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中國最好吃的10大特色小吃,你吃過幾種?

2023-12-07美食

第十:湖南長沙的臭豆腐

長沙女孩子的一天,是以一碗臭豆腐結束的。

臭豆腐是湖南長沙的一道特色小吃,以其獨特的發酵工藝和「聞著臭、吃著香」的特色,成為很多人心中的美食之光,許多人大老遠跑到長沙打卡,就為了吃一碗臭烘烘的臭豆腐。

據說臭豆腐最早起源於北京,是由安徽的一位落第秀才在無意間發明出來的,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不過,真正把臭豆腐發揚光大的還是長沙人,如今的臭豆腐早已成了長沙的一張名片,人們一提到長沙,首先就會想起臭豆腐。

臭豆腐獨特的風味,主要歸因於其獨特的制作與發酵工藝。2021年6月,長沙火宮殿的臭豆腐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正式成為中國非遺大家族中的一員。

盡管臭豆腐這個名字聽起來似乎並不雅觀,但其內在的美味卻讓人欲罷不能,它外酥裏嫩,口感豐富,吃了一次還想再吃第二次。

不過,這是對那些吃得習慣臭豆腐的人而言。

對於一些吃不習慣臭豆腐的人來說,卻完全不是那麽回事。他們會像對待榴槤的一樣對待臭豆腐,不要說吃了,就是大老遠聞到都要繞路走。

如果有時間,我勸閣下到長沙吃一碗臭豆腐吧。

第九:陜西的肉夾饃

陜西人的一天,是從一張肉夾饃開始的。

肉夾饃,一種深深烙印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的陜西傳統地方特色小吃,自古就以其多樣的口味和獨特的制作工藝享譽全國。臘汁肉夾饃、肉臊子夾饃、潼關肉夾饃,每一款都是極品,也是陜西人向世界展示他們駕馭食物的一種方式。

外觀焦黃、內藏文章的肉夾饃,制作工藝復雜,強調細節和慢工出細活,每一處細節都體現了制作者對火候的精準掌握。吃肉夾饃的時候,溫度以燙手為佳,這是對美食的一種追求態度。

老潼關肉夾饃,采用熱饃夾涼肉的獨特做法,饃酥肉香,爽而不膩,讓人吃一次記一輩子。

肉夾饃早已走出秦嶺,名揚四海,如今更是走出了國門,還被老外稱之為「中式漢堡」。不過,對於中式漢堡這個說法,陜西人是死活不認可的。甚至還有一種傳聞,說意大利披薩起源於咱們中國的肉夾饃,這裏面還有一個故事。

據說元朝時,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他對關中的肉夾饃一見鐘情,特意托關系拿到肉夾饃的制作配方,後來這哥們返回意大利,馬上就組織親戚朋友一起做肉夾饃。

按照配方,前期一切順利,眼看一家人就可以吃到中國進口食品肉夾饃了,可最後一步,無論他們如何折騰,始終無法把肉沫包進饃裏。馬可·波羅急得在廚房團團轉,可無濟於事。

最終有一個朋友提議,咱們幹脆別包餡了,就把這些肉沫抹在外面將就一下吧。於是,這個怪古隆冬的肉夾饃就被眾人推進了烤箱。

本以為本次美食引進計劃將以失敗收場,結果你猜怎麽著?經過烘烤後的肉夾饃,聞起來香噴噴的,吃起來脆酥酥的,一道傳世經典名菜,意式肉夾饃(披薩)就這麽誕生了。

如果有時間,我勸閣下到西安吃一塊肉夾饃吧。

第八:湖北武漢的熱幹面

武漢人的一天,是從一碗熱幹面開始的。

武漢熱幹面之於武漢,就如同米粉之於桂林,牛肉面之於蘭州,驢肉火燒之於保定,腸旺面之於貴陽,小面之於重慶,瓦罐湯之於南昌,鹵面之於莆田,沙茶面之於廈門,腸粉之於廣州,小籠包之於杭州,奧竈面之於蘇州,鴨血粉絲湯之於南京,煎餅果子之於天津,過橋米線之於蒙自,小鍋米線之於昆明,缽缽雞之於樂山……

這一碗承載武漢人情感與歷史記憶的特色小吃,早在20世紀初就已經出現在武漢三鎮的街頭巷尾,如今已經傳遍全國,香飄世界。

煮熟的面條經精心調制,色澤金黃,勁道爽滑,再搭配上由芝麻醬、辣椒油等多種調料混合而成的醬汁,口感香濃且富有層次感。

對武漢人來說,無論是在早晨的陽光下,還是在午後的微風中,一碗熱幹面都能帶來滿滿的幸福感。吃熱幹面,已經融入了這座城市的靈魂,刻在了每一個武漢人的味覺記憶之中。

對那些外出打拼的湖北人來說,熱幹面不僅是一種熟悉的美食,更是承載了他們對故鄉的思念,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家的味道。

不過,對於一些不習慣吃熱幹面的人來說,熱幹面顯得幹燥且過於濃郁,還容易粘稠在一起。

如果有時間,我勸閣下到武漢吃一碗熱幹面吧。

第七:山東鄆城的壯饃

壯饃我估計很多人都吃過,但問題是,鄆城在哪裏?山東及時雨,鄆城宋押司!對了,鄆城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公明宋江的老家。

壯饃,其實在北方是一種常見的街頭小吃,歷史上曾經叫「狀元餅」。不過,如今在不同地區,壯饃卻有不同的名字和叫法。

比如徐州壯饃,又叫鍋盔、鍋拍,以獨特的「腚踹面」制作工藝,制作出一個厚約1-2厘米,直徑約50厘米的圓形厚餅,搭配羊肉湯或者辣椒油享用,吃得滿頭大汗但真的很爽。

又比如河北保定的壯饃,會添加當地特有的驢肉進去,風味極佳。再比如河南和山東一些地區的壯饃,其形狀巨大,一個壯饃就足以滿足10個單身男子一餐的飯量,霸氣側漏。

然而,山東鄆城的壯饃卻在萬千壯饃中鶴立雞群。在這裏,壯饃叫「好漢餅」,名字取自「梁山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這個說法。吃鄆城壯饃,讀梁山好漢,霸氣側漏!

鄆城壯饃以面粉、牛肉為主料,經過揉搓搟壓,抹上一層牛肉餡,卷好按壓成橢圓形肉餅,再入鍋油炸至兩面金黃酥脆,垂涎欲滴。

有些店家還會在出鍋前加上一個雞蛋,賦予壯饃更豐富的味覺層次。

如果有時間,我勸閣下到鄆城吃一塊壯饃吧。

第六:貴州貴陽的絲娃娃

貴陽人的夏天,沒有高溫,只有絲娃娃。

去貴陽旅行的外地人,在街頭遇到這種類似於春卷的小吃都會駐足觀看,不僅場面壯觀,而且如果吃一下還會覺得十分美味。

這種類似於春卷的小吃就是絲娃娃。

其實絲娃娃也叫素春卷,是春卷的一種前進演化版。據貴州的稗官野史記載,絲娃娃的起源與一名當地的農婦有關,她用各種切絲的蔬菜和面皮包裹成食物餵養一個撿到的棄嬰,又因其形狀像嬰兒在繈褓中,故而得名絲娃娃。

絲娃娃由食客自行制作,各種新鮮蔬菜和配菜整齊擺放在小碟子裏,愛吃哪種就挑哪種,然後包裹在柔軟而有嚼勁的面皮中,蘸上特制的蘸水,一口塞進嘴裏,這就是爽爽的貴陽。

絲娃娃的配料是極其豐富的,據說最多有100多種,令人目不交睫,很容易陷入選擇恐懼癥。蘿蔔絲、海帶絲、黃瓜絲,木耳絲,芹菜絲,炸黃豆、糊辣椒,甚至還有青巖豬腳。

當然,也少不了貴州人最迷戀的折耳根。

除了眼花繚亂的配菜和勁道的面皮, 酸辣爽口的蘸水才是絲娃娃真正的靈魂。用貴陽人的話說:一蘸入味,二蘸入魂,三蘸入定。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如果有時間,我勸閣下到貴陽吃一次絲娃娃吧。

第五:廣東的腸粉

不辭長作嶺南人,只為一碗拉腸粉——蘇西坡

一盤膚白如雪、薄如蟬翼的腸粉,迄今已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腸粉最早起源於唐朝時期的瀧州,也就是現在廣東的羅定一帶。

到了清朝,乾隆下江南,大貪官和珅向這位老板鄭重推薦了腸粉這道地方小吃,乾隆前往打卡品嘗後,對這種口感爽滑的小吃贊不絕口,頓時龍心大悅,還誇獎和珅會辦事、會來事、會張羅事,並親口承諾明年給他升職加薪。

乾隆看這道小吃的外觀跟豬腸子差不多,靈機一動,禦賜親封了一個沿用至今的名字——腸粉。透過和珅這個經紀人的操作,經過乾隆這個頭部網紅的帶貨,腸粉名聲大噪,開始走出羅定,在廣東全省流傳開來。到了清後期,廣州街頭就已經可以聽到賣腸粉的吆喝聲了。

對於廣州人來說,他們可以不去茶樓喝早茶,但每個月一定要去吃幾碗腸粉,當然早茶裏面本身也有腸粉這道小吃。腸粉不僅是廣州人生活的一部份,更代表了廣州這種城市的煙火氣,成為廣州飲食文化對外傳播的一扇視窗。

到了今天,腸粉早已不局限於廣東省內,伴隨著粵菜在全國攻城拔寨,腸粉也早已走出了嶺南,成為風靡全國的一道風味小吃。

制作腸粉時,先將米漿澆在大網篩子的白布上,放入各種餡料,再送入特制的蒸爐隔水蒸熟,最後卷起來淋上醬汁,一道粉皮透明、餡料鮮美、醬汁濃郁的廣式腸粉就算是做好了。

抽屜式腸粉

其實在廣東,除了這種常見的抽屜式腸粉,還有一種布拉腸,就是用布來拉扯米粉,使其卷曲裹緊,形成厚而韌的腸粉。不過需要註意的是,拉扯力度和米漿的稠度要掌握精準。

如果有時間,我勸閣下到廣州吃一碗腸粉。

第四:雲南的鮮花餅

雲南人的浪漫,都在一塊鮮花餅上。

老婆餅裏沒老婆,鮮花餅裏有鮮花。彩雲之南,素有「鮮花國度」的美譽。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鮮花不僅可以賞玩,也可以吃。

雲南人不僅擅長栽培花卉,更在駕馭食物這件事情上得心應手。他們將鮮花融入烹飪制作,做出了驚艷絕倫的鮮花餅,並成為滇式點心(中國四大點心流派之一)的經典之作。

鮮花餅的制作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初期。

早期的鮮花餅,需精選上等的玫瑰花,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工藝方可制成。成品鮮花餅外觀精致,風味宜人。當時,雲南地方官聽聞乾隆帶貨廣東腸粉大獲成功,於是就命人連夜送往京城,獻給乾隆皇帝,請他幫忙帶貨,助力三農,直播傭金比例可以參考花西子和李佳琦……

鮮花餅作為清朝的宮廷禦點,深得乾隆和妃子們的喜愛。因此在雲南民間,這種制餅傳統和制作技藝開始廣泛流傳並延續至今,如今已經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員了。

鮮花有季節性,鮮花餅的制作也是因季而制,依時而食。經驗老道的雲南制餅人,她們會精選開放後呈半開狀,或者未開時的玫瑰花花瓣,以求達到味覺體驗上的最佳品質。

玫瑰花瓣要精心采摘和挑選,花瓣的顏色也要鮮艷亮麗,不能帶有任何瑕疵,采摘後也要立即保存,以避免花瓣變質影響鮮花餅的口感。

烤制過程中的鮮花餅花香四溢,滿屋飄香,制成後更是外皮酥脆,內餡鮮美可口,每一口咬下,都能感受到玫瑰花的馥郁香氣。

一口入味,兩口入魂,三口——吃完啦!

如果有時間,我勸閣下到雲南吃個鮮花餅吧。

第三:河北保定的驢肉火燒

要長壽,吃驢肉。要健康,喝驢湯。

沒有一頭牛能活著走出潮州,沒有一只兔子能活著走出成都,沒有一只鴨子能活著走出南京,沒有一只雞能活著走出廣東,沒有一只羊能活著走出新疆,沒有一頭老鵝能活著走出東北,沒有一只小龍蝦能活著走出長沙,沒有一個胡建人……同樣,也沒有一頭驢能活著走出保定,因為所有的驢子都被保定人做成了驢肉火燒。

保定驢肉火燒,一個融合了燕趙歷史與地方飲食風味的傳統小吃,其歷史源遠流長,最早誕生於明朝,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如今的驢肉火燒早已成了保定的一張名片,不僅深受本地人喜愛,也吸引許多外地遊客前來品嘗。

正宗的保定驢肉火燒,制作過程精細復雜,對烹飪技藝的要求極高。驢肉需要精心挑選,以多種調料長時間燉煮,以確保其肉質鮮嫩多汁且富有香氣。而火燒的制作也同樣考究,需要選用優質面粉與水揉捏成團,搟成薄片後在鐵鍋上烙制成圓形餅。當驢肉與火燒完美結合時,一道外皮酥脆、內瓤香軟的保定驢肉火燒就做好了。

剛出鍋的火燒夾上燉煮恰到好處的驢肉,再添上蔥花、辣椒等佐料,酥脆的火燒外皮、香軟的內瓤與鮮嫩多汁的驢肉交織在一起,形成層次豐富的混合口感,一口咬下,一種幸福感瞬間在口中爆炸,唇齒留香,綿綿不絕。

人民體質要加強,驢肉火燒加板腸。如果有時間,我勸你去到滄州河間吃一次驢肉火燒吧。

第二:新疆的紅柳枝烤羊肉串

新疆是個好地方,因為那裏有吃不完的羊肉串。

烤羊肉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不僅是大美新疆的一張名片,更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份,充滿了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情。

據考證,烤羊肉串在中國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而新疆烤羊肉串更是其中的翹楚。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新疆烤羊肉串透過春晚等傳播渠道,名聲大噪,此後一路向東,迅速風靡全國,成為如今中國夜宵界的絕對王者。

新疆烤羊肉串的獨特之處,在於其選材講究、工藝精細。大塊的羊肉,香氣濃郁,外焦裏嫩,再搭配新疆特有的紅柳枝和胡楊木炭,讓烤羊肉串散發著一股濃郁又特別的混合香。

在烤制過程中,紅柳枝分泌出的香氣和胡楊木炭的煙熏香氣,與羊肉本身的鮮美完美融合,簡直令人垂涎欲滴,簡直令人欲罷不能。

一口咬下去,仿佛身體瞬間飛到了新疆,看到了巍峨壯美的天山,看到了沃野千裏的那拉提草原,看到了霜林盡染的喀納斯胡楊林,看到了移步換景的獨庫公路,看到了瓜果瓢香的葡萄溝,看到了遼闊無邊的塔克拉瑪幹沙漠……

如果有錢,我建議閣下到新疆吃個烤羊肉串吧。

第一:北京的烤鴨

國宴名菜,北京烤鴨。2020年,美國CNN透過網絡投票評選全球50佳美食,北京烤鴨名列第5位,是中國排名最高的美食代表。

訊息傳回國內,很多吃貨強烈不服,中國美食那麽多,憑什麽上榜的是北京烤鴨?它味道也就馬馬虎虎吧,關鍵還那麽貴……

拋開味道不說,北京烤鴨真的很難吃嗎?

北京烤鴨作為中國的傳統名菜,以其獨特的口感和悠久的歷史贏得了世界性的贊譽,還頻頻被端上國宴,成為中國接待外賓的經典美食。

其實,北京烤鴨的魅力,不僅在於其外酥裏嫩的口感,更在於其背後所承載的文化和歷史。

北京烤鴨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份,也是中國歷史的一部份。每一口北京烤鴨,都是對歷史和文化的一次品味,所以,請大家以後就不要對北京烤鴨的味道再說三道四了,不合適。

早在南北朝時期,烤鴨就已經貴為宮廷名肴,不過那時的烤鴨不叫烤鴨,而叫炙鴨(載於南朝名著【食珍錄】)。到了明朝,伴隨著朱棣遷都北京,南鴨北渡,南京的地方特色美食烤鴨來到北京,變成了如今的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制作工藝復雜、精細且獨特,必須選用優質的肉食鴨,以果木炭火烤制,烤出的鴨肉外脆裏嫩、肥而不膩,散發出濃郁的果香。

如果有時間,我勸閣下到北京吃一次烤鴨吧。

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