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露滴疏桐,人間清秋丨寒露時節,這些養生知識你get了嗎?

2024-10-08健康

寒露,是秋天的第五個節氣。深秋的氣息越來越濃,此時也是中國南北大地上景觀差異最大、色彩最為絢麗的日子。寒露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南方才秋意漸濃,蟬噤荷殘。

一、節氣來源

一候鴻雁來賓

從白露節氣後開始往南遷徙,到了寒露節氣後就是最後一批南飛的大雁了,再往後就要進入寒冷的冬天了。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

雀入大水為蛤雀,雀是小鳥的意義。古人看到蛤蜊的花紋和小鳥的紋路相似,認為到了寒露這天,飛鳥會深入大海,變成蛤蜊,飛物化為潛物躲避寒冷。

三候菊有黃華

到了寒露節氣,菊花已經開得很普遍了。因為這樣的特性,菊花被賦予了很多獨特的內涵,陶淵明描述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一直被後人傳誦。

二、順時養生

1、起居:早睡早起曬太陽

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專家提醒 ,秋季易犯「秋乏」,人容易感到精神不振,疲倦乏力,因此要保持充足規律的睡眠,早睡早起,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過。

2、多吃豆,少吃瓜

民間有句諺語,「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秋季是豐收的季節,也正是食用果實和種子的好時節,豆類就是其中之一。此時的豆類積蓄了豐富的營養物質,適當多吃更能養人。

推薦食譜:黑豆大棗粥

做法:先將黑豆洗凈浸泡1小時,加熱煮沸至豆子將熟,加入100克粳米和6顆大棗,文火燉燜成粥狀即可。

黑豆中含有花青素,有抗氧化的功效,且黑豆入腎經,搭配大棗益氣養血,起到補腎養顏的功效。

3、健體養生防「防三露」

到了寒露節氣以後,人們要防「三露」:「前不露胸,後不露背,下不露腳。」

天氣變涼後,有的人會出現尿頻、乏力等癥狀,從中醫角度講,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

這時可以堅持泡腳養腎:水位略高於腳腕,泡15~30分鐘至身體微微發熱。在泡腳的同時,可以稍加按摩,用手把耳朵、腰部和膝關節搓熱即可。

4、按摩三穴位,固本培元效更佳

(1)太溪穴

太溪穴在內踝骨向後凹陷的位置,為腎經原穴,既能滋陰降火,又能培陽補腎。而且,它陰陽都能調,可說是補腎的一個重要穴位。

(2)太沖穴

太沖穴在腳背上的大腳趾和第二個腳趾中間的縫隙裏,為肝經的原穴,能疏肝解郁、調和氣血。像青光眼、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都可以透過這個穴位來調治。

(3)太白穴

太白穴在腳內側,大腳趾骨鼓起來的關節後下方凹陷處,為脾經的原穴,能健脾化濕、理氣和胃。

三、推薦中醫膏方及中醫外治法

1、推薦膏方:滋陰潤玉膏

(1)功效: 滋陰清熱,疏肝理氣,補益肝腎。

(2)主治: 用於因性腺功能逐漸減退導致的內分泌紊亂,出現陰虛內熱、肝郁氣滯、肝腎虧虛者,如:潮熱汗出、心悸、眩暈、頭痛、耳鳴、盜汗、失眠多夢、腰背酸痛乏力、胸脅不適、皮膚狀態變差、外陰幹澀等。

2、中醫特色護理技術:臍灸

臍灸是在肚臍(神闕穴)上隔藥灸,利用肚臍的皮膚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點,以及通五臟六腑,聯絡全身脈絡的功能,借助艾火的純陽熱力,透入肌膚,刺激組織。

充分發揮中藥、穴位、艾灸的三重作用,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從而達到防病健體的作用。

臍灸的適應癥:

1、消化系統疾病: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乳食不化、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虛寒泄瀉等。

2、呼吸系統疾病:外感風寒導致的咳嗽、哮喘、支氣管炎等肺氣較虛的疾病。

3、婦科疾病:痛經宮寒、小腹冷痛、沖任虛寒、瘀血阻滯證、婦女崩漏等。

4、其它:培元固本、補氣生血、養血安神、養血復脈、溫經散寒、引火歸元、退熱息風等。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直中醫醫院 秦露

(編輯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