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醫者故事丨徐紅燕:情寄腫瘤患者,點亮生命之光

2023-12-10健康

在山東大學附屬威海市立醫院臨港院區初見腫瘤專家徐紅燕時,她正在認真接待一名乳腺腫瘤患者。十多年前,這名患者罹患結腸癌透過徐紅燕的治療得以「痊愈」,當天,她因上肢突然腫脹伴有寒戰、發熱來醫院就診,時隔多年,再次在「專家簡介」看到徐紅燕的名字時,這名患者滿懷信任和認可,直接來到了徐紅燕的診室。對於這位沒有預約的患者,徐紅燕耐心、細心進行診治,並很快找出了病因。

為人溫柔低調的徐紅燕,自1993年走上從醫之路,深耕腫瘤領域整整三十年,用精湛的醫術和真誠的服務,換來了許許多多腫瘤患者的信任和依賴。

是良醫更是仁醫

作為一名腫瘤醫生,徐紅燕始終恪守著「時刻為患者著想,用對待親人的心情對待患者」的行為準則。以真誠換真心,不斷收到的錦旗和表揚是對她的付出最好的認可。她的手機通訊錄裏存下了許許多多的患者,患者們有的逢年過節向她問好,有的寫詩向她表達敬意,更多的是遇到難題就向她咨詢。

2014年,市民王女士因父親晚期肺癌而「結識」徐紅燕,親眼目睹了父親在病情非常危重的情況下透過徐紅燕團隊的化療和靶向治療重獲新生。父親出院後,她每年春節都會給徐紅燕發一條短訊或者微信,告訴她父親又安全度過了一年,同時表達對她的感激之情。最近的一條微信裏,王先生父親已經連續9年腫瘤無復發無進展,還找了一份輕快的工作,過著和健康人一樣無病痛的生活。

患者們對於徐紅燕的殷切敬意,不僅源於她的高超醫術,更源於她的醫者仁心。

7年前,一名患者被診斷為胃癌肝轉移,作為晚期胃癌無法透過手術根治,只能進行姑息化療,這樣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超過1年。不甘心的他遠赴千裏去武漢的一家知名三甲醫院,還是考慮胃癌肝轉移,檢查結果及治療方案仍維持原樣。無奈之下,該患者回威來到徐紅燕處進行姑息性化療。化療一個周期後,肝上10多個病竈神奇般地幾乎全部消失了。患者和家屬高興地直誇徐紅燕是神醫,治療效果居然這麽好。

然而,面對患者的表揚徐紅燕心裏卻泛起了嘀咕,她對患者說:「這真不是我的功勞,化療有多大的作用,我心裏非常清楚。胃癌對於化療屬於中度敏感,不大可能一兩個周期就能消除。」

豐富的腫瘤診療經驗向徐紅燕發出「提醒訊號」。她再次仔細查閱患者此前的病歷和影像學檢查,發現患者確診胃癌時正好合並高燒,在感染科經過了規範的抗生素治療從而退燒。聯想患者前後的病情,她大膽推斷「所謂的肝轉移很有可能是肝膿腫,由於在影像中的表現特別像肝轉移,因此被誤診為肝轉移。」不是胃癌肝轉移,患者就僅僅是單純的中期胃癌,完全可以透過手術進行根治,手術後就不需要一直進行化療了。

明確診斷後,徐紅燕當即將患者轉到醫院胃腸外科。胃腸外科醫生收治後,重新查閱了此前的檢查報告,對否定患者肝轉移存在疑義。徐紅燕與胃腸外科及影像科反復溝通,經過多學科討論,達成了一致意見,對患者進行了胃癌根治手術。術中探查肝部沒有發現肝轉移。術後完成了6周期輔助化療,至今7年多了,患者每年定期復查,腫瘤一直沒有復發和轉移。這麽多年來,一提起徐紅燕,患者和家屬都非常感激,「徐大夫是真心對我們的」。

有熱情更有熱忱

從醫三十年,徐紅燕身上親切親和的工作態度、細心細致的工作作風以及熱情熱忱的工作情懷,給接觸她的每一名患者、同事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搬到臨港院區前,徐紅燕已經擔任南院區化療三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多年。化療三科是高紹榮主任和她「白手起家」組建的科室,凝聚著她們共同的心血。2014年,科室剛組建時,僅有她們兩名腫瘤醫生,其他醫生都是從內科專業轉行來的。科室建設過程中,徐紅燕成為這些醫生從新手醫生向專業腫瘤醫生轉變的「催化劑」,臨床治療規範化培訓、危重癥處理經驗,甚至瑣碎的病歷修改,她都手把手指導和培養。一名年輕醫生至今還記得當年她寫的病歷不符合腫瘤專科的要求,徐紅燕逐字逐頁地進行修改,耐心指導她規範書寫病歷。

多年以來,徐紅燕習慣了加班晚回家,也習慣了讓丈夫和孩子在外面吃飯。一次,一家三口難得一起到常去的飯店吃飯,剛一進門就看到飯店老板非常明顯地楞了一下。「你們都是多少年的常客了,我一直以為孩子沒有媽媽,所以只和爸爸來吃飯,沒想到你就是孩子的媽媽。」老板的話讓徐紅燕又是好笑又是心酸。

是什麽支撐著徐紅燕如此熱情熱忱地投入到工作中?答案是她自幼對醫學的崇敬和對專業的熱愛。

「我從小就知道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長大後立誌成為一名醫生。」徐紅燕說,她家在農村,小時候因為慢性支氣管炎經常咳嗽,第一次到文登縣城就是去醫院看病。看病的醫生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非常仔細地給做了檢查,除了開藥,還囑咐她多鍛煉多吃蔬菜以及需要註意的一些事項。回家後,她將醫生的囑咐記在心裏,每天堅持圍著村裏跑一圈,後來她的慢性支氣管炎治愈了。「直到現在,那位醫生的音容笑貌,我都還記得,也知道了治病救人是多麽崇高的工作。」

懷著對醫生這份職業的熱愛,徐紅燕踏上了工作崗位,成為一名腫瘤醫生,真誠地對待每一名患者,致力於各種惡性腫瘤規範化內科治療、綜合治療以及腫瘤的個體化治療,尤其擅長乳腺腫瘤、肺癌、消化道惡性腫瘤性、惡性黑色素瘤的化療、分子靶向以及免疫治療。為向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她緊跟臨床診療和科研的前沿,不僅承擔著多種前沿腫瘤藥物的臨床試驗與研究,還樂於嘗試具有前瞻性的診療模式。

多學科更加精準

今年,相關腫瘤指南更新了新輔助治療的部份內容。而早在四五年前,徐紅燕就頗具前瞻性地聯合醫院胸外科、影像科、腫瘤科等,對10多名已被判斷無法接受手術的三期肺癌患者進行新輔助治療,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時間。

搬到臨港院區,徐紅燕成為新組建的腫瘤一科副主任。「這次可不是白手起家了,而是強強聯手。」在徐紅燕看來,今年醫院的腫瘤專業細化非常有必要,以往的腫瘤治療涉及範圍廣而博,專業細化後,徐紅燕專註於乳腺腫瘤領域,更加有深度。而且,新科室放化療結合,既有放療專家也有化療專家,每位醫生都各有所長,組成了一支乳腺腫瘤內科治療的精幹團隊。這種團隊組成形式不僅在省內是創新,放眼全國也是鳳毛麟角。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新的科室,徐紅燕和同事們教學相長,增進了乳腺腫瘤藥物治療、放射治療、病理檢查以及超聲、磁共振等影像檢查的培訓,並與乳腺外科密切合作,在臨床診療中充分發揮了多學科聯合會診的優勢。僅僅半年多時間,她所在的腫瘤一科就成為省內乳腺腫瘤內科治療的規範診療、精準診療品牌科室。

「腫瘤診療不能是個人英雄主義,必須在多學科聯合會診的基礎進行規範診療和個體化治療。」每周,徐紅燕與同事們一起對科室收治的每名乳腺腫瘤患者進行細致的病例匯報,從中找出有疑問的地方進行充分的討論。一名乳腺腫瘤患者在外院手術後來到市立醫院進行放療,正是透過病例匯報的CT影像圖發現了鎖骨上一個腫大的淋巴結,從而在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確診了腫瘤轉移。明確診斷後,患者獲得了更加精準的治療方案。

創新的診療模式,讓徐紅燕深受鼓舞。「新模式下獲益的不僅有保乳放療、根治性放療等常規治療的乳腺腫瘤患者,還有晚期乳腺腫瘤患者。」一名三陰性乳腺腫瘤患者今年病情進展到了七線治療,經過多學科聯合會診的放療、免疫、靶向結合治療,采取局部和全身結合的方式,提高腫瘤的局部控制率,現在患者在改善生活質素的基礎上,已成功生存了半年多。「一般情況,這種終末期患者生存時間很短。如此後線的治療,能夠取得這樣的成果,正是源於多學科聯合會診碰撞出的火花。如果只有我一個人,可能想不到後面的治療方案。」

三十年來,徐紅燕懷揣著「不負性命相托」的醫者仁心和「功成不必在我」的醫者胸懷,千錘百煉積累精進醫療技術,以患者利益為最大化,竭盡所能、想方設法地使用各種醫療手段為患者解除病痛,點亮了星星成簇的生命之光。(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