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聆聽元旦民間故事與禁忌典故,品味中國傳統美食,迎新年好運

2024-01-01美食

愛講故事,永遠充滿希望的中國人是這樣吃美食過元旦節的。

元旦,是一個全球性的節日,標誌著新年的開端。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用自己民族特有的方式慶祝。

元旦節吃美食也是全球人民在慶祝節日時,絕不會錯過的重頭戲。

在中國,好吃好看的元旦節美食還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典故,和我一起聽聽這些有意思的故事吧。

1.餃子似元寶,招財又進寶,不同的餡料有不同寓意。

餃子是最具代表性的元旦美食之一。

傳說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看到很多窮苦百姓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用面皮包上羊肉、胡椒等驅寒食材,做成耳朵形狀的食物分給百姓吃,幫助他們抵禦嚴寒。

後來這種食物被稱為「嬌耳」,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餃子。

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因此在元旦吃餃子也有一整年招財進寶的寓意。

餃子餡的配料也有講究,韭菜餡代表久財,白菜餡代表百財,芹菜餡代表勤財等等。

人們在包餃子的時候,會將硬幣、糖、花生等包進餃子裏。吃到這些特殊餃子的人,會在新的一年裏好運連連。

2.年糕香甜軟糯,寓意年年高升,象征著美好期待。

除了餃子,年糕也是元旦節的傳統美食。在古代,年糕是一種用糯米或黃米制作的食品,口感香甜軟糯。

年糕的典故有著許多不同的版本,但較為出名的是江浙一帶流傳著地這樣一則傳說:

相傳春秋時代,吳國大夫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劍自刎而死。伍子胥死前囑咐親信: 「身死魂消之後,若家國有難,民眾缺糧。你們可到象門城墻之下,挖地三尺,能得到食糧。」

後來吳越大戰,都城被困,吳國彈盡糧絕。親信按其生前囑咐,果真挖到以江米粉蒸制後壓制成的「城磚」。

此後,每逢過年,當地便蒸制類似的食物,以紀念伍子胥,稱之為年糕,並沿用至今。

隨著時間的推移,年糕的制作方法也不斷創新,現在的年糕有很多不同的口味和形狀,如紅糖年糕、桂花年糕、印花年糕等。

曾經被蒸煮控幹,用以應急食用的年糕,也逐漸常態化,食之便有了「日子蒸蒸日上,事業年年高升」的寓意。

因此,在元旦節食用年糕,代表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待。

3.湯圓甜蜜渾圓,象征幸福團圓,家庭和睦。

相傳在遠古時期,後羿因為射日有功,天神賜下仙藥,希望後羿能夠長生不老。卻沒想到後羿的徒弟逢蒙要搶奪仙藥。

為了防止仙藥被奪,嫦娥吃下了仙丹飛升而去。後羿殺了逢蒙之後,對嫦娥日夜思念。

天帝王母都對嫦娥非常同情,就提議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月圓之日,讓他們夫妻二人團圓一天。

為了表達久別重逢之情,後羿就揉了圓圓的、可愛的小面團。並在面團中,包裹了甜蜜口感的白糖與黑芝麻,來表示自己此刻的心情,於是湯圓誕生。

但歷史上有證可查的湯圓,其實起源於宋朝的明州,也就是現在的浙江省寧波市。

那時的湯圓,是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的。

又因為湯圓在鍋中煮時浮沈不定,因此得名「浮元子」。

明代以後的各種時令節慶日,這種煮在湯內的圓子類別食物非常盛行。

渾圓糯米表皮的內裏,不論是有糖餡或堅果餡或蔬菜餡或肉餡,開始有了統一稱呼,即湯圓、元宵。

「元宵」的叫法主要流行於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較多稱為「湯圓」。

但無論南方還是北方,湯圓在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中都非常重要,有始終不變的團團圓圓、家庭和睦的寓意。

4.食五辛盤,發五臟氣,助健康長壽。

五辛盤亦稱「辛盤」、「春盤」,是五種帶有辛味的蔬菜。是古人在新年這天以蔬菜、水果、餅餌盛於盤中饋贈親友的習俗。

晉代【風土記】中說: 「元日造五辛盤」,「五辛所以發五臟氣,即蒜、小蒜、韭菜、蕓苔、胡荽是也」。

意思是立春以後,各器官開始生發,吃辛辣的食物有利於陽氣生發,行氣、行血,生發五臟之氣,對身體有一定的健康作用。

這裏的五辛盤食材也指的是大蔥、大蒜、韭菜、茼蒿、芥菜等。

不過再後來,不同地區的五辛盤食材開始有所不同,這樣大家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進行選擇。

比如,元旦節這天一定要吃生菜的習俗就可能與古代的立春日食生菜的傳統有關。

在中國南方地區,元旦期間吃生菜寓意著「生財」和「財源廣進」。人們相信食用生菜能夠帶來好運和財富。

5.腐竹老少鹹宜,寓意「富足」,望來年闔家富足安康。

腐竹是一種營養豐富、口感獨特的食品,常被用於烹飪各種菜肴。

相傳唐代有一位豆腐師傅,他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縣以制作豆腐謀生。但其老母親牙口不好,又吃膩了豆腐,有孝心的他總是苦思冥想適合的選單。

有一次,他在煮豆漿時,發現豆漿上面會結一層膜,撈起準備扔掉時,竟發現這層膜頗有韌性,便隨手往晾衣桿上一掛,這就是最初的腐竹雛形。

瀝幹後的豆皮材質堅硬,別具一格。他突發奇想,這豆皮風味如何?

於是,他先是掰下小塊幹嘗一口,發現並不好咬動。於是他打算泡泡水再看,沒想到泡水之後的幹豆皮變得柔韌清香,他趕緊將其切斷,清炒了一盤端給老母親品嘗。

老母親吃了贊不絕口,非常喜愛。後來越傳越廣,幹豆皮逐漸被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接納和喜愛。

幹豆皮因其形似枯竹,百姓們便將這份美味稱為腐竹。

後經歷代人的改良,便成就了現在用各種豆類做出的,更加有營養的腐竹。

腐竹的這段充滿「仁義禮孝」的傳說典故,加之與「富足」特殊的諧音,也逐漸承托起大家對來年富足安康的美好憧憬,是元旦節不可錯過的一份美食。

6.紅燒肉,香氣飄,寓意來年越過越紅火。

紅燒肉在中國各地流傳甚廣,是一道著名的大眾口碑菜肴。

相傳北宋時期,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研制出豬肉的一種新做法,即紅燒肉。

因為沒有閹割小豬的技術,導致豬肉不明原因的腥臊味有些重,因此多數人更願吃沒有腥臊味的牛羊肉,不願吃豬肉。

不被士大夫、富紳等人接受的豬肉,也僅僅只是貧困百姓用於改善生活的副食品。

東坡先生為了發揚紅燒肉可謂是盡心盡力,他在【食豬肉】中寫道,「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因之「地表最強美食帶貨詩人」——蘇仙,美味的紅燒肉水漲船高,豬肉有價無市。

古代的普通老百姓,一年到頭很難有機會、有余錢吃到肉食。

紅燒肉這種色澤紅潤,香飄十裏的美食,就更是只有在重要節日,才吃得上。

因此,作為犒勞自己辛苦一年的美食和寓意來年紅紅火火的紅燒肉,借著大家的嚶嚶期待而廣為流傳。

即使生活條件好太多了的現代,人們已經步入小康生活,好吃好看又寓意來年紅火的紅燒肉,仍然是元旦節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7.元旦吃魚,寓意知足常樂,吉慶有余。

魚與「余」諧音,元旦吃魚有年年有余、吉慶有余的美好寓意。

關於吃魚的起源和寓意,有以下兩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馮諼與孟嘗君的故事

馮諼聽說孟嘗君正在招賢納士,貧困潦倒的他便前去投奔。

但他被卻被孟嘗君安置在地位較低階的住所裏, 因為孟嘗君要養那麽多門客也快花光錢了 。

這個略有才氣的馮先生並不清楚孟當時的具體情況,他對自己的職位相當不滿意,便抱著一把纏著草繩的劍引吭高歌: 「長劍啊長劍,我們還是回去吧!這裏吃飯連魚都沒有。」

孟嘗君聽了他的話,覺得馮既真實又有趣,也反思確實是自己照顧不周,就把馮的級別提高了。這下馮諼有魚吃了,也住上了好的房子。

但馮先生並不滿意他現在的狀況,三番五次故伎重施。孟嘗君雖然不悅但是隱忍不發,盡顯出他大度、 善禦人才的領導力。

孟嘗君被齊王貶官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後,這的百姓不拜高踩低,仍夾道歡迎。馮看了也挺感動的,就決定幫幫這個老實憨厚到沒錢了還在給自己找魚吃的落魄大佬。於是,他獻出著名計策-狡兔三窟。

「狡兔有三窟,才能免於一死。你現在只有一窟,還不能高枕無憂,讓我再為你鑿兩個窟吧。」

於是他遊說梁王,使梁王派人請孟嘗君到梁國為相,又遊說秦王,請秦王邀請孟嘗君到秦國為相。

效果立竿見影,齊國的君臣都害怕孟嘗君為秦國效力,會對齊國不利,就趕緊把他接回了齊國。

魯國國相公儀休的故事

公儀休嗜魚如命,但堅決拒絕接受他人饋贈的魚。他認為自己身為一國國相,已有能力能夠頓頓吃魚。

如果,現在他還接受別人饋贈的魚,那一旦相國之職被免,再想天天有魚吃,恐怕就難上加難了。

這兩個故事都傳達了一個道理,好心態決定一切,煩惱是一時的,人要知足常樂,自然年年有余慶。

8.元旦吃雞,寓意萬事大吉,抓住更多財運。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認為「雞」和「吉」諧音,便將祈福吉祥如意的心願寄托在了雞的身上。

吃雞爪寓意著抓財,啃雞骨頭寓意著出人頭地。

因此在元旦這樣的重要節日,吃雞爪成了一種傳統習俗,寓意著來年能夠吉祥如意,抓到更多財運。

而雞蛋和元旦,更是應景。因為「元旦」與「圓蛋」諧音,吃雞蛋象征著團圓。

在【風土記】中記載: 「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

【荊楚歲時記】也有提到: 「梁有天下不食葷,荊自此不復食雞子,以從常則」。

元旦吃雞爪的做法有很多,比如辣子雞。

制作辣子雞時,需要先把雞肉切小,然後倒入鍋中翻炒,最後輔以花椒、辣椒、胡椒等調料,攪拌均勻即可食用,麻辣鮮香,越辣越過癮。

9.四喜丸子,壓軸菜,寓意人生四喜,萬事呈祥。

四喜丸子是中國傳統名菜之一,寓意福祿壽喜四大人生喜事。因此它常用作喜宴、壽宴等宴席中的壓軸菜,以取其吉祥之意。

據傳,四喜丸子創制於唐朝,與張九齡有關。張九齡是唐朝的一位才子,他在一次科考中高中頭榜,皇帝因此將他招為駙馬。

當時,張九齡的家鄉正遭受水災,他的父母背井離鄉,不知音信。

舉行婚禮那天,張九齡得知了父母的下落,便派人將父母接到京城。

喜上加喜,張九齡讓廚師烹製一道吉祥的菜肴以示慶賀,廚師端上了四個炸透蒸熟並澆以湯汁的大丸子。

張九齡詢問菜的含義,廚師回答:「此菜為‘四圓’。

一喜,老爺頭榜題名;

二喜,成家完婚;

三喜,做了乘龍快婿;

四喜,合家團圓。」

張九齡聽了哈哈大笑,連連稱贊,說:「‘四圓’不如‘四喜’響亮好聽,幹脆叫它‘四喜丸’吧。

元旦節不光是中國特有,西方國家的人們也會慶祝。

在西方國家,也有其獨特文化背景下的元旦美食。

在英國,人們會在元旦節吃烤鵝。

這一傳統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當時英國人會在聖誕節期間飼養鵝,然後在元旦節將其烤熟享用。

烤鵝通常會搭配蘋果醬、薯仔泥和蔬菜等,是一道豐盛的節日大餐。

在美國,元旦節的傳統美食是烤火雞。

這一習俗源於殖民時期,當時英國清教徒移民到美國,將烤鵝的傳統帶到了新大陸。

由於美洲大陸沒有鵝,他們便用火雞代替鵝來慶祝節日。

烤火雞通常會填充各種餡料,如麪包屑、蔬菜和香料等,烤制後外皮金黃酥脆,內部鮮嫩多汁。

元旦節必須得吃的美食,豐富多彩,它們還是文化傳承和歷史記憶的載體。

無論是中國的餃子、年糕、湯圓、五辛盤、紅燒肉、腐竹、雞、四喜圓子,還是西方的烤鵝、烤火雞,這些美食都寄托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祝願。

在品嘗元旦節美食的時,我們也可以了解它們背後的典故和文化內涵,感受不同時期美食的獨特風情。

吃飽喝足,用傳統吉祥、有趣好玩的方式來慶祝新年伊始

在元旦節,人們在享用美食的同時,還會透過以下方式慶祝:

1.跨年晚會: 各大電視台和廣播電台會舉辦盛大的跨年晚會,邀請明星藝人表演精彩節目,與觀眾一起倒數迎接新年的到來。

2.煙花秀: 人們會在元旦的夜晚燃放煙花,欣賞美麗的煙花秀,寓意著迎接美好的未來。

3. 舞龍舞獅: 舞龍舞獅者會表演各種高難度動作,為新年帶來喜慶和祥和的氣氛。

4.賞花燈: 人們會欣賞各種美麗的花燈和燈籠,這些花燈和燈籠不僅美化了夜晚的環境,還寓意著祈福和祝福。

5.猜燈謎: 這是一種古老的遊戲,人們會猜燈謎以迎接新年的到來,增加節日的趣味性。

6.放風箏: 在開闊的地方放風箏,欣賞美麗的天空和風景,寓意著放走煩惱和迎接新的開始。

7.祈福: 人們會在元旦這一天前往寺廟或教堂祈福,祈求平安、健康和幸福。

過元旦節時,根正苗紅的中國人需註意哪些傳統禁忌?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元旦節有以下流傳甚廣的禁忌需大家盡量註意:

1.忌浪費食物: 食物被視為生命的象征,浪費食物被視為對生命的不尊重。因此,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餐館,都應該盡量避免在這一天浪費食物。

2.忌打破物品: 破碎的物品被視為不吉利的象征,可能會帶來不好的運氣。因此,無論是家中的餐具還是裝飾品,都應盡量避免在這一天打破。

3.忌說不吉利的話: 語言被認為是能夠影響命運的一種力量,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應該盡量說出積極、正面的話語。

4.禁忌做重大決定: 新的一年的開始被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人們認為在這個時候做出的決定會影響到整個新的一年,因此,無論是工作上的決定還是生活中的決定,都應該盡量避免在這一天做出。

讓我們邊聽故事邊享受美食,一起慶祝元旦,迎接美好新年。

在這裏,也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幸福安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