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家居

當年部隊大院宿舍少校中校配木沙發,上校配布沙發,大校配皮沙發

2024-10-21家居

還記得那個年代嗎?那時候的部隊大院,家家戶戶都是一個樣。開啟門,映入眼簾的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家具。沒有花裏胡哨的裝飾,沒有琳瑯滿目的擺設,有的只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這不禁讓人感嘆,現在的家庭哪個不是家具滿屋子?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部隊大院裏的家具故事,卻道出了一個時代的縮影。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值中國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時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部隊大院裏的生活也顯得格外樸素。那時候,不管是普通士兵還是高級將領,家裏的家具都是部隊統一配發的。這種做法不僅體現了當時的平等思想,也反映了那個年代物資匱乏的現實情況。

說起那時候的家具配置,可真是讓現在的年輕人大開眼界啊!別說什麽智能家居了,連個像樣的衣櫃都是稀罕物。咱們來細數一下當年部隊大院裏的"標配"

首先是睡覺的地方。普通軍官家裏,就是幾張木板床,上面鋪個草席就算完事兒。要是運氣好點,能混個藤床,那可就是"高幹待遇"了。睡覺時涼颼颼的,夏天倒是挺舒服,冬天可就有點兒受罪了。

再說說吃飯的地方。大多數家庭都是一張八仙桌,配上幾個板凳或條櫈。吃飯的時候,全家人圍坐一圈,倒也其樂融融。有些人家還有兩屜桌或三屜桌,那可就是"豪華版"了,既能當飯桌,又能當書桌,簡直是一物多用的典範。

至於存放衣物,大多數人家就是幾個木箱子,有條件的話,會弄幾個樟木箱或楠木箱。這些箱子不僅能裝衣服,還能當凳子坐,真是物盡其用啊!只有校官以上才有資格配發大衣櫃,而且還是舊的。記得我爸當上少校後,終於分到了一個雙開門的大衣櫃,門上還有個巴掌大的鏡子,雖然已經發黃了,但在當時可是稀罕物。

說到鏡子,那時候可沒有現在這種落地穿衣鏡。大多數家庭就是在臉盆架上掛個小鏡子,洗漱的時候湊合著用。要是能有個一兩尺見方的鏡子,那可真是"闊氣"了。

最能體現身份的,要數沙發了。尉官家裏是沒有沙發的福氣的,就幾把靠背椅湊合。到了校官,才有資格享受沙發的待遇。級別不同,沙發也是有講究的。少校中校家裏是木沙發,還是藤編的,一套就兩個單人的。上校家裏能享受布藝沙發,還是有彈簧的呢!要是大校以上,那可就厲害了,皮沙發而且是一套單人兩個,雙人一個,這在當時簡直就是"豪宅"的標配了。

你別說,那時候的孩子們可喜歡串門了。一個大院裏,誰家有啥家具,擺在哪兒,那都門兒清。現在那時候的快樂,來得真簡單。沒有電子產品,沒有高檔玩具,幾個小板凳、小竹椅,就能讓一群孩子樂呵半天。

說起竹椅,那可是南方家庭的標配。輕便實用,夏天坐上去涼爽舒適,大人小孩都喜歡。每到放電影的日子,孩子們就抱著小竹椅,排著隊去看露天電影,那場面,想想都讓人懷念。

雖說家具簡單,但部隊大院裏的生活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推移,家具的配置也在慢慢改善。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些家庭開始有了電視機。雖然還是黑白的,但已經是個稀罕物了。只是那時候還沒有專門的電視櫃,大多是把電視機往桌子上一放,全家人圍著那感覺,比現在看什麽大片都過癮。

說起來那時候的部隊幹部可真是"輕裝上陣"啊。因為經常調動,搬家的時候,除了自己的衣服被褥、鍋碗瓢盆這些私人物品,其他的家具都得留在原處。到了新單位,又是一套新的"標配"。這種做法,一方面體現了部隊的嚴格管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那個年代"公家"的概念。

那時候的生活雖然簡單,但也有其獨特的魅力。沒有太多物質上的追求,反而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純粹。鄰裏之間串門聊天,孩子們一起玩耍,那種溫馨的氛圍,在現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反而顯得彌足珍貴。

隨著時代的發展,部隊大院裏的生活條件也在不斷改善。到了80年代中後期,家具的種類和質素都有了明顯提升。五鬥櫥、寫字台、書櫃這些在70年代聞所未聞的家具,開始逐漸出現在軍官家庭中。特別是電視機的普及,讓部隊大院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現在回頭那個年代的部隊大院,儼然就是一個小社會的縮影。從家具的配置,可以清晰地看出當時的等級制度和物資分配方式。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種簡單的生活方式,培養了一代人艱苦樸素的作風,也為他們日後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當年的部隊大院孩子們早已長大成人,有的甚至已經退休了。但每當談起當年的家具往事,總能勾起一串美好的回憶。那個年代的艱苦,那種簡單的快樂,那份濃濃的人情味,都已經成為了珍貴的記憶。

也許,正是因為物質生活的匱乏,才讓我們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在那個物資並不豐富的年代,我們收獲的是滿滿的人情味和濃濃的鄰裏情。這,或許就是那個特殊年代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