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臨清民間傳說之(二十)。清真八大碗的歷史變遷。

2023-12-11美食

清真八大碗是一道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清真復式菜。它的形成來源於抱碗菜,而抱碗菜的形成又與明軍統帥徐達,常遇春和胡大海有著直接關系。

明初,以徐達和常遇春為統帥的明軍南征北戰,屢建奇功。這支明軍「循河北上,師次臨清」。臨清作為明軍的征戰要地,駐有大批回族軍士留守。他們祖居西域,飲食習慣多以牛羊肉為主。兵備戰爭期間,為了適應時間緊,方便快捷的軍事用餐特性。他們預先將牛,羊肉等食物,透過燉,炸,蒸等方法加工成熟制品。每到軍隊開飯時,火頭兵架鍋燒湯,他們每人面前放一大碗,放上預先備好的熟肉,炸裏脊,丸子,悶子等熟制品,加上蔥花,香菜,香油用熱湯一澆,便成了一碗可口飯菜。他的以小組為單位席地圍聚而坐,抱碗而餐。抱碗菜在回民軍中初觀雛形。

這種即營養豐富,又快捷經濟的用餐方式,逐漸融進了中原百姓生活習慣之中。由席地而坐,發展到圍桌用餐的民俗形式。後來又逐漸演變為八人八大碗同桌共餐形式。尋根溯源,從抱碗菜到現在的八大碗己有700多年的歷史。經過數百年歷代穆斯林廚師的不斷創新,發展,完善結合臨清穆斯林的生活習慣,在不違背伊斯蘭教義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臨清「清真八大碗」。八大碗以基本固定的形式流傳下來。

一,燒肉。酸香透爛,肥而不膩。

二,燉肉。軟爛醇香,湯汁醇厚。

三,裏脊,色澤紅亮,香透滑嫩。

四,巧閣,香嫩松軟,湯計爽口。

五,松花,味醇透爛,湯汁鮮香。

六,丸子,湯計清香,滑嫩勁道。

七,雜拌,清香爽口,味道各弄。

八,黃燜雞,肉爛清香,色澤金黃

八大碗多用在穆斯林家庭的紅事上。而過白事時,要用九大碗,就是在八大碗的基礎上再增加一碗羊肉燉海帶或羊雜湯。

故事來源於劉老師【臨清胡同文化】一書。

上桌前先上籠蒸制兩小時以上。

蒸好上桌。

蒸好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