才能確保麪包體濕潤,保護它不會變成幹巴lunch的成員之一。

最後,用唇齒實測可頌的美味,品評後在Google map上寫下自己的推薦指數。

出境遊火熱,網上的攻略層出不窮,究竟如何要買到一只好吃的可頌,就少不了一雙火眼金睛了。

某點評上層出不窮的好評、一騎絕塵的評分,大部份都是來自行銷好手的一葉障目。甚至在你抵達餐廳時,對方看你是國人就會駕輕就熟地推薦華而不實的網紅單品。

不少人在鼎鼎大名的網紅店花神咖啡,大踩雷。

不好吃只是表象,遠高於當地物價水準的售價、名不副實才是最深的套路。

朋友說可以看看INS。如同不少留學生畢業後都去tiktok上直播帶貨,熟知玩法的他們,早已攻占INS背後的全球市場。某書也被低成本的鋪滿廣子,一旦搜尋#巴黎美食#,資訊繭房便悄無聲息地將你圍攻。

具體是真好吃,還是推廣,

看客著實無法分辨!

似乎唯一的選擇就是開啟權威性的美食排行榜,才可躲過行銷大手的暗襲。其實不然,在法生活多年並專註麪包行業的美食家@李小天M.Ciel說:「走街串巷時,可以勇於嘗試那些小店。通常他們的產量不高,也沒有預算去做推廣。」

像法國麪包節的冠軍得主,歷屆冠軍得主都可作為參考,或者幹脆在店鋪門口看看是不是擺放了一排獎杯再下手不遲。

總之,有美食綠洲之稱的巴黎,榜單遍地。就算是熱衷摘星的美食家,也得留有升級打怪的時間。別被華而不實的包裝迷暈了眼,也別錯過近在咫尺的不起眼的小鋪。

@李小天M.Ciel在采訪的最後,還特意和我們分享:「江浙滬好吃、有實力的法式麪包店數不勝數,國外的月亮沒有特別圓。面粉和奶油大多數也進口了法國本土品牌,和當地的麪包店一般無二,只是運輸過程中為了不受潮、不發黴,添加了某些成分,以及麪包儲存環境不同,導致口感有所偏差。」

國內麪包市場唯一的弊端就是:麪包去主食化,不斷甜品化。

最近正流行的壓扁可頌。

所有原料的疊加和累積,各種手寫標簽瘋狂暗示「幾十塊錢買得值」,消費者也心甘情願地踏入天價陷阱。「近些年麪包店越來越多,麪包和甜品也近乎百分百地接近。」@李小天M.Ciel感嘆道。

他透過不斷試錯,一直努力填充自己的「麪包地圖」,在互聯網上為大家篩選出近乎滿分的麪包店。「麪包行業的卷和美味,與價格很難形成正比。從越做越大的餡料歐包到無油無糖的全麥列巴,隨著人們的偏好也日新月異,麪包店的風格也搖擺不定。」

@李小天M.Ciel

幾只就動輒百元的麪包,抵得上打工人兩菜一湯的外賣。

麪包一定得這麽貴嗎?

@李小天M.Ciel曾遠赴巴黎,在有烘焙哈佛之稱的學校FERRANDI Paris學習。他直言:「現在很多麪包房刻意的基礎麪包上加入很多昂貴的食材,說到底還是麪包房不夠多,這個行業尚在發展中,競爭還不夠激烈。」

恰逢知名店鋪入駐,價格更會被黃牛炒至翻倍。

上海某店88元一條的生吐司,價格已經是行業天花板,但高峰時段顧客不僅需要提前一天預定,更需要排隊三小時以上拿貨。按捺不住好奇的食客往往會使用鈔能力,這條吐司也曾幾度被炒至300元。

該店在日本的客流量並不高,

在國內的走紅大多歸功於行銷。

是否物超所值眾說紛紜,但噱頭大於實力的操作遠不止這一家。@李小天M.Ciel透露道:「國內的麪包價值除了充饑之外,還被賦予了浪漫和洋氣的標簽。如果它和番茄炒蛋一樣,你絕不會拿來發朋友圈。」

疫情後,不少社區店的湧現也分走了不少流量,麪包也在指定區域慢慢回歸了平凡。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 小紅書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