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七十年代「下館子」,2元在街上飯店能吃些啥?滿滿都是回憶!

2023-12-16美食

前言 :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在回顧那久遠的七十年代時,我們情不自禁地慨嘆著時間的飛逝與人生的劇變。那個時代,每家每戶的生活都過得單純純凈,對食物的向往與追求都洋溢著另一種味道。

那時,進了飯館,迎面撲來炒菜與酒香交融,令人如癡如醉、 流連忘返 。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味這個時代特有的味道,感受這種質樸濃郁的煙火氣息。

其一

七十年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我們今天很不一樣。那時候,下館子算是奢侈之舉,很多人都只在一些特別日子或重要場合選擇到酒店吃飯。

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大家對於那段時間的留戀之情,因為那時候的酒店裏彌漫著濃濃的煙火氣息,成為人們生活當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在那個時代,人們的薪金普遍不高,一般勞動者的薪金在 30元左右,而農民的年收入則更低。

所以下館子對大多數人都不輕松。但這絲毫不妨礙人們去追求食物,因為當年酒店裏的食物總能令人 流連忘返

當時的酒店,規模雖小,卻環境整潔、菜肴豐盛。您可在此嘗到了紅燒肉,糖醋排骨,魚香肉絲等等多種正宗家常菜,每一道都回味無窮。酒店會按照時令對選單進行調整,以保證食客們能吃上最鮮的菜肴。

下館子的時候,大家都要事先買票,拿到相關糧票。接著在酒店大廳內,大家可選一個心儀的位子,等服務員喊好號碼,到櫃台拿菜。這一特殊的就餐方式使當時的酒店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七十年代初,中國飯店多為國家、集體所有,個人私營飯店比較少見。這一經營模式使飯店的服務質素與價格得到了一定的管制,但也使普通百姓到飯店就餐變成了比較奢侈的活動。

當時人們取得食物的途徑不同。對在國營企業、政府單位任職的工人,其口糧、糧票一般由所在單位集中提供。

而且對家庭中有老、小居民,則需按月糧票配給才能得到食物。糧票多少將視家庭人數而定,有粗糧、細糧之分,也有部份食用券。這些糧票,為老百姓解決溫飽提供了保證。

那段時間,中國餐飲行業采取統購統銷政策。然而各區域糧食供應情況有一些差別。

距離城鎮較近的區域糧食供應比較充裕,所以這些區域的飯店可免收糧票,讓顧客有了更加豐富的食物選擇。

在某些偏遠和貧窮山區,糧票仍很匱乏,因為糧食供應吃緊,而這些地區飯店普遍嚴格實行配給制政策。

火車、長途汽車、餐車提供的糧食一般不用糧票,旅客可用現金買些簡單的糧食。而且這種供應方式當時還不普遍,多數旅客出行時仍要靠內建糧食充饑。

七十年代餐館選單設計很簡單。供應主食以窩頭,饅頭,白米飯為主。要想買這批主食,客戶得出示糧票。

沒有糧票就拿不到大米。有時,有些飯店提供米飯面食,不需糧票,但價格比需糧票時要高些。

由於物價水平不高,普通百姓到飯店就餐經濟負擔比較小。受糧食供應緊張的影響,很多人在外面吃飯還是感覺到了一些壓力。

當時農村居民每月收入一般僅為幾元錢,需要用這一部份錢買口糧來保障全家溫飽。所以就算飯店便宜了,他們也怕隨便揮霍錢。

在計劃經濟與國家統一分配條件下,普通百姓難以獨立地過上富裕的日子。而且在那物質匱乏的時代,人的精神世界也是十分豐富的。

人與人相處很簡單,每個人在困難時都會相互關懷和幫助。現在人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很多人都變得機敏而淡漠。所以,在那艱苦卓絕的歲月裏,依然令很多人留戀。

人往往感慨良多,回想起當年粗糙的麪包窩頭。這些食品雖然質素不高,卻充滿了人情味。那時代的人心靈真誠,人生目標簡單明了。這一筆精神財富,在當今很難找到。

在當時物資比較缺乏的情況下,下館子絕對是件奢侈的樂事。而就是這樣一種奢侈反而成了很多人內心難以忘懷的回憶。我們來回顧下當年的下館子。

我們要知道那個時候物價水平如何。一碗面只要八分錢,肉面只有一角二分錢。一道菜通常要三至四角。

所以一頓下來一般不超過一、兩塊錢。這樣的價格現在看也許算不了什麽,但是到了那個時候,已經足夠令很多人畏懼了。

那個時代的人要下館子就得拿糧票。沒有糧票即使富有也不能到酒店吃飯。所以,對無糧票者,下館子絕對是奢望。

就讓我們重返當時的情景去暢想吧。每當夜幕降臨時,大街小巷的餐廳裏張燈結彩,撲鼻的清香令人垂涎。

而且多數人因糧票不足,進不了這些餐廳。而有幸能走進餐廳的人,都會謹慎地點幾一兩個道菜再品嘗。

當時酒店服務員普遍很熱情。他們耐心聽取客人的請求後很快就把飯菜端上來。客戶也將十分珍惜這一機會,並盡量多嘗一些食物。

結語 :

當時下館子還不普遍。許多人只在生日或節日等特殊日子選擇到酒店歡度。而幸運地能到酒店的人,也會把這一美好記憶深深印入腦海。

歲月如梭,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下館子已不是奢侈享受了。當年的美好記憶卻至今仍留在我們腦海。

每回想起那一段日子,大家無不感慨萬千,慨嘆那歲月的天真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