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以創新引領未來 協同發展中國皮膚性病學事業——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九次皮膚性病學術年會在青島舉行

2024-06-27健康

6月13—16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九次皮膚性病學術年會在青島舉行。本次大會以「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為主題,為全國皮膚性病學同道搭建了交流與學習的高質素學術平台,並且強化了與國際皮膚科學會聯盟(ILDS)、國際皮膚科學會等國際皮膚科學組織的合作與交流。

皮膚科學發展邁入嶄新階段

高興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高興華教授在會議期間指出,隨著當代科技的進步,皮膚科學邁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當代皮膚科學的發展是全面性的,涵蓋了對皮膚結構與功能的全新認知、對諸多皮膚疾病病因及發病機制的新闡釋、對疾病診治技術與方法的新突破,而且皮膚科學的教育、培訓、科普以及疾病管理方式也步入了新的模式。當前,皮膚病學工作者借助遺傳學、表觀遺傳學、分子及細胞學、免疫學技術的單獨或組合運用,於分子層面闡明了數百種皮膚病的內外發病原因或機制;相應地,也由此轉化產生了多種皮膚病的診治技術和產品,比如眾多靶向生物制劑、小分子藥物。人工智能技術、多模態皮膚影像技術、分子標記技術及其融合,正在逐漸融入皮膚病的診療或對依賴形態學的皮膚病傳統診斷方式進行升級;透過多維度、高效率的網絡技術,有關皮膚和皮膚病知識的傳播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重要皮膚病專病規範管理模式的構建,成為皮膚病醫教研及社會服務的有力抓手。

中國皮膚病學科隊伍為世界皮膚科學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同時,也要清晰地認識到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並努力改進:(1)無論基礎研究還是臨床研究,中國皮膚病學科既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也要瞄準原始創新;(2)中國每10萬人平均僅有2個皮膚科醫生,且地區分布差異大,未來應在這些方面加強建設;(3)新媒體技術推出的科普資料質素參差不齊,皮膚科醫生有責任發出權威且科學的聲音;(4)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推動中國皮膚科學工作者提高業務水平、展現自我風采。

Jaus激酶(JAK)抑制劑在皮膚科的套用

Henry W.Lim教授

在大會報告環節,多位國際國內知名專家針對皮膚性病學領域的前沿進展向與會醫務工作者交流分享。ILDS主席Henry W.Lim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JAK抑制劑在皮膚科的套用進展。Henry W.Lim教授指出,在美國皮膚科,自2021年9月以來,主要有7種JAK抑制劑被FDA批準,除了Ruxolitinib是外用藥物,其余6種均是口服藥物,套用於特應性皮炎、斑禿、白癜風和銀屑病的治療。在特應性皮炎治療中,Meta分析發現30 mg Upadacitinib的治療效果優於200 mg Abrocitinib,並且口服Upadacitinib和Abrocitinib比生物制劑治療更有效。口服JAK抑制劑Tofacitinib和Barcitinib在斑禿的治療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新藥JAK3/TEC抑制劑Ritlecitinib在白癜風的治療中展示出了非常好的療效,並且未觀察到嚴重的不良反應事件。在銀屑病治療中,JAK抑制劑Deucravacitinib被套用並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成像技術助力皮膚科學創新

徐濤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廣州實驗室徐濤教授線上上做了題為「超分辨成像技術助力皮膚科學創新」的大會報告。徐濤院士指出,根據成像尺度,成像技術可分為宏觀成像、介觀成像和微觀成像:(1)宏觀成像:包括X射線成像、CT、MRI、正電子發射型斷層成像(PET)等。(2)介觀成像:包括光學顯微成像、超分辨熒光顯微成像等。(3)微觀成像:包括冷凍電子顯微成像、冷凍電子斷層掃描成像、掃描電子顯微成像等。目前,光學成像和超聲成像在皮膚檢測上的套用越來越廣泛。例如,在皮膚腫瘤方面,對黑色素瘤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大大提高;在炎癥性皮膚病方面,利用非入侵性成像方法對皮膚進行成像,可辨識炎癥性皮膚病相關特征。

免疫學發展促進臨床診治更加精準

吳玉章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免疫學會吳玉章教授在報告中闡述了免疫學的發展情況。吳玉章院士指出,免疫學是促進生命科學、醫學、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前沿學科。近年來,基礎免疫學知識不斷更新,研究成果大約每4年增長1倍。臨床免疫學促進了特異診斷技術和精準治療方法的發展。免疫學的發展,促進了一些重大疾病的控制甚至消滅,改變了人類疾病譜,延長了人類壽命,並且有望幫助進一步實作腫瘤等重大非傳染性疾病的治愈。疾病防治的本質之一是重塑預存免疫力,所以T細胞庫(免疫力)重建程度與臨床結局密切相關。2021年由中國發起的科技計劃——「人類免疫力解碼計劃」(HIA)為生物醫學開辟了新賽道,打造了領先地。HIA是基於過程理論進行的組織、分子、細胞、基因解碼,依據這種解碼可以了解免疫力如何產生,並且解決很多臨床醫生遇到的「同醫不同果、同病不同癥、同治不同效」的問題,使得臨床診治更加精準。

參加會議的部份專家和醫務工作者合影

本次大會還設立了各學組和各皮膚性病研究協作組、各種皮膚性病研究、疑難病例、皮膚科領域的轉化套用研究、皮膚影像和人工智能、多學科交叉、中國高水平原創研究、新興診療技術、指南解讀、科普,以及皮膚科質素控制、皮膚學科建設等分會場。會議既聚焦於傳統皮膚病的診治管理以及機制研究進展,又關註罕見病、皮膚公共安全等相關問題;在大力推進皮膚科學基礎研究、規範與創新診療的同時,於多種場合透過不同形式開展科普活動;既關註中國皮膚科學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走向,亦不忘歷史,組織專家梳理中國皮膚科學史;在深度展現中國皮膚科學發展成果的同時,強化與國際皮膚科學組織的合作與交流,設立了3個國際專場,汲取國際先進經驗與方法,為中國皮膚科學走向世界提供契機。此外,會議期間還舉行了「健康皮膚三年行動」專案的啟動儀式,第十三屆皮膚醫學知識挑戰賽總決賽、第十一屆全國青年皮膚科醫生授課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此次會議不僅交流探討了皮膚性病學科領域的新方法、新成果,更為中國皮膚性病學科的進一步高質素發展匯聚了新力量。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將以本次大會作為新的出發點,以創新引領方向,協同推動發展,共創中國皮膚性病學事業發展的新未來。

(供稿: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

編輯 | 雍偉哲

責任編輯 | 韓靜

稽核 | 韓靜


主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中華醫學會

編輯:中華醫學資訊導報編輯委員會

地址:100052,北京市西城區東河沿街69號

總編輯:饒克勤

編輯部主任:韓靜

本刊微信: cmaxxdb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官方網站: http://zhyxxxdb.yiigle.com