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99年女孩兩年遊玩30城挖掘300種小吃,長胖20斤「但更開心了」

2024-04-03美食

溫州女孩董臻璇今年25歲,自稱是一位資深美食「挖掘員」。她把挖掘美食當成全職工作已經兩年,在抖音上積累了將近200萬粉絲。

董臻璇探店,以簡單直接為風格,連網名都直截了當,就叫 「溫州探店達人」,不帶形容詞也不加名字字尾。她的抖音,常以細聲細語的一句「老板,我要一份——」開場,再把鏡頭對準店主和攤販,和他們閑嘮家常,呈現最尋常的那一類街頭小吃的制作過程。

董臻璇抖音賬號目前已經有近200萬粉絲

「這才是真正的人間煙火氣 」「聽嘮嘮家長裏短,放松一下心情」,粉絲評價裏的董臻璇就像一個親近的鄰家女孩,是代替他們漫遊街巷、發現美食的互聯網替身。董臻璇的粉絲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和她是同齡人。他們喊她「小溫」,喜歡看著她的短影片「下飯」,更喜歡跟隨她的腳步,認識全國各地的小老板,體味微小而平凡的溫暖。

「小溫」的溫州,快樂美食老家

董臻璇的探店生涯開始於2022年年初。當時她在一家建築公司做預算員,工作板正又枯燥。意識到 「這不是自己真正熱愛的事兒」,她開始尋找盛放興趣的自留地。

開啟探店,是一次枯燥工作之余的靈光一閃。她喜歡看抖音,尤其鐘情美食探店影片。在一次深夜瀏覽後,心裏的一個念頭越來越強烈:自己是個資深吃貨,喜歡美食,平時也愛拍照和記錄,不如也試試探店。

董臻璇的吃貨日常記錄

啟動的第一步,她想從最熟悉的日常入手。溫州是美食之城,小吃琳瑯滿目,不愁沒有選題。她先選擇了敲餛飩,這是溫州本地最接地氣、群眾基礎最廣泛的美食,承載著幾代人的回憶。她在路邊隨意選了一家小攤,把攤主阿姨制作餛飩的過程拍了下來,簡單配音和剪輯,就按下了釋出鍵。

第一次試水,影片播放量短時間內就超過了六百萬。一條簡單的生活記錄,竟能收到這麽多回聲,董臻璇倍受鼓舞。她創作欲高漲,將鏡頭對準更多街邊小吃。這些影片被歸集在「尋味溫州」系列裏,目前已經超過了一百六十集。

在溫州美食上,董臻璇自詡是一個地道又資深的「挖掘員」,資歷從童年就開始積累。她的父母就是喜歡美食的老饕,溫州城裏有新鮮的餐廳或小吃,總是第一時間就帶她去嘗鮮。這些從小吃到大的美食,現在都成了她的選題素材,挨個拍攝。她最鐘愛的餛飩、糯米飯和瘦肉丸,出鏡尤其頻繁。對於她,這些從小就安慰脾胃的家鄉味道,也在創作瓶頸時舒緩了她的焦慮。

拍的越多,董臻璇逐漸摸到了竅門,用第一視角拍攝,讓網友仿佛跟著她在街頭探訪,和攤主寒暄,發現藏在城市生活褶皺裏的溫情時刻。她的影片沒有什麽新奇的運鏡,也不講究復雜的敘事技巧和剪輯,越接地氣,人氣就越佳。

深入「挖掘」溫州兩個月後,董臻璇的探店影片數據越發向好,收入也超過了當工程預算員的薪金。她辭了職,開始全職探店。

小吃捕手,在30個城市的街頭

全職「挖掘」美食後,董臻璇的腳步逐漸延伸向了更多城市。她像一個城市漫遊者,在夜市和街邊,尋找那些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的小吃。兩年裏,她到訪30多個城市,尋訪了300多種小吃。

每個月,她會給自己安排一到兩次外出的行程。每到一個新城市,她都要待上幾天,深入當地人的生活,在街頭巷尾細細尋訪,翻撿一道平民小吃背後的悠久歷史。

在深圳一個城中村,她找到了一家開了三十多年的煲仔飯小店。店主已經86歲高齡,仍興致高昂,每天都到崗上班,守護著自己的事業。這家店的招牌無火煲仔飯是他的自創——將厚砂鍋燒熱到350度,倒入生米、水和配料,不用開火,八分鐘就能悶熟。

爺爺對著董臻璇的鏡頭講述這道小吃背後的故事:在物資短缺的時代,老百姓囊中羞澀,吃不起好東西,餐飲人能讓顧客花一點錢就吃上熱飯,餵飽肚子,才稱得上有本事。他因此研究出了這道省力又省錢的平民小吃。即使到現在,一份加了海鮮和臘味的煲仔飯,也只要30元。

鏡頭裏,這個爺爺兩手顫巍地倒熱水,攪拌米粒,並展示了自己獨門的計時方法:在鍋蓋上放幾粒蔥花,蔥花燒幹,就能聞到飯香。這位86歲的老板,讓董臻璇感受到強韌的生命力。他的身體仍然硬朗,還對生活飽含探索的樂趣,早起喝一杯咖啡,中午喝啤酒,和年輕人沒有任何距離感。

在南京莫愁湖邊,她的鏡頭又對準了一對勤懇經營了37年的賣肉沫餡餅的老夫妻。老人回憶,他們從用糧票的時代就開始出攤了。一開始,一份餅換一毛二分錢的糧票,只加蛋,後來供給絞肉了,餅裏又加上了肉沫。等生活品質好了,肉又換成了筋道的黑豬肉。這道有歷史感的小吃,餵大了附近的三代人,也陪伴著夫妻倆逐漸變老。「以前市民喊我師傅或經理,現在喊爺爺和叔叔。」老人說。

董臻璇在抖音記錄的深圳無火煲仔飯和南京肉沫煎餅

在重慶街頭尋找糖畫攤子,是她投入了最多精力的一期。那位年過六旬的糖畫藝人從十五歲開始學藝,從藝四十多年,獨有一門制作立體糖畫的好手藝。藝人花了四個小時,用焦糖制作出一只精致又生動的孔雀花籃。為了盡可能呈現在現場感受到的視覺感,董臻璇也實實在在記錄了四個小時,又剪輯了兩三天,最終呈現出三分鐘的影片內容。「這是一門非遺藝術,能讓更多年輕人認識它,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重慶的糖畫起源於明朝,距今有500多年歷史,在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遺保護專案。

藏在街邊小吃背後的故事,讓董臻璇的創作沖動越來越旺盛。在街頭找小吃和故事的日子,她的日均運動步數常常超過3萬步。

是深夜食堂,也是人間劇場

董臻璇現在以兩天甚至一天的頻率更新著抖音。她的粉絲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喜歡看她的影片「下飯」,或者偷偷在深夜解饞。他們把這位同齡人當成信任的朋友,在一個新城市旅遊前,找「小溫」尋求美食建議。董臻璇不吝分享收藏的美食地圖,為粉絲提供參考。

粉絲們也是她的精靈。尤其那些像城市密碼般的夜市小攤,是其他城市的「小溫」才知曉的隱秘角落。天津的朋友向她推薦了「大餅夾一切」的一家小攤——一張大餅可以夾很多食物,飽腹感十足,是天津特色的豐盛早餐。徐州的大學生朋友不甘示弱,也推薦了一家特色卷餅店。老板ok哥個性率直可愛,面對顧客的各式需求,佯裝兇狠,永遠都以一句利落的「ok」回應。ok哥看似一個狠角色,實際內心溫柔。董臻璇到徐州時正值台風天,ok哥沒有出攤。過了兩三個小時,雨歇風停,不想放棄的她又去碰了碰運氣,老板出現了。

董臻璇喜歡和這一類市井裏風趣幽默的小老板交朋友。逢年過節,她會發去一些節日祝福。他們告訴她,這兩年,經濟實惠的平民美食越發受青睞,夜市上的小攤也越來越多。對於普通人,支一個小攤賣食物,是低門檻的創業。

「如果可以給他們帶來一些流量,他們就可能獲得更好的收入。」董臻璇感覺自己肩頭也像扛著一份責任。去年,在溫州逛夜市時,她發現一對賣章魚小丸子的聽障夫婦攤前門庭冷落。她買了一份,攤主夫婦打著手語向她道謝。隨手記錄的這條影片達到了7000多萬播放量,也引發了大量暖心評論,「勤勤懇懇,自食其力,勞動人民最純凈,最善良」。很多溫州市民按圖索驥,專程去鼓勵夫妻倆。

出現在她鏡頭裏的還有深圳街頭的一對年過七旬的老夫妻。他們的攤子一晚上賣六七十份炒粉,營業到淩晨五點。一份炒粉用料實在,有蛋有肉,只要十塊錢,對於下夜班的打工族,是一份稱心又實惠的宵夜。攤主夫婦來自重慶,在深圳打工多年,相濡以沫,辛勤營生。75歲的爺爺當過兵,做過廚師,家裏還有九十多歲的老母親要贍養。每天收攤後,他要先去買肉,才能回家補覺休息。71歲的奶奶和藹友善,總在提醒攤前的年輕人,慢慢吃,小心燙。「人不分年齡大小,永遠致敬勤勞的人。」這條溫馨的影片打動了很多也在漂泊奮鬥的異鄉人。深圳的粉絲特意路過小攤,買一份炒粉嘗嘗,支持老人的生意。

探店的這兩年,董臻璇胖了20斤。她的生活現在被排得滿滿當當,在探店和剪輯之外,幾乎只剩下睡覺的時間。「但但更開心了。」對於她,能把愛好變成職業,是一件難得的幸福事兒。她在大學學土木工程專業,這個專業的女生在就業範圍上有所局限,從事的多是預算員這一類工作。在同學看來,董臻璇的工作有趣又自由,可以遊歷全國各地,也探索出了一種新的職業可能性。

大學畢業後,董臻璇從事預算員工作

董臻璇覺得探店達人就像一個精靈,提供攻略,讓更多人知道一座城市有什麽美食,也能讓商家知道食客們的偏好。她探店時,常有店主向她請教怎麽拍攝短影片。她會建議他們,可以拍攝采購新鮮食材的過程,讓客人們更放心。越來越多的夜市小老板們開始嘗試新媒介,溫州的一家餛飩攤子,老板已經學會了每天開抖音直播,和本地外地的食客互動。

有時,董臻璇會帶著父母一起旅行探店。在邯鄲,她帶著父母一起去尋找一位賣雞蛋灌餅的「ceo」。小攤主風趣幽默,推銷食物如在講脫口秀,逗得眾人大笑。看著董臻璇認真地和攤主對話,做記錄,父母很欣慰,那個跟著他們鉆攤子吃美食的小女孩長大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平台立場

作者 | 劉之靜

編輯 | 姜蘇仁

統籌 | 楊園園

排版 | 靜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