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自古以來就流傳著的養生保健諺語,其意思是勸人們春天不要急於脫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剛見冷就穿得太多,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點,對於身體的健康是有好處的。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這一諺語出自於清朝乾隆年間,話說有位姓趙的大戶人家,五十得子,一家人把兒子視如掌上明珠,生怕天冷凍著,天熱熱著,秋天見冷就穿上幾件厚厚的棉衣,氣溫剛轉暖,又馬上脫掉棉衣,又不讓孩子出外活動,長到12歲經常頭痛腦熱。
急壞了一家人便請來名醫葉天士診治。葉天士看完病後,給他開了一具處方,寫著: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加強活動,不生疾病。
1、春捂,其意思是說春季氣溫剛轉暖,不要過早脫掉棉衣。
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
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地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千金要方】主張初春時節衣著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雲:「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
由於人體下半部血液迴圈比上半部差,易受風寒侵襲,所以寒氣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應註意「下厚上薄」。
2、秋凍,指立秋後天氣轉涼,不要急於增添過多的衣服 。
此時加強防寒鍛煉,使人體的抗禦機能得到鍛煉,從而激發機體逐漸適應寒冷的環境,有利於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其中最為常見的為呼吸道疾病。
特別對兒童而言秋凍不僅可鍛煉孩子禦寒能力和抗病能力,還能提高其肌肉和關節活動的能力,促進血液迴圈,流向四肢骨骼的血液也隨之增加,對兒童生長發育有益。
新晃縣中醫醫院 專家表示:氣溫起伏,春捂秋凍有講究,要適度,其原則是過猶不及,不「捂」不「凍」不行,「捂」過頭「凍」過頭也不成。
「春捂」強調脫衣要遞減,即衣物增減要視天氣的變化情況和自身的體能素質而定。早晚較冷,此時可適當「捂」一會兒。而晴日的中午時刻,氣溫一般都在10°C以上,此時可適當減衣服。
秋凍也並不是指一味地不增加厚衣服,一般當戶外早晚氣溫降低到10°C左右時,就應該結束「秋凍」了,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還容易惹病上身。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新晃縣中醫醫院 譚晴方
(編輯YT。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