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含有大量重金屬寄生蟲,攤主都不吃的「臟魚」,你吃過幾種?

2023-12-06美食

俗話說年年有余,有余有魚,沒有魚怎麽能行?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對於吃魚就有著別樣的執著!

可是在這世上,有五種魚吃起來一定要小心,有的體內還有病菌重金屬,甚至還有寄生蟲!想要吃它們得費好多道工序,被譽為菜市場「最臟」的五種魚!

01

黃骨魚

作為一種生活在淡水中的魚類,黃骨魚因其獨特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而備受消費者青睞。

它的肉質鮮嫩,口感獨特,不論是清蒸、燜煮還是煮湯,都能展現出誘人的風味,但是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我們也應關註其背後的問題。

黃骨魚具有強大的生存能力和廣泛的食物來源,在汙水淤泥成積的地方生活的遊刃有余,同時也以各種生物為食,包括昆蟲、幼蟲、小型水生動物和植物殘渣等。

這樣的特性使得黃骨魚能在各式各樣的環境中存活並繁殖,但也可能導致其體內含有一些細菌和寄生蟲。

黃骨魚有的甚至是以腐肉為食,這無疑增加了其體內病原菌的風險,因此在食用黃骨魚時,需要註意選擇新鮮且經過正確處理的產品,以保障食品安全,儲存和烹飪時也需要確保殺滅所有細菌和寄生蟲,避免造成二次汙染。

盡管黃骨魚的味道鮮美,但由於其擴大的飲食習性,會導致體內積聚更多的重金屬和汙染元素。

重金屬如鉛、汞等對人體有害,如果長期大量攝入,可能會引起神經系統疾病或腎臟損傷,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要選擇來自可靠渠道的黃骨魚產品,並控制適當的食用量。

根據專家建議,每周不宜食用黃骨魚超過2-3次,而且平時也要搭配其他富含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促進體內的解毒作用。

由於現代工業化行程加速了自然環境的惡化,野生黃骨魚的數量大振幅下降,圈養繁殖成為了主要的供應渠道,但是黃骨魚對環境條件要求較高,生長周期較長,這給養殖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黃骨魚需要持續流動的清潔水和豐富的溶氧,否則很容易發生疾病和死亡,同時兩年的養殖周期也增加了風險和成本。

這意味著農戶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才能成功,而市場價格的波動也會對生產造成很大沖擊,所以我們要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關心農民的勞動和生計。

02

鯰魚

鯰魚分布廣泛,生長迅速,是中國常見的淡水魚類之一,古籍中記載鯰魚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具有強筋骨和延年益壽的食療效果,能和魚翅比上一比。

在農村餐桌上也曾經十分常見,然而近年來,消費者不再青睞鯰魚,餐桌上鮮見其蹤影了。

但是說起來原因嘛......一是民眾對鯰魚健康安全性存疑,鯰魚對生存環境要求極低,即便生活在汙水溝和垃圾堆中也能生存,更有甚者,一些不法養殖場為節省成本,直接利用豬欄和廁所的汙物來飼養鯰魚。

長期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存,鯰魚體內積累的重金屬和有害物質是相當可觀的,簡單的烹調方法很難去除,食用後對人體也會產生一定危害。

而且近年來外來的埃及胡子鯰大量繁殖,與本土胡子鯰發生競爭,也對鯰魚的品質和數量構成了威脅,這些因素導致民眾不再信任鯰魚的衛生質素。

二是鯰魚的風味與市場上其他魚類相比確實欠佳,野生鯰魚生活在河床淤泥中,魚體和內臟的土腥味極其明顯,很難在烹調過程中去除幹凈。

相比之下,鯪魚和鱘魚,它們攝食的蛙類、軟體動物和水生植物所帶來的腥味要輕很多。

再加上近年來人們對海鮮的興趣與日俱增,使得味道更為鮮美的海水魚類如石斑魚、帶魚占據了餐桌的主角,這導致鯰魚的市場需求大幅下滑。

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鯰魚的食用價值,事實上部份品種的野生鯰魚和精心飼養的養殖鯰魚,如果經過層層篩選和精心烹調,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有害物質的殘留,風味和口感也可以得到極大的改善。

譬如,紅燒鯰魚入口鮮嫩,清蒸鯰魚保留了魚肉的鮮美原味,再配上自制的調味汁,可以與高檔的海鮮媲美,而且適當食用鯰魚對於兒童和病後體弱的老人來說,具有一定的補中益氣、強身健體的食療效果。

鯰魚的食用安全問題和口感改善空間仍有待商榷,但我們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03

羅非魚

近年來,羅非魚因其獨特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備受青睞,作為一種外來物種,它極強的生存能力令其成為了中國重要的水產養殖品種。

但由於特殊的生活環境,人們對它的看法並不一致。一方面,羅非魚被譽為生命力強大、適應力強的水產資源,另一方面,又有不少人對其持懷疑態度。那麽,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羅非魚這一爭議性食材?

我們來看看羅非魚的基本情況,羅非魚是一種熱帶淡水魚,原產地在非洲的坦噶尼喀湖,20世紀80年代,中國從非洲引進了羅非魚,主要品種包括莫桑比克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和尼羅羅非魚等。

這些羅非魚被引入中國南方多省進行圈養繁殖,很快因其生長迅速、繁殖能力強而成為重要的水產養殖品種。

然而正是羅非魚的這些特性也使其成為一種富有爭議的食材,羅非魚能夠快速繁殖,部份個體逃離養殖區,大量殖入野外水域,對本土魚類構成生存壓力。

而且羅非魚的超強環境適應力和抗汙染能力,也使其經常被發現在城市汙水溝渠及工業廢水區活動,這成為許多消費者擔憂的原因。

環境汙染問題,羅非魚被認為是一種能夠在惡劣環境下生存的魚類,在一些城市的排水口,經常能看到大量羅非魚活動。

這是因為羅非魚能夠耐受高汙染物含量,並透過攝取水中的有機物凈化水質,但是這也導致了一些人認為羅非魚生活在臟亂的環境中,身上攜帶著各種有害物質,因此他們在消費羅非魚時要格外小心,以免攝入過多的有害元素。

有些人喜歡羅非魚的味道,認為它鮮美嫩滑,尤其是烹飪得當的情況下,另一些人則表示不喜歡羅非魚的味道,主要是因為它有一種特殊的土腥味。

而且部份文獻指出羅非魚中含有一定的毒性物質,如土黴素等,這也是讓人們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

而且羅非魚的安全性問題也不容忽視,野外水域中的羅非魚長期處於汙染環境,體內殘留物可能超標,而養殖場中的羅非魚如果飼料及水質控制不當,也會增加重金屬等汙染物的積累。

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時應優先選擇規模化養殖場出品,並檢視檢測報告,確認其安全性。

04

清道夫

在食物鏈中,清道夫魚處於底層,主要攝取已經死亡的魚類屍體中的營養,這些屍體中往往含有大量細菌、寄生蟲和其他致病微生物,被清道夫魚吞食吸收後,這些有害物質就會進入水體,加重水質汙染,對其他水生生物構成威脅。

雖然外形可愛,清道夫魚並不適合作為食材,它們的肉質缺乏營養且味道不佳,其次,清道夫魚本身屬於外來入侵種,身上攜帶的細菌和寄生蟲容易引起疾病傳播,此類魚類體內含有的高濃度金屬元素,尤其是鉛和汞,可能導致肝臟損害甚至癌癥。

因此食用清道夫魚不僅會影響自身身體健康,也可能加劇本地生態系的問題。

清道夫魚食用的動物屍體中也有可能有其他汙染物或者寄生蟲,比如農藥殘留、重金屬等,這些汙染物會積累在清道夫魚體內。

如果人類食用清道夫魚,這些物質就會進入人體,對身體造成損害。食用清道夫魚也會增加環境汙染的風險。

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汙染問題,每個人都應關註生態保護工作,避免過度依賴清道夫魚進行人工幹預,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環保理念。

同時政府相關部門也要嚴格把控清道夫魚進口貿易環節,防止外來侵擾者繼續破壞本土生態系。

05

黃鱔

黃鱔是我們江河湖泊那裏都能見到的小家夥,它口感豐富,營養充足,因此備受人們歡迎與喜愛。

這種魚的營養價值很高,具有很強的滋補作用,一些人買回家大部份也都是紅燒或者煲湯,其肉質鮮美,口感獨特。

然而,這種美味背後卻隱藏著一些見不得人的危險,不僅讓大家望而卻步仔細斟酌。

黃鱔體內隱藏著一種名為顎口線蟲的寄生蟲,這種寄生蟲生命力頑強,在人體內可以自由遊動,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尤其是在沒有煮熟的情況下,那麽這些寄生蟲就會隨著黃鱔進入人體,帶給人們意想不到的健康威脅。

但是,美味難以抵擋,關鍵是它不僅美味,並且還很有營養,這誰能抵抗得了?

所以黃鱔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之上,為了避免感染的風險,專家建議選擇養殖黃鱔。

消費者在購買黃鱔時,也可以透過觀察黃鱔的外觀、聞其氣味等方式,判斷黃鱔是否新鮮、衛生。

同時,選擇圈養繁殖的黃鱔,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種有效方式,讓我們在面對美味與健康的博弈時,能夠做出明智的選擇,圈養繁殖的黃鱔肉質鮮嫩,口感獨特,且能有效預防寄生蟲感染的風險。

盡管黃鱔體內有寄生蟲,但只要將其徹底煮熟,就不會發生中毒,然而為了健康,我們還是建議大家在食用黃鱔時要謹慎,盡量選擇圈養繁殖的黃鱔,避免食用野生黃鱔。

讓我們在追求美味的同時,也註重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