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體檢查出「竇性心律」是啥意思?心律不齊是心臟病嗎?總算明白了

2024-09-01健康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中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份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今年29歲的小周,上個月面試了一份新工作,可就在入職體檢後,小周心裏卻多了一絲忐忑。

原來,小周做了心電圖檢查之後,結果顯示 心率為75次/分, 按理來說這個心率在正常範圍,小周也沒有出現任何不適 因此就數據結果來看,小周認為自己心臟起碼是健康的。

可心電圖報告顯示: 竇性心律不齊, 這幾個字直接讓小周慌了神,以為自己患上了心臟病。

那話說回來,竇性心律到底是 什麽意思? 而心律不齊是否就代表 心臟病 呢?

「竇性心律」是啥意思?

在說竇性心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心律和心率, 之間到底有什麽不同。

所謂的 心率, 簡單來說就是每單位時間內機體內心臟所跳動的頻率,比方說心率在 60-100次/min, 就為正常心率,而>100次/min,被稱之為 心動過速。

反之如果<60次/min,則被稱為 心動過緩。

心律, 其實就是心臟在跳動時需要 起搏點 來進行支撐的,直白來說, 心跳的頻率為心率,心跳的節律(或者說節奏),則為心律。

值得一提的是,心跳時是需要起搏點作為「支撐」的,而自動節律性最高的起搏點,就是位於我們右心房上部份的 竇房結, 而起源於竇房結的心律,就是剛提到的 竇性心律。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心臟在跳動時主要靠 竇房結 所產生的電訊號來進行支配和控制的,所以簡單來講, 竇性心律其實就是心臟的正常節律。

如果在心電圖中發現,心跳的間隔時間出現了不穩定的變化,例如說節律 過快 或是 過慢, 那這種情況就被稱為 「竇性心律不齊」, 也叫心律不整。

而看到這裏,不免有很多讀者會產生和開頭小周一樣的想法,說竇性心律不齊是否就代表 患上心臟病了呢?

心律不齊就是心臟病?二者有別,別搞混了

其實在很多人的印象裏,好像只要心跳方面出現了 有別於 正常情況,那就是有「心臟病」了。對此要提醒大家一點,雖說這個說法稱不上是完全錯誤的,但卻是比較 片面 的。

為何呢?

心跳快、慢或者是不規則,都屬於 心律不齊 的表現,而導致這些變化的原因,心臟病的確是 其中的一個原因, 並不是 全部因素,像情緒波動、飲食原因以及不良生活習慣,都是會引起這種「異常情況」發生的。

比方說 情緒波動。

不管是喜、樂,還是怒、悲,亦或者是單純的精神壓力增加,這些情緒都是會透過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去表現的。

而如果情緒經常發生波動,那這種被稱之為是 「失控」 的過程,就會透過 中樞神經系統 ,去對內分泌系統以及心臟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很容易引起 心律不齊。

其次,像抽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引起心律不齊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抽煙來說,煙草中含有大量的 焦油、尼古丁 等有害物質。

而這類物質在進入人體之後,一方面是會從 呼吸道進入 血液迴圈的過程中,使血液中的 兒茶氨酚 等激素水平升高。

同時,還極易導致機體的 血管 發生強烈收縮,並導致體內對心臟供血產生影響的激素如 腎上腺素 分泌水平增加, 而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心律很容易受到負面影響。

就飲酒來說,酒精在進入人體之後,會直接對 心肌細胞 產生傷害的,並且酒精還會作用於 大腦皮質, 使得大腦的興奮性直線上升。

而在神經系統和心肌細胞都受損的情況下,心律也有很大的風險發生 不齊 的變化。

所以,就心律不齊和心臟病來說,心臟病確實 有可能 引起心律不齊,但心律不齊 並非就一定是 由心臟病導致的。

因此發生心律不齊之後,建議大家不要過度焦慮緊張,及時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如果是 生理性 的,那調整生活方式即可,如果是 病理性 的,一定要遵醫囑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而除此之外,對於大部份人來說,預防心律不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去做,才能有效 避免心律不齊 發生呢?

別小看睡眠!研究顯示:睡個好覺,有助「心律更健康」

據【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來自國外的科研團隊曾針對 睡眠質素與心律 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行過相關分析:

科研團隊,從英國生物樣本庫中選取了 超40萬, 年齡在43-69歲的群體作為受試者,在對其生活方式、慢性病病史、 睡眠行為資訊 進行全面記錄之後,為其安排了健康睡眠模式評分測試。

簡單來說,這項測試的內容分為「每天的睡眠時間在 7-8H、 早睡、從不或很少失眠、不打鼾、白天很少或從不過度嗜睡」這5個方面,每滿足1點,則記錄1分,如果總分越接近5分滿分,則表示 睡眠模式越健康。

在這項評分測試結束之後,科研團隊對受試群體的評分結果與心律不整之間的風險進行了全面比對,其結果顯示:

相比於評分在0-1分,也就是睡眠模式不健康的群體來說,評分在4-5分(睡眠模式健康)的群體, 房顫的風險下降了29%,慢性心律不整的風險降低了35%。

因此,鑒於這個結果來說,科研團隊表示, 健康的睡眠模式 是有助於降低房顫和慢性心律不整的風險的。

而我們反看這項研究,盡管科研團隊表明這只是一項觀察性的研究,未能表現出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但睡眠模式和心律之間確實是存在一定 關聯 的。

為何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人體在處於睡眠狀態下時,機體內的 血管 是會得到一定 舒張 的,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人體內會分泌出,一種有 助於增強心肌收縮力 的激素,去進一步的「推動」血液迴圈。

如此一來,血液迴圈系統所面臨的 負擔和壓力 ,就會進一步減少,從而在 提高血液迴圈效率 的同時,為心臟提供更多的血液供應,以此來保證心臟的 正常功能運作。

而這個環節對於 預防心律不齊, 是存在一定積極影響的。

其次,人體在睡眠的過程中,血管舒張是有助於 血壓下降 的,而穩定的血壓能夠減少 心臟 所面臨的負擔,對於心血管系統的整體健康存在一定維持作用,這對於 預防心律不齊 也是存在好處的。

因此建議大家,要想預防心律不齊,同時促進心血管系統的健康,最基本要做到一點,就是每天盡量 保證7-8H的睡眠時間。

並且對於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等 睡眠障礙 的患者來說,一定要盡早治療、及時治療,擁有 規律健康的睡眠習慣, 保證心臟健康。

參考文獻

[1] 健康的睡眠模式與心律不整的風險.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

[2] 體檢人群心律不整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華南預防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