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讀者作者編者|雲德:添油加醋

2024-04-10美食
前不久,為新民晚報寫了一則介紹家鄉醋溜肉絲的短文,不想引發圈內友人的集體圍觀,好事的「吃貨們」甚至聲言要結隊去濟寧品嘗。
本來,這事熱鬧一陣也就煙消雲散了。豈料春節回鄉,在一次同學聚會的飯桌上,這則小文再次被大家提起,組織者特地把醋溜肉絲點作第一道菜品,算是對本人傳播家鄉美食的特別獎賞。就在大家爭相褒獎時,一位默默坐在一端的餐飲界同學突然發話:雲德的文章我看過,今天借機說兩句。文中所寫基本都對,大夥的附議也在理,但文章有個大的缺陷,只寫了菜品的皮毛,沒抓住問題本質。關於醋溜肉絲的選材、配料、刀工等都屬於基本常識,烹炒時除了火候不易把控之外,最為關鍵的兩個環節在於添油與加醋,文中卻沒有深入涉及。第一,炒菜添油前必須先熱鍋,食油沸點低、吸熱快,若是冷鍋添油,油熱了鍋還沒醒透,這時再把大量冷菜一股腦地倒進去,溫吞吞的一鍋菜,神仙下廚也炒不香!第二,醋的加法不是一次,更不是最後一次性加足。醋溜肉絲必須兩次加醋,首先要在熱油爆過蔥姜、花椒和黃醬後加前醋,把醋香炒出來,這樣既可防止芹菜和豆芽炒過火候,又能促成菜對醋的充分吸收,增強醋香的厚度;菜炒畢,起鍋前還要再次沿鍋淋些醋,這叫「鍋邊醋」,作用在於為肉絲進一步提鮮。有了這兩道工序,肉絲的醋味就有了豐富的層次感。
大廚的話音未落,坐在我身邊的女同學可能擔心我難堪,忙以戲謔的口吻替我圓場。她說:「徐廚子別那麽苛刻,人家寫的是美食,不是要給讀者上你的烹飪專業課!」廚師同學或許也怕我誤解,立刻接茬予以解釋。我趕緊站起打斷他道歉的話頭,真誠地表示:自己搞了半輩子評論,經常對別人的作品評頭論足,老兄盡可放心,在下肯定有接受批評的胸懷。更何況學長所言既解答了本人屢試屢敗的難題,又向大家傳授了烹飪秘訣,本人不僅不會介意,還要表達最為誠摯的感謝!為顯示謝意確乎發自內心,我隆重提議:這第一杯酒,先敬我們掌勺的大廚!迅速掀起了一輪喝酒高潮。
酒過三巡,大家余興依然未盡,有人提出:徐大廚關於醋溜肉絲的一番高論,大有「畫龍點睛」之妙,如果不屬於祖傳秘籍、獨門絕技,不知是否可以公之於眾?徐大廚毫不遲疑地慷慨應允。我認領的廣而告之的任務也不難,照章實錄即可。唯有其間帶給我的兩點觸動,倒是值得借此討論一番。
觸動之一是,術業有專攻的常識務必時刻牢記。當今世界,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隔行如隔山的分界愈益鮮明,世上沒什麽全知全能的神靈,一個人如若不能清醒、時刻保持謙遜的學習態度,妄自尊大、自以為是,就會隨時出醜,掉隊落伍也是必然的。每個專業都有自身的科學規律,都是無數次探索、實踐、創造與積累的碩果,來不得絲毫的馬虎、輕慢與懈怠。只有真正懂得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才能切實放手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只有充分尊重每位從業者獨立的個性,最大限度激發與保護他們的創新創造熱情,既分工協作、又相互促進,才能保障具體專業乃至整個社會不斷走向成熟與進步。
觸動之二是,細節決定成敗,分寸和尺度的把握本身就是高難度的人生哲學。世上許多事,材料與流程或許大體相當,但怎樣拆分組合、何以適時操作、工序的輕重緩急,方式稍變,結果可能截然不同。正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裏。像添油加醋這類的烹飪細節,時機與分寸的把控,更是直接決定著菜品的高下與優劣。
如果我們由烹飪向著社會領域稍加推展,人們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社會交往的尺度與分寸把握,或許同樣可以成為生活衡量社會風氣好壞的試金石。盡管鑒於醋與「吃醋」「醋意」有較高的關聯度,「添油加醋」引入社會生活時多屬貶義,常與背後講人壞話、風評添枝加葉、遇危落井下石之類的壞事聯系在一起。然而,如若我們拋開醋的貶義指向,僅從加油與助力的正面效應上去理解,呼喚人際少點冷言冷語、少點相互提防、少點惡意拆台,在他人困難時多一些幫助、迷惘時多一些疏導、誤解時多一些規勸、墮落時多一些警告、奮進時多一些鼓勵,「加油」的細節累積就能慢慢形成強大的歷史推力,友善、信任與和諧的滾滾暖流就會不斷湧入社會生活,讓世界充滿愛的美好理想肯定就不會停留於向往的層面上!(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