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當日,由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傳播分會和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共同舉辦的「即刻行動:點亮記憶之光」主題訪談科普活動在北京舉行。健康知識宣傳員白巖松與田金洲、孔靈芝、解恒革、王華麗、孫永安、李金河、趙大鵬七位專家就阿爾茨海默病的防治和照護進行了討論,呼籲全社會共同行動,促進疾病的預防和早診、早治,並為患者、家庭及照護者提供支持和幫助。活動得到綠谷醫藥科技、遠洋椿萱茂的大力支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科學顧問、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田金洲院士強調了即刻篩查的重要性,並倡議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應接受一次認知篩查,來確保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健康知識宣傳員白巖松和專家訪談時強調了預防和早診、早治的重要性,並表示,在臨床治療同時,愛是一劑良藥,良好的陪伴和照護,有助於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病程。白巖松特別呼籲各界關註患者及其照護者,並為照護者提供相應支持。白巖松表示:「關註今天的、我們身邊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他們的家庭,就是關註明天的我們和我們的家庭。關註也是一種力量,我們應該放大這種聲音。」
即刻行動,點亮記憶之光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等專業機構將2024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中國主題確定為「即刻行動:點亮記憶之光」。該主題意在號召全社會人士和各行各業即刻行動起來,匯集到癡呆防治促進行動中,以積極態度面對挑戰,以積極行動應對挑戰。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老年癡呆防治促進行動技術負責人王華麗教授解讀主題時表示:「面對龐大的疾病人群,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很多患者沒有得到及時診斷,還有很多患者診斷後沒有得到全面的照護。我們希望大家能夠立足當下,即刻行動。我們希望用正面的語言來表達對疾病的關愛,讓更多人對疾病產生正面的印象。如果用科學的方法,無論是診斷、治療,還是照護,都能幫助患者的生活煥發新的光彩,生活更有希望。」
為進一步動員全社會關註疾病並即刻行動,9月20日下午,在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主辦的「2024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主題宣傳活動」上,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傳播分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四家機構還共同釋出了【「即刻行動:點亮記憶之光」倡議】,號召專業力量、服務力量、媒體力量、科技力量、社會力量、支援力量、家庭力量共同行動起來,結合自身領域的特點和能力,用科學的知識、尊重的話語、愛心和微笑、有力的雙手來點亮記憶之光。
應對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幹預效果最佳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孫永安參照【柳葉刀】最新報告數據,包括受教育程度較低、聽力受損、高血壓、吸煙、肥胖、抑郁、缺乏身體活動、糖尿病、過度飲酒、創傷性腦損傷、空氣汙染、社會孤立、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未經治療的視力受損等14個危險因素會促進阿爾茨海默病等癡呆疾病的發生。
他尤其強調了重視聽力下降的重要性:「我們的神經系統需要外界刺激來保持活力。當聽力下降以後,神經系統就會失去很多資訊的刺激,導致神經組織發生退變。」他還提醒,保持與外界的交流十分重要,不要把自己封鎖起來,要有一個很開放的心態跟外界溝通接觸。
田金洲院士提示,對於阿爾茨海默病,要走出「不能早發現、不會致命、沒辦法治」等認知誤區,越早幹預效果越好。家屬成員可在生活中進行觀察,若老年人表現出不同於以往的生活行為變化,如經常忘事、行為遲鈍、睡眠節律變化、飲食量減少、社會興趣減少等,應提高警惕並盡早篩查。他還呼籲,對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老年人,每年應至少接受一次認知篩查。
哈佛醫學院萊夫勒學者、綠谷醫藥科技行政總裁李金河博士同樣強調了早期篩查在阿爾茨海默病治療中的重要性:「阿爾茨海默病是多病因互相影響,逐漸累積加重所形成的系統性紊亂的慢性復雜疾病。盡早幹預才能穩定控制疾病,甚至贏得逆轉疾病的機會。目前中國已有國產創新藥物在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早期表現出減輕癥狀甚至有逆轉病程的苗頭。越早幹預,效果越好。」
李金河博士認為,國際上已有研究考慮多種藥物同時治療的相關研究,這背後的邏輯是系統性治療。他表示:「從全球最新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研發管線的發展趨勢來看,透過靶向腦腸軸抑制神經炎癥、系統幹預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越來越多科學家的研究方向。而且,該研發方向最終聚焦在神經炎癥。神經炎癥是系統性問題,需要以整體觀的視角找到共性發病機制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照護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部份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第二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解恒革表示,照護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最重要、病程中占比最高的部份。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照護目標。在記憶減退的迷茫期,要有意識地鍛煉老年人的認知功能並保持他的愛好,鞏固他的生活能力;在快速衰退的焦躁期,情感的支持至關重要,保持他的生活能力不下滑是關鍵;在失能的無助期,要維持他基本的生活功能,如自己洗臉、刷牙、吃飯、上廁所等;在衰竭的無奈期,則以安寧療護,舒適為主,陪伴更為重要。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孔靈芝表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需要全程照護,這個過程非常復雜,一定是全社會的行動。孔靈芝表示:「每一份努力都值得尊重,同時他也意味著是一個希望所在。大家都應該和這些還在努力前行的人一起行動。」
遠洋養老失智照護總監、椿萱茂失智照護旗艦店院長趙大鵬長期從事失智照護和相關培訓工作,他表示,從情感上難以接受至親生活方式甚至人格尊嚴的變化,對於失智老人出現的黑白顛倒、暴言暴行、抗拒照護等異常情緒和行為不知如何應對,是當前家庭照護面臨的主要困境。趙大鵬表示:「家屬照護者承受著來自最親的人帶給他的內心、身體以及道德上的多重打擊。我倡議關愛失智照護的整個家庭,包括照護者。我也更希望居家照護、社區照護及機構照護能夠打通,做到很好的銜接,為失智長輩和家庭共同出一份力。」
趙大鵬還以「認可療法」為例推薦了人性化的失智照護技巧和方法。「認可療法」被國際上普遍采用且已被確認有效,是一種能夠與失智老人進行有效溝通並幫助他們表達內心情感和需求的特殊方式,強調運用同理心與失智老人建立信任和連線,合理使用最簡單的語言技巧和非語言技巧,走進失智老人的世界,認同他們對當下的人和事所作出的反應,緩解由此產生的異常情緒和行為,幫助他們解決人生最後階段的未竟之事。
據悉,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主的老年癡呆正在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健康和患者家庭的正常生活,與會專家共同呼籲社會各界即刻采取行動,促進該疾病的預防、早診早治,並為照護者提供多方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