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濃香型大曲酒春初夏末入窖酸度如何控制?

2024-06-12美食

所謂春初夏末是指陽歷2月中旬一7月中旬,前期主要任務控酸(2月中旬~6月初),夏季在控酸的同時,加強降酸。

(1)減曲加酶(幹酵母、糖化酶)

減曲多少一般以當時氣溫來定。2月中旬至「五一」前減曲1/3,氣溫升至25℃以上減曲1/2,且減曲同時必須加酶(在保證總糖化力降低10%的情況下)。減曲雖緩和發酵,但存在著雜菌產酸優勢,對正常酒精發酵影響較大,且曲量減少,黴菌、酵母菌等也減少,致使糖化發酵力不足,浪費澱粉,影響出酒。減曲加酶,可增強有益微生物種間優勢,抑制產酸雜菌活動,保證澱粉所需微生物(酶)量利於澱粉充分轉化。

(2)控水

眾所周知,水大酸高,隨地溫的升高、應考慮控水。控水不要一次控死,應分兩次控水。控水勢必影響產量,縱觀全域以控酸為重。待入窖溫度上升至25℃以上時,應穩定用水,否則給夏季糧醅的傳熱帶來困難,影響其質素。夏季生產應穩定用水,雖說初春前期控水,但隨著用曲量、糠殼減少,控水後的水分仍能滿足生化反應的需要,故夏季生產不主張較大的入窖水分。

(3)減少輔料用量

輔料在發酵過程中主要起疏松酒醅,增強骨力的作用,在保證糟醅柔熟不膩的情況下,必須把輔料用量減下來,相對地減少了糟醅的溶氧量,緩和了各種生化反應,使糧醅入窖後升溫緩慢,升酸振幅小。輔料減少一般分兩次,最終降至16%-18%。

(4)適時疏散澱粉是控酸的重要措施

隨著地溫的升高,必須考慮到疏散澱粉濃度。澱粉濃度高,發酵猛,產酸高。

常見降低澱粉濃度的方法:①減料:「五-」開始減料,降低糧楂澱粉濃度;②不分精次配料:清明節前後著手考慮精次不分,混合打醅,以有效地降低大精的澱粉濃度,緩和發酵速度節約原料。在降低澱粉的同時,勢必增加入窖酸度(回酷量增大),這時入窖酸度不很高,糧楂質素較好(有骨力,彈性好)發酵阻力小,對入窖糧醅糖化發酵影響很小。適宜的入窖酸度起到以酸治酸,抑制雜菌繁殖,強化酯化功能的作用。

(5)降低入窖溫度是控酸最好的辦法

清明節前後入窖溫度很易控制。從2月中旬把溫度降至13-15℃(比平時低2~3℃)。入窖溫度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發酵速度和頂火溫度。入窖溫度低,發酵較為緩慢,頂火溫度較低,產酸菌產酸能力差既利於酒精生成又控制升酸。

(6)嚴格控制鼓風、晾楂時間

鼓風、晾楂有著降酸降溫的作用,前期糧楂溫度較高,雜菌不易侵人,主要是排酸、降溫期。中、後期隨糧精溫度降低,在降溫排酸同時伴有感染雜菌生酸。待溫度降到一定程度,升酸、降酸平衡時,立即停風加曲,迅速入窖,否則時間過長,升酸較大,糧粒表面幹燥,給糧醅糖化發酵帶來困難。一般夏季鼓風時間以30~35min為宜。

(7)青黴素抑菌

青黴素抑菌機理,主要是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合成,對真菌(酵母菌、黴菌)影響不大,使用方便,有效抑制產酸菌活動。使用時應考慮以下兩點,①使用量應根據糧醅汙染情況來定。一般青黴素用景為0.5-1u/g糧,大於1.5u/g糧會影響正常發酵,產酒苦味重,副作用大。②若入窖酸度大於2.0時,不需再用。因青黴素對酸較為敏感,酸高易失活,況且較高入窖酸度,對產酸菌已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8)回糟適時放底

當入窖溫度在20℃以上時,及時把回糟放在空底,承接黃漿水,抽底降酸。

(9)其他

①縮短糧楂外露時間:糧精人窖迅速,每人一拉平並撒少量稻殼。洋河酒廠試驗,糧楂入窖後撒少量稻殼者無酸度變化外露者酸度上升 0.2~0.3。

②嚴禁溫水(冷水)施量:溫水(冷水)施量,水分難以進人顆粒內部,附水多,發酵快,來火猛,酵母衰,生酸振幅高,酒醅暗淡無光。

③合理使用雙輪底糟:雙輪底糟內酸很大,若不及時處理則會造成入窖糧精酸度升高,影響出酒。因此,應在4月中旬把雙輪底糟打入回糟,或放在糧精上面串蒸作為丟糟處理。

④及時揭開保溫材料(稻草或麻袋)。2月下旬及時清理稻草,寧早去草使微冷,不可去草過遲。若保溫過頭,酒醅倒熱生酸。

⑤嚴密封窖,適時踩窖,進一步搞好工藝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